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百二十万修车费到账之前,陈可辛已经先被两亿播放量的手机屏审判了整整三天。
一百二十万修车费到账之前,陈可辛已经先被两亿播放量的手机屏审判了整整三天。
视频里那辆白色大G车头凹成啃过的馒头,槐树断口白森森,一条土狗夹着尾巴窜进绿化带,连毛都没掉一根。
评论区刷得最快的是同一句话:为条狗,值吗?
值不值,得看算账的立场。
保险公司按钣金、气囊、大梁一项项加,最后停在七位数;狗主人掏两万想赔,被婉拒;如果按睡眠价算,撞上去可能省一百万,却要多出好几年午夜惊醒,这笔账没人列得出明细。
零点三秒里,大脑根本来不及打开计算器,全是肌肉记忆在抢答。
有人搬出2021年沪蓉高速的旧闻:司机为躲猫一脚急刹,后面四车追尾,猫活,人进医院,保险赔八十万。
数字冷冰冰,却提醒所有握着方向盘的人:本能面前,穷富平等,只是付账能力不同。
富人可以花一百二十万买心安,普通人可能得用下半辈子分期付款,利率是每晚的梦。
北京交管局去年记录过三千多起“为躲宠物单车撞固定物”案件,七成发生在下午四点到六点,正是遛狗扎堆的时段。
事故科民警说,大部分司机下车第一句话相同:不想撞它。
第二句话也相同:修车多少钱。
顺序不会反,先问心,再问价,说明心里那杆秤早就在,只是平时不敢用。
心理学老师给学生做模拟实验:屏幕上跳出狗和孩子的剪影,只能选一个,七成受试者点狗。
老师把孩子的剪影换成垃圾桶,比例立刻倒过来。
结论是:不是命贵命贱,是大脑在找最容易让自己呼吸顺畅的选项。
陈可辛那天路边没人,才有条件选狗;换成放学点,他也许直撞,事后照样会难受,只是难受的方向不同。
修车厂师傅每天拆烂车,最懂这种难受。
他说来取事故车的车主分两种:一种盯着报价单骂狗,一种盯着狗照片发呆。
前者车修得快,后者提车慢,因为得等心里那口闷气散了才敢再摸方向盘。
师傅不劝,只递扳手:想救就救,想省就省,别回头就行。
动物保护组织趁机提醒拴绳,道理没错,却解决不了突发。
再短的绳子也有挣脱瞬间,再乖的狗也有受惊时刻。
根本办法是车速降一点,注意力高一点,可惜这两点最难做到,因为后面排着下班、接娃、打卡、直播,每一秒都在催油门。
有人担心:下次要是路边站着孩子,他这一把方向会不会把人送飞。
视频里清楚显示,当时非机动车道空荡,人行道绿灯没行人,他才有条件救狗。
环境允许是前提,换成早高峰闹市,他也许就踩刹车撞上去,事后照样难受,只是难受的方向不同。
别把极端假设硬套在普通马路,那是抬杠,不是讨论。
说到底,陈可辛只是替所有人预演了一次“不交易”:不拿狗命换钣金,不拿睡眠换省钱。
车坏了能修,噩梦没发票可开。
下次狗再冲出来,还是希望有人愿意踩那脚刹车,哪怕车头凹进去一块。
谁都不想活在一个人命不如狗命值钱的世界,更不想活在一个连救狗都要被围攻的世界。
来源:正能量雪碧ssQ7Q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