走进小说新天地,探寻少年微变化: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1 05:52 1

摘要:走进小说新天地,探寻少年微变化: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走进小说新天地,探寻少年微变化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从小说中感受人间百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语言运用:能够准确复述小说主要情节,介绍小说人物,提高表达能力。展开想象的翅膀,对相关小说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进行课本剧改编并表演。

◎思维能力:了解小说典型人物的形象,为小说主要人物建立档案卡。

◎审美创造:在“小说人物大家谈”中感知小说魅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视野,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

能复述小说情节,介绍小说人物,叙述自己的读书经历,描述读书感受,尽量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三、教学设想

2022版课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部分,明确提出“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的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教学提示中指出“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基于此,设定了“通过梳理精彩情节,体会构思之妙;能选择典型形象,把握人物特征;学会合理想象,尝试小说创作”三个学习目标。通过三个活动“小说故事我来讲”“经典人物大家谈”“想象创编展风采”来达成目标。通过探究设计情节流程图的方法,体会小说情节设计的巧妙。讲述小说情节,巩固学生对情节的掌握程度,为第二个活动“”经典人物大家谈”做好铺垫。这个活动主要让学生掌握制作小说档案卡的方法,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编写小说人物小词典。在活动三环节,通过活动探究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学生提供创作的原则,为投稿任务的完成,提供支架。活动量表的展示,为学生的评价提供依据。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导入活动。)

听着这些熟悉而又激荡人心的旋律,同学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回到历史的洪流中,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那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定使你永远难忘。请同学们猜一猜这几首歌都与哪些小说有关?

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

1.小小说基本常识

(教师讲解,学生听记。)(出示课件5)

预设1:(概念)小小说又名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过去它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而存在,后来的发展使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其性质被界定为“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性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阿•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论文学》)

预设2:(文体特点)超短篇小说具有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三要素。即在1500字以内,要概括出普通小说应具有的一切。也可以说,微型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

2.微型小说在写作上追求的目标是四个字:微、新、密、奇。(出示课件6、7)

(师生共同阅读,学生记录理解。)

预设1: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字。因此,构思和行文时必须注意字句的凝炼,不允许作品中有赘词冗句。如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帐本中的一页》。全文只有七行字,却具有长篇小说的全部情节。

预设2: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星新一写作一分钟小说,就极力追求“新”。他写道:“有些评论家把我的小说与美国的超短篇小说(Short-Short)混为一谈,这是不妥当的。我是受了美国超短篇小说的影响。但是没有完全依靠,而是发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我的小说强调一个‘新’字,给读者以新题材、新知识,甚至让他们感到惊讶!”

当然,微型小说的立意和其他形式的小说作品一样,有时并不是一眼能看出的,有时主题并非一个,是多元化的,这都是可以的。例如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的一篇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学幻想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就写得十分别致而耐人寻味。

预设3:密。指的是结构严密。微型小说的作者在结构上,应力求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简练、精巧,如同微雕工艺品那样。因此,特别要在选材、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

预设4:奇。指的是结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说的特点多半在于一个“奇”字。中外作家的许多优秀作品就常在结尾处使人拍案叫绝。如邵宝健的《永远的门》的结尾就出人意料。

三、开展活动,合作探究

活动一:小说故事会

活动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小说故事会”。(出示课件8)

(教师宣布活动规则步骤,学生积极按照要求参与。)

活动步骤:

步骤一:回顾自己阅读小说的经历,想想哪部(篇)小说的情节最吸引你。选定一部,再读几遍,以流程图的形式将小说的情节梳理清楚。

教师:同学们,以我下面展示流程图的形式将小说的情节梳理清楚。(出示课件9)

步骤二:搜集相关资料,厘清小说的结构。想一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构思技巧使读者有兴趣读下去?

教师:同学们,以我下面展示小说的结构形式将小说的结构梳理清楚。(出示课件10)

步骤三:小组内试讲一次,请小组成员为你提一些意见。根据大家的建议,对自己的讲述做出调整。

教师:小组选出代表试讲,其他人提出意见,让代表修正自己的讲述。

步骤四:班级展示结束,请同学们点评,评选出班级“故事大王”。

活动二:人物经历猜人物

小说家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借助超凡的想象力,用语言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下面我来给几个人物画像,同学们猜猜他(她)是谁。

示例:第一个人物:他家穷得几乎什么东西都没有,他的妻子自从嫁给他以后,一年连猪油都难得吃上两三回,想去参加考试连盘缠都要向别人借,可是他还是死心塌地地热衷于科举考试,当得知自己金榜题名以后,他竟然欢喜至极而导致发疯。

第二个人物:他,排行第二,人称二郎。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身长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勇猛过人,胆大心细,景阳冈打死猛虎,为报仇斗杀西门庆;他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他是梁山泊一名勇猛的虎将。

学生看大屏幕,教师读文字,学生以“他是________,是小说家________的《》中的人物,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为句式回答。

活动三:描写方法塑人物

小说描写人物形象,经常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请学生们将自己收集到的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的句子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围绕同学提供的语句,可以竞猜、可以赏析、可以分析人物性格。

1.学生读下面的语句:

示例: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黛玉笑着点头儿。

根据文章描写的内容,可以知道,文章对人物形象进行描写的主要手法是对人物进行语言描写,请猜测,此时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心理是怎样的?从这段描写中,表现出人物怎样的个性?

2.学生听读下面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示例: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著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著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向严监生时,他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活动四:社会背景评人物

1.首先由教师举出例子,学生依据例子完成其他的相关活动。

教师举例:

孔乙己——科举制度造就的可有可无的边缘人。

闰土——三座大山压迫而成的木头人。

教师推荐下列人物:鲁达、林黛玉、香菱、猪八戒、曹操、何大学问、奥楚蔑洛夫等。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另外选择自己评价的人物。

2.全班集中展示,注意要求学生说出自己评价的理由。

活动五:梦想剧场展风采

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我们读小说,实际上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其实你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尝试来获得,让我们都来试一试!

人物命运类:

(1)假如孔乙己中了举人,他的命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咸亨酒店的人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2)假如鲁滨孙没有获救,就呆在荒岛上,后来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呢?

续写结尾类:

(1)《心声》中的李京京后来给他爷爷写信了没有?信是怎么写的?爷爷收到了没有?结果怎么样了?

(2)《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后来怎么样了?姐夫有没有因为家里贫穷和姐姐离婚呢?菲利普夫妇的发财梦实现了没有?

穿越时空对话:

假如范进、孔乙己、闰土这些人物就出现在你面前,你将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活动三:展开想象的翅膀(出示课件23)

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你也可以通过自已的尝试获得。以下四项活动可以任选一项进行。

活动步骤:

1.重新设计人物命运。例如,假如闰土生活在现在,他的命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假如鲁滨孙没有获救,还在荒岛上,后来还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出示课件24)

教师点拨:要求学生想象要合理,人物命运安排要合乎名著的内容、情节和我们当下的生活实际,不可以胡乱设计。

预设1:假如闰土生活在现在,会跟现在的许许多多的孩子一样,学业有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前途无量。

预设2:假如鲁滨孙没有获救,还待在荒岛上,可能会再次遇到野人,不幸被抓,经过各种险境,逃了出来;或者与野人生活在一起,改造他们,当上了野人的首领;等等。

2.为小说续写故事。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一家回到家里,会发生什么?(出示课件25)

教师点拨:小说续写故事,我们要就小说原有的故事情节进行艺术加工,要续写有有根据,不可以无中生有,完全脱离原著去胡编乱造,可以穿越时空和名著中的人物对话,可以重新安排人物的命运等。

预设:

3.穿越时空的对话。例如,闰土、于勒、杜小康等小说人物就站在你面前,你将会对他们说些什么?教师点拨:穿越时空与小说中人物对话,要合乎小说的情境和小说的内容,对话要有理有据,合乎人物身份。

预设:

4.寻找你周围生活中的小说素材,进行虚构、演绎,编一个故事,或试着写一篇小小说。(出示课件29)

教师点拨:如何从进行虚构、演绎,编一个故事,或试着写一篇小小说最基本的方面写起。

写一个好的小故事的步骤:

介绍:介绍人物,背景,时间,天气,等等。

故事开始:故事从这里开始发展。

故事发展:故事的高潮或转折点。

高潮:故事最紧张的地方或转折点。

回落:故事走向结局。

结局:在令人满意故事结局中,主要矛盾被解决或者没有!你并不用按照顺序来写故事。如果你想到一个很棒的结局,把它写下来。

把故事开始部分延后或提前(它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故事的开始) , 并问“下面发生什么”或“之前发生什么?”

、知识迁移,拓展探究

(一)名著阅读。

1.(中考真题)下面三幅图都与鲁迅的小说有关。请你任选其一,为图片配一段解说文字。要求:点明地点(或环境)、人物、事件,30字左右。(出示课件32、33)

(学生课堂讨论,如何分析抢答。)

学生1:我选择A。解说:在咸亨酒店里,孔乙己要了一碟茴香豆,并分给小孩子吃。

学生2:我选择B。解说:月亮底下,在西瓜地里,少年闰土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

学生3:我选择 C。解说:在赵庄的戏台前,迅哥儿和双喜等孩子在船头看戏。

2.(2021·青海)根据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出示课件34、35)

(二)某班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假设你是该班同学,请你参加这个活动,并完成下面题目。

1.请你为这个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出示课件36、37)

教师点拨:开场白写作要围绕获得的目的、意义、安排等方面去下。

2.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与《笑傲江湖》中部分章节被选入高中课本,引起众人关注,你对此有何看法?(出示课件38)

教师点拨:表示看法,首先要求我们表态:同意或者不同意,如何就此分析,说明你看法的理由,要言之有理。

(三)班级文学社开展“重新设计作品人物命运”的活动,请你仿照例句的形式,重新设计孔乙己的命运。(出示课件39)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聆听了精彩的故事,感受了典型的人物,明白了读小说的好处,掌握了读小说的方法,但是中国古典文化灿烂辉煌,我们用一节课是不能完全领会它博大精深的内涵的。老师期望大家都能品味那韵味隽永的经典名著,因为阅读名著,会让我们体味到美的震撼,爱的温馨,情的涌动,会引领我们走进更高的人生境界。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挤时间多读书,读好书!

、课后巩固,布置作业

1.“推荐名篇我能行”。选一篇作品写推荐理由。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人与海》《汤姆叔叔的小屋》《天方夜谭》《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小试牛刀我来写”。寻找身边熟悉的人物、事件作为写作素材,加以虚构,用小说的笔法创作一篇500字左右的小小说,发表在手抄报上。

教学反思

活动课,目标任务明确,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现一探究整理。设计一创新。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特别是小说素养。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读体验,可以极大地补充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引导学生的研读兴趣和方向,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特别是深度阅读小说的能力。综合性学习课是提供学生展示自己学习能力的舞台,老师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管得太死,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

来源:三顷良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