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高二生磕头祝前辈 “上好大学”!一天考5科,高考压力窒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3 20:35 1

摘要:2025 年 11 月 13 日清晨,韩国首尔的气温跌破零度,开浦高中考场外却已聚集起身影。

2025 年 11 月 13 日清晨,韩国首尔的气温跌破零度,开浦高中考场外却已聚集起身影。

4 名穿着校服的高二学生,对着考场方向整齐跪下,额头触地行 “大礼叩拜”。

他们双手贴膝,腰背挺直,重复鞠躬三次,嘴里默念 “前辈加油,金榜题名”。

不远处的汝矣岛女子高中门口,另一群学生举着橙色应援牌,同步完成了磕头仪式。

这一幕被路人拍下传到网上,很快登上韩国热搜榜首位。

韩联社第一时间跟进报道,揭开了事件的背景。

当天是韩国大学修学能力考试日,全国超 55 万人走进考场,其中包含 15 万名复读生。

磕头的高二学生来自附近中学,他们自发组织应援,还准备了糖果、巧克力分发给考生。

带队的学生会长接受采访时说,“这是给前辈的最高祝福,希望能帮他们缓解紧张”。

在韩国文化里,叩拜礼是最高礼仪,通常用于祭祖或对长辈表达极致敬意。

这场应援不是突发行为,而是中断后重启的传统。

新冠疫情前,韩国高考日的考场外从不缺热闹。

高一高二学生凌晨就会到场,击鼓、跳舞、挥舞荧光棒,用各种方式为前辈造势。

2020 年起,教育部门以 “防疫” 为由叫停集体应援,考场外连续几年一片安静。

今年限制放宽,自发应援的身影才重新出现,只是形式从喧闹变成了肃穆的磕头。

磕头应援的背后,是韩国社会对高考的极致重视。

这一天,整个韩国都会为考生 “让路”。

企业特意推迟上班时间,施工队暂停作业,甚至飞机起降都要避开考试时段。

便利店早已备好 “应援套餐”,签字笔、糯米糕、暖手宝销量暴涨,其中文具销量较平日增长 38.2%。

家长们则穿着粉色衣服送考,因为 “粉色能带来好运”,成了不成文的规矩。

这种重视,本质是 “一考定终身” 的现实压力在作祟。

韩国高考一天考五科,从国语、数学到第二外语,成绩直接决定大学归属。

而进入顶尖大学,意味着能敲开三星、现代等财阀企业的大门,起薪比普通公司高 52%。

为了这份 “保障”,80% 的学生要上补习班,有些家庭每月投入 400 万韩元(约 2 万元人民币)补课。

非营利组织统计显示,2023 年韩国自杀学生达 214 人,35 桩悲剧直指学业压力。

年轻人早已习惯用 “规格” 一词形容自己,学历就是最核心的 “规格标签”。

在韩国社会,名校毕业证书不仅关乎职业,更影响婚姻和社会地位。

很多学生宁愿复读多次,也不愿进入普通大学,因为 “学历污点会跟着一辈子”。

高二学生的磕头应援,既是对前辈的祝福,也是对自己未来的预演。

他们清楚,两年后站在考场里的自己,同样要面对这场 “人生豪赌”。

对于磕头仪式,舆论场上出现了明显分歧。

支持者认为这是 “温暖的同辈关怀”,体现了校园社群的凝聚力。

有网友留言,“当年我高考时,学弟学妹也来应援,现在想起来还很感动”。

反对者则觉得 “形式过重”,质疑 “用跪拜表达祝福,是否模糊了礼仪的边界”。

还有人联想到政治人物的叩拜造势,直言 “这种仪式容易沦为作秀”。

韩国民众对叩拜礼的态度本就复杂。

不少家庭保留着春节向长辈磕头的传统,认为这是儒教文化的传承。

但也有年轻人坦言,“和家人吃饭没必要非要磕头,传统可以更轻松”。

教育专家金敏哲指出,应援的核心是心意,磕头与否不重要,关键是背后的情感。

“比起形式,更该关注考生的心理状态,减少他们‘考不好就完了’的焦虑”。

政府不是没试过减负,却屡屡陷入 “越减越卷” 的怪圈。

曾禁止补习班深夜开课,家长就转投不受限的体育课;

推行 “盲盒招聘” 隐藏学历信息,却遭职场人抗议 “不公平”。

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评价体系的单一 —— 成功与否,仍只看学历和职业。

正如评论所言,“不打破学历崇拜,再温和的应援,也解不开教育内卷的死结”。

考场里的考试结束了,考场外的 “战争” 还在继续。

磕头应援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传播时,已有家长开始咨询明年的补习班。

高二学生们收拾好应援牌,转身就要投入自己的备考计划。

便利店的糯米糕还在热销,只是吃的人心里都清楚,这点甜意挡不住长久的苦。

这场全民参与的 “高考狂欢”,终究是内卷压力下的集体共鸣。

仪式感从来不是坏事,但不该成为压力的注脚。

高二学生的磕头里,有真诚的祝福,更有对现实的妥协。

他们或许不懂,人生本该有多元的可能,不是只有名校一条路。

韩国需要的,不是更隆重的应援仪式,而是重新定义 “成功” 的勇气。

当学历不再是唯一的标尺,年轻人才能真正卸下重担,享受成长的过程。

高考落幕时,不少考生对着学弟学妹鞠躬回礼。

这一幕里,没有磕头,只有平等的感谢与致意。

或许这才是应援最好的样子 —— 传递温暖,而非传递焦虑。

希望有一天,韩国的考场外,能少些沉重的仪式,多些轻松的拥抱。

毕竟,青春不该只被分数定义,祝福也不该用跪拜表达。

来源:今天你母慈子孝了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