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山东市级层面联动建成37处共青团主导的青创空间,累计孵化服务创业项目1300多个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20:09 1

摘要: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共青团山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共青团山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是重中之重。请问,“十四五”期间,团省委在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方面有哪些特色做法?

彭莉:“十四五”期间,团省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及团中央关于服务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部署,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为助力青年高质量就业创业搭建广阔舞台。

在助力大学生就业方面,重点以“青鸟计划”为载体,系统构建覆盖就业观念引导、能力提升、岗位对接与精准帮扶等全链条服务体系。组织开展6000余场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宣讲活动,通过就业形势解读、榜样宣讲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性、平实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为了让岗位对接更精准,线上依托“青鸟计划”平台常态化推送近百万个岗位,线下组织100余场专场招聘会精准对接地方产业,校地联动为青年“量身找岗”。针对困难家庭毕业生,建立“团支部摸排+团干部结对+跟踪服务”全流程机制,通过岗位推介、简历指导等方式,帮助3.4万名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在助力青年创业方面,持续深化“青创齐鲁”工作品牌,构建起“阵地支撑、赛事选育、政策赋能”三位一体的创业扶持体系。深入推进“黄河青创走廊”共建行动,在市级层面联动建成37处共青团主导的青创空间,累计孵化服务创业项目1300多个,其中专精特新项目110个,直接带动就业2万余人;组织1270余场次资源链接、政策赋能、导师培训等活动,为青年创业者搭建平台。持续做强“挑战杯”“创青春”等品牌赛事,其中“挑战杯”累计吸引全省高校10.2万件作品、108万人次参与,“创青春”覆盖3万余名青年创业者,带动就业创业10万余人。如今赛事规模和质量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发掘、培育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摇篮。扎实开展“青创培训赋能行动”,组织107名省级青创导师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常态化辅导;对接“鲁青”系列贷款,发放低息资金约50亿元,帮助5000余名创业青年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下一步,团省委将持续推动“青鸟计划”“青创齐鲁”等品牌迭代升级,抓实就业服务、技能提升、实习实践、产学研转化等环节,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为新时代强省建设汇聚青年人才、注入创新动能。

中宏网记者:

青少年权益维护一直是全社会关心关注的重要工作。请问团省委立足自身职能优势,近几年围绕这一领域推出了哪些关键举措?这些举措落地后带来了怎样的反响?

盛夏: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共青团职责所在。近年来,团省委立足自身职能优势,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实施了一系列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实事项目。这里,重点介绍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针对青少年成长中的“迷途困境”,推出“引航计划”。以“14-16周岁义务教育阶段后不在学的重点未成年人群体”为关爱对象,组织团干部、青联委员、青企协会会员、乡村好青年等优秀青年群体,并积极吸纳心理咨询师、专业社工、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组成关爱小组,与这些孩子“一对一”结成对子,提供“思想引导、学业倡导、职业指导、心理疏导、行为劝导、生活帮导”等“六导”的关爱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已经摸排3.8万户家庭,确定4210名首批关爱对象,组织发动8039名优秀青年担任“引航员”,打造实体化阵地、实习实践基地431个,帮助382名关爱对象重返校园,940名适龄关爱对象走上就业见习岗位。

二是聚焦校园欺凌这个“痛点”,实施“070勇敢者行动”。推动全省1.1万所中小学校成立防治校园欺凌工作专班,9700余所学校挂牌成立专门工作室,全面摸排处置苗头性问题5500余个,为3.2万名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少先队组织联系服务同学的优势,开展6.6万余场防欺凌主题团队日活动,设立4.8万个“团员志愿服务岗”“红领巾监督岗”,动员24.1万名团学骨干参与教育引导。创新推出“青言青语”系列反欺凌文化产品,进校园宣传9.5万次,开展家长共育活动8.9万场,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防护网。这项工作得到团中央的认可,已经在全国推广。

三是围绕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筑牢权益“守护网”。加强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全面升级省级服务台,推动136个县(市、区)建立线下服务站,形成“一站式、综合性、属地化”的服务网络。积极联动专业力量,常态化为青少年提供公益性心理咨询、法律援助服务,五年来,累计接听有效来电8万余通,跟踪服务个案1200余例。广泛开展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护教育等特色活动,年均开展活动1万余场,服务青少年700余万人次。

此外,团省委正在积极推动《山东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修订工作,下周就要提交省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预计明年正式施行。下一步,将持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服务体系,用更贴心的服务、更坚实的保障,努力把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记者:

我们在很多重要的外事活动和国际交流论坛上都能看见山东青年的身影。请问,山东是怎样帮助山东青年和世界交朋友、更好地服务山东对外开放大局的?

彭莉:青年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使者。“十四五”时期,团省委把服务大国外交的着力点放在扩大知华友华“朋友圈”上,以“齐鲁青年全球伙伴行动”为牵引,着力搭建山东青年国际交流平台,开展系列重点青年外事活动,推动国际青年发展项目落地见效。

青年交流,组织是纽带。主动对接全球青年组织,组建山东青年代表团,先后赴俄罗斯、英国、德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进行访问交流,走进世界青年联欢节、中亚—中国青年人才论坛、中越青年友好会见等国际交流舞台,开展人才对接、专题推介、调研考察,与10余家海外青年组织签署合作交流协议。

青年交流,关键在人。这些年,山东办了不少“接地气”的活动。多次高质量承办上合组织青年交流营和上合组织青年发展论坛,并推动这项活动机制化在青岛落地。前不久,刚举办了2025上合组织青年交流营,在上合组织青年对话会上,聚焦“数字技术”主题,65位中外嘉宾围坐畅聊,合作意向渐浓,友谊愈发加深。还举办了中日韩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尼山世界青年论坛,开展“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召开留学人才交流会、优势产业推介会等系列青年外事活动,累计与100多个国家(地区)的1.6万余名青年代表开展对话交流,从组织一场场活动、推动一项项议程中生动讲好中国故事、筑牢互信友谊之基。

青年交流,重在实效。近年来,举办国际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对接会,遴选22个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开展项目对接,推动12个、总投资超51亿元的重点外资项目现场签约,为共建“一带一路”和高质量发展聚智赋能。发布上合组织青年交流合作项目清单,推动“上合组织青年创业国际孵化器”等国家级项目落地实施,引进300余个在孵创新创业项目,200余家企业实现落地转化。

下一步,山东将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加强与欧美、日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组织、政府青年事务部门、青年国际社群等各类主体的交流合作,团结引领更多青年投身助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以青年视角,让世界看见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有活力的山东。

新黄河记者:

作为济南市民,我们注意到,济南市正在积极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我想请问济南团市委,“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有哪些特色?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青年们能享受到哪些利好?

贾文: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济南全力推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纳入全市“重点改革事项”,通过多种方式为青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在招才引才方面,连续5年举办济南市大学生毕业典礼、连续2年举办开学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向大学生推介济南,发出“城”意满满的青春邀约。组织近100所省内外高校、12000余名大学生来济开展“百校优才”泉城行城市体验,让青年与城市深度“对话”。同时,济南市在济就业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高校毕业生可申领“海右人才交通卡”,3年内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等城市公共交通;全国在校大学生通过申领“畅游卡”,可享受累计30天免费游览趵突泉、千佛山等景区。这一系列优惠举措,让青年深切感受到天下泉城的暖暖诚意。

在青年安居方面,在全市建成青年驿站100家,为来济求职青年提供免费短宿、岗位推荐、政策解读等“一站式”服务,累计为青年人才节约住宿成本127万余元。打造14处“优徕青年社区”,提供房源8263套。济南市针对符合条件的青年推出多项惠青服务,比如,在租赁住房补贴上,符合条件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每月可获得700元、3年最高2.52万元补贴,全日制专科毕业生每月可获得500元、3年最高1.8万元补贴;为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发放住房公积金缴存补贴,首次缴存补贴每人300元,留济补贴每人1200元。

在社会支持方面,实施“城市青春合伙人计划”,培育“青年向心力”“高新青年π”等区域特色品牌,精心推出“泉城·青字号”优质项目。在历下区舜井国际化社区、高新区汉峪金谷青年发展友好园区等聚力建设一批青年发展友好型街道、社区等,不断丰富青年文化元素和商业氛围,打造青年消费场景和友好单元样本,“一刻钟青年生活圈”日臻完善,济南市的青年味儿越来越浓。

济南市上年度新增青年人才超15万,连续3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有媒体评论称,“济南的底气是青年的人气,人气增量就是发展增量”。

下一步,济南将持续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不断夯实人才集聚新高地优势,努力实现青年与城市高质量互促发展。

来源:山东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