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有坚不可摧的团队关系,都至少经历过一次“差点完蛋”的考验。那些你没经历过的冲突,才是管理路上最大的隐形地雷。
带团队,怕的不是吵架,而是死气沉沉
所有坚不可摧的团队关系,都至少经历过一次“差点完蛋”的考验。 那些你没经历过的冲突,才是管理路上最大的隐形地雷。
咱们先搞清楚一个底层逻辑:但凡有点追求、想干点事情的团队,内部就一定存在分歧。这跟“养千里马”一个道理——两匹顶尖的千里马拴在一个槽里,肯定得抢草料,谁也吃不饱,还得互相踢几脚。
有经验的养马人怎么做?分开喂!让每匹马都有自己的空间和资源,各自都能长得膘肥体壮。
管理也是一个理儿。团队里有一个能力超强、干劲十足的下属,你晚上睡觉都能笑醒;但要是有好几个,哎,头疼的事儿就来了。特别是咱们很多女性管理者,从小被教育要“温良恭俭让”,面对这种拍桌子瞪眼的场面,经验值几乎是零。
但你别怕,冲突不是坏事。它就像团队成长必经的“青春期”,一次次闯过去之后,成员之间的默契度不降反升,协作会进入一个更顺畅的轨道。
下面这5个方法,是我从那场“散伙危机”里爬出来,结合一位30多年经验的老领导指点,总结出的实战心得。内容很干,建议收藏。
锦囊一:跳出“鸡毛蒜皮”,死盯大局
不同层级的管理者,看到的矛盾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
销售部好不容易签下个大单,研发部却说技术达不到,咋办?公司里两个王牌产品团队,争抢同一块推广资源,你给谁?做线下起家的,面对电商冲击,要不要做线上?做了伤代理,不做丢市场……这些问题,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几乎都会碰到。你看华为、腾讯、某家电巨头,他们解决这类核心矛盾的法子万变不离其宗:不纠结于具体对错,一切看向公司长远发展的大局。
像华为,就是调整考核,让研发部的奖金和市场的落地效果挂钩,大家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咱们自己带团队也一样,很多时候矛盾激化,就是因为大家陷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忘了咱们最初共同的目标是啥。
锦囊二:把问题“摆上桌面”,拒绝背后嘀咕
作为女性管理者,我心底里也渴望一团和气。但后来我发现,死水一般的“和谐”最可怕。这说明要么没人敢说真话,要么大家都在糊弄事。
所以,冲突既然免不了,咱们就得引导大家正面沟通。关键是,你要创造一个“安全”的场子。
开会时明确:在这儿,所有想法都值得被尊重,说错不追责。沟通时要求:说事实,说你的需求,别张口就是“你怎么这么慢”,而是去问“咱们卡在哪儿了,需要什么支持”。记住,正面沟通不是开辩论赛,目的不是谁赢谁输,是找到那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锦囊三:划清“责任田”,谁家的孩子谁抱走
很多矛盾,纯粹是因为“工作边界”不清闹的。你动我的部分,我指点你的方案,最后出了问题,互相甩锅。
解决办法就是:工作别绑得太死,减少交叉重叠。在我们公司,我们推行“AB角”制度。A角对自己主推的流程负全责,B角协助。这样权责清晰,就算有需要配合的地方,按流程走就行,大大减少了因“越界”而产生的内耗。
锦囊四:把“你我对立”变成“我们共赢”
资源就这么多,你多我就少,这是最伤元气的矛盾。化解之道,在于把“零和游戏”变成“正和博弈”。
怎么变?
别光盯着分蛋糕,带着大家把蛋糕做大。 业绩翻一倍,所有人的奖金都翻番,还争啥?树立一个共同的“外部目标”。 比如,咱们这个季度的目标是干掉竞争对手A,内部矛盾先放放,一致对外。创造一个共同的“挑战”。 这个挑战不是指某个人,而是一个需要团队合力才能攻克的技术难题或市场目标。当你把团队打造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时,内部的摩擦自然会少很多。
锦囊五:该“搬救兵”时,千万别硬扛
这是我想特别对女性管理者说的一点。别觉得找上级帮忙是能力不行、丢面子。相反,在合适的时机让更高级别的领导介入,是极高明的管理智慧。
比如:
当你自己也深陷矛盾中,无法保持公平时。当冲突涉及到跨部门资源,你协调不动时。当两边僵持不下,谁都不给你面子时。这时候,上级出面,凭借他更高的视野和权威,往往能快速破局。去求助时也有讲究:别光倒苦水,要带着你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去。说清楚矛盾根源、你试过哪些方法、现在需要他具体帮你做什么。
03 写在最后带团队,本质上就是一场不断解决各种大小问题的修行。冲突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回避它、处理不当,让小问题烂在肚子里,最终拖垮整个团队。
管理的真谛,不是消灭所有分歧,而是驾驭它们。
当你能从容地带领团队,穿越一次次的风浪,你会发现,那些“吵”过之后还能并肩作战的伙伴,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铁。
来源:朱子商业兵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