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人机在天空中划过精准航迹,传感器在田野里洞察土壤墒情,大数据在屏幕上预演丰收图景……近年来,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以智慧农业带动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持续向精准化、高效化转型升级。
无人机在天空中划过精准航迹,传感器在田野里洞察土壤墒情,大数据在屏幕上预演丰收图景……近年来,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以智慧农业带动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持续向精准化、高效化转型升级。
作为平阴县第一农业大镇和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强镇,孝直镇深谙数据在农业变革中的核心价值。“数据是智慧农业的新型生产要素。没有数据,智慧农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镇党委书记苏东润举例道,数字化引领在农机服务中体现尤为突出——全镇播种数字化率超90%,无人机飞防累计作业面积突破300万亩次。
前不久,在2025年度济南市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典型案例评选中,孝直镇凭借构建“智慧农业生态圈”的创新实践荣获二等奖。这一探索创新展现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广阔前景,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样本。
精准监测,节水提效
初冬,在付庄村的高标准农田里,一座被白色栅栏围护的“四情”监测站格外显眼。2024年春天,全国土壤墒情监测技术培训班,曾将这里列为现场教学点。“这套系统可以对农田墒情、苗情、虫情、灾情进行常态化、信息化监测。”村党支部书记亓明轩表示,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为科学灌溉、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灾害应对提供精准信息支撑,显著提升了农田管理精细化水平。
数字农业即智慧农业,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孝直镇着力构建“政府主导+村级实践+合作社参与”的三级智慧农业体系。苏东润表示:“我们以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整合播种监控、农田管理和智慧菜园等系统,构建数字农业生态,推动2万多亩高标准农田数字化升级。”位于示范区核心区域的和圣苑村,正是节水灌溉技术集中展示的一个窗口。
和圣苑村地处汇河以东,核心示范区面积910亩。“这里集中应用了5种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模式。”孝直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孙久明说,全镇因地制宜应用节水灌溉模式共有7种,覆盖耕地6万亩。这些智能化灌溉系统在节水节肥、省工省力的同时,有效促进了粮食稳产增产。
数据显示,孝直镇6万亩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较传统方式节水30%、节肥30%、省工60%,成为区域节水农业示范样板。其中,地埋式渗灌技术让小麦增产5%以上,每亩增产50斤-100斤。按照当地小麦收购价每斤1.2元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农户增收360万元以上。加之管理精细化与肥料、能源的节约,农业综合效益得到全面提升。
智能农机,节本增收
“这是无人机飞防作业的管控平台,可以清晰掌握每位飞手的每日作业数据。”11月6日,在孝直镇野场村,姬晓雨指着电脑屏幕介绍,“再比如这个耕翻监控模块,能实时监测作业状态、面积、深度等关键参数。”当传统农机装上“数字大脑”,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都在这位“新农人”掌控之中。
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姬晓雨,如今是润沃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技术管理员。合作社通过与地方广电合作,创新布设低成本北斗差分基站,实现精度达±2厘米的增强信号覆盖,为精准作业打下坚实基础。试点区域内经济效益显著:通过精准播种与路径优化,节约成本超10万元;玉米亩产提升6.3%,亩均增收150元。
“合作社还开创了‘平台+金融’模式,与农行合作推出‘精准播种贷’。”镇党政综合办公室机要工作专员王久坤补充道,该模式依据平台作业数据动态授信,已为300余户农户提供超2000万元低息贷款。通过“硬件租赁+服务订阅”的灵活方式,降低了技术使用门槛。这一系列创新带动了区域产业发展,并成功孵化了3家本地农业数据服务商。
数字种业,创新强芯
作为济南市认定的“种子镇”,孝直镇在种业振兴上持续发力。在前些年成功布局东润种业后,这两年又引进赛尔种业,以数字化引领种苗繁育技术新突破。
站在东胜村数字化育苗大棚里,东胜联合党委书记盛连平自豪地介绍道,无论是马铃薯育种还是生姜育苗,各项工作正按计划扎实推进。自2024年5月平阴县马铃薯育苗基地暨乡村振兴科技顾问专家工作站落户以来,东胜村的育种产业便注入了强劲的“芯”动力。
该项目注重高端人才引进与本土人才培养相结合。在村“两委”办公楼四楼,实验室、灭菌室、接种室依次排列。而在对面的培养室内,4名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进行操作。如今,村民已能独立完成组培技术流程,成功规模化培育马铃薯脱毒苗近10万株、生姜脱毒苗2万株,自主品种“东胜1号”即将推出。
王久坤表示,农业生产技术创新背后是体制机制的保障。孝直镇通过“归雁+专家”双轮驱动,在东胜村构建起“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系。借助高校技术优势,推广微生物菌剂改良土壤,使试验田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前提下,马铃薯亩产量从6000斤提升至8000斤。此外,3.2万平方米交易市场的建成与数字销售平台的搭建,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精准导向。
从农田到产业,从技术到生态,孝直镇正以数字之力重塑现代农业生产图景,为乡村振兴开辟充满智慧的新路径。
来源:农村大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