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集团完成二代交接!这家食品巨头为何一直这么“稳”?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3 19:46 1

摘要:这条看似随意的网络评论背后,竟然隐藏着中国最“稳”的快消企业巨头——达利食品集团的造富密码。2025年11月,达利集团正式宣布完成二代交接,创始人许世辉之女许阳阳接任集团总裁。这位从车间走出来的“蛋黄派公主”,正式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这家拥有七大国民品牌的食

“豆本豆、乐虎,竟然跟达利园、可比克是一家?好家伙,都是我经常吃喝的!”

这条看似随意的网络评论背后,竟然隐藏着中国最“稳”的快消企业巨头——达利食品集团的造富密码。2025年11月,达利集团正式宣布完成二代交接,创始人许世辉之女许阳阳接任集团总裁。这位从车间走出来的“蛋黄派公主”,正式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这家拥有七大国民品牌的食品帝国的掌舵人。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人事更替,而是中国民营企业在代际传承中一次极具代表性的“交棒仪式”。在娃哈哈、康师傅、统一等同行纷纷陷入增长瓶颈、品牌老化、市场焦虑的当下,达利为何能持续稳健增长?为何能在多个细分赛道中打造出“国民级”子品牌?为何能在风雨飘摇的消费市场中“稳如磐石”?

答案,藏在他们独特的“除法战略”里。

01 二代接班,稳健传承的“达利样本”

11月12日,据多家媒体报道称,创始人许世辉之女许阳阳正式接任集团总裁,标志着这家拥有35年历史的食品巨头完成代际传承。

这不是一场“空降”式的权力交接,而是一场长达17年的“蓄力长跑”。

2008年,许阳阳从厦门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加入达利,从车间基层做起,历任生产管理、品牌运营、产品开发等多个岗位,逐步深入企业核心。她主导了2015年达利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创下当年全球消费品领域最大IPO纪录;2017年,她推动豆本豆的推出,开辟植物蛋白饮品新赛道;2023年起,她负责集团国际化战略,布局东南亚和中东市场。

她的接任,不是“富二代”的光环,而是“实干家”的接力。

在许阳阳看来,传承不是守旧,而是“明道而后优术”。她提出的“用户共生”理念,正在推动达利从“产品导向”向“用户导向”转型。她强调数字化赋能、全产业链升级、品牌年轻化,力图让这家老牌食品企业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02 许阳阳其人:低调务实、眼光前瞻的“蛋黄派公主”

在公众视野中,许阳阳极为低调,几乎没有接受过太多媒体采访。但在达利内部,她是公认的“实干派”。

她曾在采访中表示:“我父亲常说,只要用心没有做不好的事。”这句话成为她职业生涯的座右铭。

在豆本豆的研发过程中,她亲自带队走访全球大豆产区,最终选定东北非转基因大豆作为原料;她引进日本石磨技术、德国高压均质工艺,只为打造一款“无添加、高蛋白、口感像牛奶一样丝滑”的植物奶。

她不仅是品牌的推动者,更是产业链的整合者。她主导的“区域中央工厂+自建物流”模式,使得美焙辰面包能在6小时内从工厂送达终端货架,打造出短保面包的“新鲜标准”。

在她的带领下,达利不再只是一个“跟随者”,而是逐渐转型为“趋势引领者”。

03 达利为何这么“稳”?七大国民品牌背后的“除法战略”

达利食品的“稳”,不是偶然,而是战略选择的结果。

在过去35年里,达利相继打造出达利园、可比克、好吃点、和其正、乐虎、豆本豆、美焙辰七大核心品牌,每个品牌年销售规模均超过10亿元,其中四个品牌超过20亿元。

这些品牌横跨糕点、薯片、饼干、凉茶、功能饮料、植物蛋白、短保面包等多个细分赛道,几乎每一个都在各自领域做到行业前三。

达利的成功,不是靠一个“超级品牌”打天下,而是靠“多品牌矩阵”分散风险、多点开花。这种战略,在战略企划枪手总结的“企业战略数学法则”里即为“除法战略”——它不依赖单一品牌,而是通过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布局,实现“风险分散+增长叠加”的效果。

与“乘法战略”不同,乘法战略强调主品牌的爆发力,适合品牌成长期;而“除法战略”则更适合成熟期企业,强调稳健、抗周期、抗风险。

达利的每一个品牌都独立运营、独立定位、独立渠道,既避免了“品牌连带危机”,又能最大化覆盖不同消费群体。这种“看似分散、实则协同”的战略布局,使得达利在消费寒冬中依然保持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

04 对比娃哈哈:为何达利能“多子多福”,而娃哈哈却“孤掌难鸣”?

提到中国食品行业的“品牌帝国”,不得不提到娃哈哈。

娃哈哈也曾是多品类布局的先行者,营养快线、AD钙奶、八宝粥、激活、启力等品牌一度风光无限。但近年来,娃哈哈却陷入“品牌老化”“创新乏力”“渠道失灵”的困境。

问题的根源,在于战略路径的不同。

娃哈哈采用的是“主品牌延伸+子品牌辅助”的“乘法战略”,即依靠“娃哈哈”这一主品牌不断延伸产品线。这种模式在品牌初期能快速打开市场,但也容易导致“品牌疲劳”和“创新惰性”。

而达利则采用“多品牌独立+品类深耕”的“除法战略”,每个品牌都有独立的市场定位、品牌语言和用户群体,互不干扰,互为补充。

更重要的是,达利在每一个品类上都“下足功夫”:和其正凉茶采用“现熬萃取”技术,豆本豆豆奶引进全球顶尖工艺,美焙辰面包打造“6小时新鲜”标准。

这不是简单的“模仿+低价”,而是“跟随+超越”的系统性打法。

05 结语:从“乘法”到“除法”,中国企业的战略进化

在消费行业,很多企业都在追求“爆款”,追求“一夜成名”。但达利用35年时间告诉我们:真正的“稳”,不是靠一个品牌打天下,而是靠一套系统抗风险。

“除法战略”不是简单的多品牌布局,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商业逻辑,它的优势在于:

- 1风险分散:避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 2市场细分:精准覆盖不同人群、不同场景;

- 3资源复用:渠道、产能、供应链协同共享;

- 4抗周期能力:多品类组合抵御行业波动。

在许阳阳的带领下,达利正从“国民品牌制造商”向“消费趋势引领者”转型。她不再满足于“填补空白”,而是要“创造需求”。

未来的达利,或许不再只是“蛋黄派+薯片+豆奶”的代名词,而是一个真正理解中国消费者、引领健康生活方式的食品科技集团。

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那场看似平静、实则深远的“除法G命”。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达利用“慢功夫”做出了“快品牌”;在“爆款焦虑”的市场,达利用“除法战略”赢得了“乘法增长”。

许阳阳的接任,不只是达利的一个新起点,也许是中国食品行业“稳健增长”的新范式。

来源:战略企划枪手说市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