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以色列男子被哈马斯囚禁了整整两年,2023年10月获释后,他第一次走到镜头前,把那段暗无天日的经历说了出来。
马坦・赞高克这个名字,最近因为一场公开采访被更多人熟知。
这位以色列男子被哈马斯囚禁了整整两年,2023年10月获释后,他第一次走到镜头前,把那段暗无天日的经历说了出来。
听他讲完那些细节,很难不被那种绝望中的坚持打动。
赞高克坦言,囚禁他的地方是狭窄的隧道,没什么光照,每天能得到的食物少得可怜。
哈马斯的看守没少对他们动手,更让人难受的是日复一日的精神操控。
看守们每晚都会过来,嘴里念叨着虚假的战况,说摧毁了多少以色列坦克,杀了多少士兵。
本来想反驳几句,可只要他敢质疑,迎来的就是一顿殴打。
这种折磨不是偶尔一次,而是贯穿了整整两年。
身体上的疼痛还好说,那种被刻意隔绝、被谎言包裹的绝望,怕是最有体会的只有亲历者。
不过赞高克没打算就此认命,他总觉得哪怕身处绝境,也得守住自己的尊严。
有一次看到同伴被看守殴打,他想都没想就冲了上去,结果自己替同伴挨了更重的打。
换做普通人,在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环境里,可能早就放弃反抗了。
但赞高克不这么想,他的反抗或许在旁人看来有些“不自量力”,可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让他在漫长的囚禁中没丢了自己。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过往的巴以冲突人质事件中也出现过,不少人质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坚守底线,这大概就是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闪光点。
在这样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支撑赞高克挺过来的不是运气,而是远方母亲的坚持。
他的母亲艾纳夫,在他被囚禁的两年里,几乎每天都出现在抗议现场。
她对着媒体发声,批评政府解救人质的行动太慢,要求当局拿出实际办法。
没想到的是,母亲的这些举动,竟然通过特殊的方式传到了隧道里。
有一天,隧道里的“酋长”也就是哈马斯的指挥官找到了他,直接问“你是赞高克,对吧”。
随后指挥官告诉他,他的母亲正在外面抗议,把整个国家都搅得“天翻地覆”。
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赞高克说自己心里一下子就有了力量。
很显然,母亲的抗争不仅让外界关注到了人质问题,连绑匪都不得不重视起来,这也让他们对赞高克的态度有了微妙的转变。
本来以为获释后就能回归平静,可现实给了赞高克又一重打击。
一些不认同他母亲激进维权风格的人,开始散布关于他的谣言。
有人说哈马斯给了他钱,让他转交给母亲,还有人更离谱,说他被囚禁期间一直在卡塔尔参加派对,享受按摩、喝着酒。
这些说法让赞高克又气又无奈,他在采访中直言这太荒谬了。
想想看,他在隧道里遭受殴打、辱骂和虐待的时候,这些造谣的人却在编造完全相反的故事。
如此看来,有时候舆论场的恶意,一点不比囚禁中的暴力更温和。
这些谣言的传播,其实背后藏着以色列国内的政治分歧,有人想通过抹黑赞高克母子,来削弱他母亲维权行动的公信力。
赞高克没有选择沉默,他在采访中详细还原了自己的经历,用事实反驳那些谣言。
他说自己能站在这里,离不开母亲的坚持,离不开以色列人民和士兵的努力。
在巴以冲突这样复杂的背景下,个体的遭遇很容易被政治博弈裹挟。
赞高克的经历,既让我们看到了人质所承受的苦难,也让我们看到了家庭力量的伟大,更让我们看清了舆论场中真相与谎言的博弈。
赞高克的故事只是巴以人质危机中的一个缩影,在这场冲突里,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人,在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创伤。
而他们的家人,也在为了亲人的回归奔波抗争。
我们无法评判冲突双方的对错,但可以肯定的是,人质的苦难不该被忽视,真相不该被谣言掩盖。
亲情的力量能跨越囚禁的高墙,而坚守真相的勇气,也能抵御舆论的恶意。
希望这样的苦难能早日结束,也希望每个经历过创伤的人,都能在真相和关爱中,慢慢走出阴影。
来源:奇史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