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场暴涨!2025年11月13日最新行情价格及行情出炉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3 19:56 1

摘要:2025年11月13日,国内白银市场迎来史诗级暴涨行情,成为资本市场最耀眼的明星。上海白银T+D单日涨幅突破5%,价格一举冲破12500元/千克关键阻力位,创下近一个月最大单日涨幅;相关概念股、白银基金同步走强,场内资金疯狂涌入,形成"期现联动、全产业链上涨"

银价单日暴涨5%破12500!2025年11月13日行情爆发,背后三大逻辑改写市场格局

2025年11月13日,国内白银市场迎来史诗级暴涨行情,成为资本市场最耀眼的明星。上海白银T+D单日涨幅突破5%,价格一举冲破12500元/千克关键阻力位,创下近一个月最大单日涨幅;相关概念股、白银基金同步走强,场内资金疯狂涌入,形成"期现联动、全产业链上涨"的狂热态势。与此同时,国际白银市场呈现震荡分化格局,内外盘价差进一步扩大,这场"国内独强"的暴涨行情背后,是供需格局反转、政策红利释放与战略资源属性升级的多重共振,也预示着白银市场的投资逻辑正在被彻底改写。

行情全景:国内银价暴力拉升,全产业链集体狂欢

11月13日早盘,国内白银市场便展现出强烈的上涨动能。上海白银T+D以12081元/千克开盘后,迅速突破12100元/千克阻力位,随后一路单边上行,盘中最高触及12568元/千克,最终报收12556元/千克,较前一交易日暴涨607元,涨幅高达5.08%。这一涨幅不仅创下近30个交易日新高,更标志着白银T+D正式突破此前长达一个月的12000-12300元/千克震荡区间,技术面形成强势突破形态。

成交量的爆发式增长印证了行情的含金量。当日白银T+D成交规模较前一交易日放大30%,资金入场意愿强烈,多头力量完全主导市场。期货市场同样表现亮眼,沪银主力合约收盘报12535元/千克,上涨601元,涨幅5.04%,盘中最高触及12569元/千克,与现货市场形成完美联动。

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迅速显现。白银概念指数单日上涨115.66点,涨幅5.64%,领涨大宗商品概念板块。成分股中,白银有色上涨4.74%报5.52元/股,湖南白银上涨4.66%报6.74元/股,两家公司作为白银产业链核心标的,分别受益于冶炼业务利润增厚与矿山资源价值重估,股价与期现价格形成强联动效应。

基金市场也同步升温。国内跟踪白银的核心产品国投瑞银白银期货(LOF)A当日净值上涨0.98%至1.3687元,国投瑞银白银期货C净值上涨0.89%至1.3569元。二级市场上,该LOF份额成交额放大至5000万元,场内溢价率从0.5%升至1.2%,反映出投资者对白银后市的强烈乐观预期。

与国内市场的狂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白银市场的冷静。纽约银期货当日报收53.955美元/盎司,仅微涨0.93%,盘中呈现窄幅震荡态势;伦敦银现报价53.949美元/盎司,涨幅1.35%,显著弱于国内市场表现。内外盘价差扩大至近2%,这种分化格局在近期白银行情中尤为突出,也揭示了本轮上涨的核心驱动力来自国内市场。

暴涨真相:三大核心逻辑支撑,白银从工业品变身战略资产

逻辑一:供需格局彻底反转,新能源需求引爆缺口

本轮白银暴涨的根本动力,源于全球白银市场供需格局的历史性反转。数据显示,2016-2020年全球白银市场累计过剩1.85亿盎司,但2021-2025年预计将出现7.96亿盎司的巨额短缺,这一缺口相当于全球一年的白银产量,供需关系彻底从过剩转向紧缺。

需求端的爆发式增长是核心推手。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白银的工业需求占比已提升至60%,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经济硬通货"。其中,光伏产业是最大增长点,每生产1GW光伏组件需消耗约20吨白银,2025年国内光伏玻璃产能持续扩张,直接带动白银工业需求激增。海关数据显示,10月国内白银进口量同比增长12%,正是工业需求旺盛的直接体现。此外,新能源汽车、电子元件等领域的需求增长,进一步加剧了白银的供需矛盾。

供给端的刚性约束则放大了缺口效应。全球70%的白银是铅锌等主矿产的副产品,单独扩产难度极大,即便银价暴涨,也难以快速提升供给量。同时,主力银矿品位下滑导致开采成本上升,供给弹性几乎为零,无法应对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库存数据更能说明问题,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白银库存自2019年以来锐减75%,自由流通量仅剩2亿盎司,现货市场甚至出现实质性交割停滞,形成罕见的现货升水现象。

逻辑二: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战略属性提升估值

白银的战略资源属性升级,成为本轮行情的重要催化剂。美国已将白银纳入关键矿产清单,中国也强化了白银出口管制,白银从普通工业金属升级为关乎能源转型与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估值体系迎来重构。

国内政策面的利好进一步点燃市场情绪。11月以来,央行降准预期持续升温,市场流动性宽松预期增强,贵金属作为抗通胀、保值增值的资产,配置需求显著提升。同时,"金九银十"消费旺季带动国内白银现货需求回暖,现货升水持续扩大,为期货价格提供了坚实支撑。

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也为白银增添了安全溢价。在能源转型与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各国对关键矿产的争夺日趋激烈,白银作为光伏、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原材料,其战略价值愈发凸显,成为资金避险与布局未来的重要标的。

逻辑三:资金提前布局,技术突破点燃做多热情

资金的疯狂涌入是行情爆发的直接推手。全球最大白银ETF持仓量在2025年激增35%,反映出机构资金对白银的长期看好。国内市场上,散户与机构资金形成合力,白银T+D成交量持续放大,推动价格突破关键阻力位。

技术面的突破进一步强化了做多情绪。白银T+D此前在12000-12300元/千克区间震荡整理近一个月,11月13日的放量突破,吸引了大量趋势投资者跟风入场,形成"突破-跟风-再突破"的良性循环。从国际市场看,纽约银站稳53美元/盎司关键位置后,市场对后续突破54.53美元/盎司、冲击历史新高的预期升温,部分资金提前布局,带动国内市场情绪高涨。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上涨并非短期投机驱动,而是基本面、政策面与技术面的多重共振。与以往单纯由避险情绪推动的行情不同,此次白银价格上涨有着坚实的供需支撑与战略价值背书,行情的持续性与稳定性更强。

后市展望:上涨行情能否延续?这些关键点位与风险需关注

对于本轮白银暴涨行情的后续走向,市场普遍持乐观态度,但也存在一定分歧。多数机构认为,在供需缺口未得到缓解、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背景下,白银价格仍有上行空间,但短期需警惕获利回吐与内外盘价差修复带来的波动。

从国内市场看,白银T+D突破12500元/千克后,下一个关键阻力位在12600元/千克,若能成功站稳这一位置,后续有望向13000元/千克甚至更高价位发起冲击。支撑位方面,12300元/千克成为短期重要支撑,若回调不跌破这一位置,上涨趋势将得以保持。

国际市场的表现将成为重要变量。目前纽约银在53-54美元/盎司区间震荡整理,若能突破54.53美元/盎司关键阻力位,大概率将在未来两到三周创出历史新高,进而带动国内银价继续上行。部分乐观机构甚至预测,若12月31日纽约银收盘在54美元/盎司以上,明年有望冲击78美元/盎司的高位。不过,美元指数反弹、美国经济数据超预期等因素仍可能压制国际银价,需密切关注美联储12月货币政策动向,若加息预期降温,将为银价提供更强支撑。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白银市场的投资机会与风险并存。中长期来看,能源转型带来的工业需求增长、全球供需缺口的持续扩大,以及白银战略属性的提升,构成了价格上涨的核心逻辑,投资者可通过白银ETF、相关产业链股票等方式长期布局。

短期操作上,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乐观,避免盲目追高。对于白银T+D投资者,可依托12300元/千克支撑位顺势布局,同时设置止盈止损,防范短期波动风险;股票投资者可关注白银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重点布局拥有矿山资源、受益于价格上涨的企业,以及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下游需求爆发的相关标的;基金投资者可选择规模较大、跟踪误差较小的白银ETF及联接基金,通过定投方式平滑波动,分享长期上涨红利。

需要警惕的风险点包括:国内银价上涨过快导致的获利回吐压力、国际银价持续走弱引发的内外盘价差修复、政策面出现超预期变化、光伏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导致需求放缓等。此外,白银市场波动性较大,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配置仓位,避免过度杠杆操作。

结语:白银牛市开启?战略资源的价值重估才刚刚开始

2025年11月13日的白银暴涨行情,不仅是一次价格的突破,更是一场投资逻辑的变革。白银已不再是单纯的贵金属或工业金属,而是集能源转型核心原材料、战略资源、抗通胀资产等多重属性于一身的"全能型"标的。全球供需格局的反转、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资金的积极布局,共同推动白银进入价值重估的上行通道。

从市场表现来看,国内市场的强势领涨,反映出中国在全球白银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光伏等新兴产业带来的独特需求优势。尽管国际市场暂时分化,但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深入推进,内外盘价差有望逐步修复,白银的全球牛市行情值得期待。

对于投资者而言,此次行情是一次难得的布局机会,但也需保持理性,看清行情背后的核心逻辑,避免被短期波动左右。未来,随着白银战略价值的进一步凸显、供需缺口的持续扩大,其价格有望迎来更长周期的上涨。2025年11月13日的暴涨,或许只是白银价值重估的开始,一场围绕战略资源的投资盛宴,才刚刚拉开帷幕。

来源:硬核知识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