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赚翻了,被侵占50年的国土,我国却不费一兵一卒给收了回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17:50 1

摘要:2025年11月,黑瞎子岛上工地上,中方主导建设的黑瞎子岛口岸货运通道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巨大的桥吊已经矗立,预计2027年这里将是一片繁忙,每年将有200万吨的货物从这里通关,让对岸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到抚远的陆路时间,从6小时骤降到30分钟

2025年11月,黑瞎子岛上工地上,中方主导建设的黑瞎子岛口岸货运通道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巨大的桥吊已经矗立,预计2027年这里将是一片繁忙,每年将有200万吨的货物从这里通关,让对岸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到抚远的陆路时间,从6小时骤降到30分钟。

几个月前,由中俄联合投资5.8亿人民币的环岛公路也已全线贯通,曾经开车环岛需要两个多小时,如今45分钟就能跑完一圈。

岛上的“东极宝塔”和象征着回归171平方公里国土的“太极广场”早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夏季高峰期一天能涌入超过一万五千名游客。

看着眼前的繁荣景象,你很难想象,就在17年前,这里还是地图上的一片“争议之地”,普通人根本无法踏足。

更难想象的是,这片被沙俄和苏联强行占据了长达79年的土地,我们最终能兵不血刃地收回一半。

很多人觉得只收回一半是“吃了亏”,但如果把历史的账本翻开,仔细算一算这笔跨越世纪的战略大账,你就会明白,中国何止是没亏,简直是“赚翻了”。

这笔账,得从1929年说起。

那一年,27岁的张学良主政东北,年轻气盛,急于在父亲张作霖被炸身亡后树立威望。

在一些人的鼓动下,他误判了形势,认为苏联内部困难重重,是收回中东铁路主权的绝佳时机。

于是,一场被后世称为“中东路事件”的冲突爆发了。

结果可想而知,苏联集结了8万装备着坦克飞机的精锐红军,对兵力分散、装备落后的东北军发动了毁灭性打击。

在同江,中国海军的几艘小炮艇几乎全军覆没;在乌苏镇,百余名东北军将士血战到底,全部壮烈殉国。

军事上的惨败,让张学良不得不坐回谈判桌,签署了《伯力协定》,恢复了铁路原状。

但这份协定里,对冲突中被苏军顺势占领的黑瞎子岛,却只字未提。

这一“疏忽”,成了一个长达79年的历史遗留问题。

黑瞎子岛,这个比珍宝岛大500倍、面积接近三分之一个香港的巨大岛屿,就这样被苏联实际控制了。

即便按照1860年不平等的《北京条约》,以乌苏里江为界,整个黑瞎子岛也明确位于界线以西,法理上属于中国。

可是在那个“弱国无外交”的年代,一张纸上的法理,抵不过人家现实中的枪炮。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不是没想过要回来。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们就和苏联进行过多次交涉,但都无果而终。

1964年,中苏举行首次边界谈判,我们本着最大的诚意,表示愿意以不平等条约划定的边界为基础解决问题,但苏方态度强硬,坚称“不存在领土问题”。

1969年珍宝岛冲突后,中苏关系降至冰点,谈判彻底中断,苏联甚至开始向黑瞎子岛上移民,修建军事堡垒,把它变成了对抗中国的前沿阵地。

这根扎在中俄关系里的“刺”,一扎就是几十年。

转机出现在80年代末,苏联国力衰退,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外交,主动寻求改善对华关系。

中苏边界谈判得以重启。

1991年,《中苏国界东段协定》签署,98%的边界问题解决了,珍宝岛的主权也明确归还中国。

但最难啃的硬骨头——黑瞎子岛,依然被搁置。

真正的突破,是在进入21世纪后。

此时的中国,综合国力早已今非昔比,而俄罗斯则在苏联解体的阵痛中缓慢复苏。

力量对比的“此消彼长”,让双方都有了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轻装上阵的政治意愿。

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为最终解决问题铺平了道路。

终于,在2004年10月1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两国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

这个协定给出了一个极具东方智慧的方案:黑瞎子岛一分为二。

靠近哈巴罗夫斯克的东半部分,约164平方公里,划归俄罗斯;包括银龙岛在内的西半部分,约171平方公里,回归中国。

2008年10月14日,界碑揭幕仪式在岛上举行。

那一天,被侵占了整整79年的土地,正式回家。

消息传出,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只拿回一半?这不是又一次妥协吗?

这种看法,是只看到了眼前的土地面积,却没看到这背后巨大的战略价值。

这笔账,不能只算土地的加减法,更要算国家战略的乘除法。

我们用“不完整”的领土回归,换来的是中俄之间长达4300多公里陆地边界的“永久划定”。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中国彻底解决了来自北方的领土争端和潜在的军事冲突风险。

这在当今世界是极其罕见的。

看看其他大国,周边往往布满了各种领土纠纷的“地雷”,耗费了大量的国防资源和外交精力。

而我们通过和平谈判,一劳永逸地拔掉了两国关系中最深的一根刺,为北方赢得了长久的和平与安宁。

这个“和平红利”的价值,是多少个171平方公里都换不来的。

黑瞎子岛正对着哈巴罗夫斯克,是其重要的战略屏障。

如果整个岛屿全部回归中国,等于把我们的边境线直接推到对方家门口,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

这种“一分为二”的方案,既维护了我们的主权,又给了对方足够的安全感,避免了零和博弈,为两国建立高度战略互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互信,才有了后来中俄“背靠背”的全方位战略协作。

最重要的,是这次回归开启了巨大的经济机遇。

它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片土地,更是将曾经的“军事前沿”转变为“开放枢纽”的钥匙。

看看回归后的变化就知道了。

中方的行动力堪称惊人:乌苏大桥通了,环岛公路建了,湿地公园成了国家级,东极宝塔拔地而起,旅游业搞得红红火火,当地居民人均年收入从1.2万元涨到了4.8万元。

2024年,岛上的红外相机甚至拍到了野生东北虎,中俄随即签署了《黑瞎子岛东北虎跨境保护协议》,要共建一条“老虎高速公路”。

相比之下,俄方一侧的开发进度就显得缓慢许多。

但这也恰恰凸显了中国在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和巨大潜力。

如今,随着中方主导的口岸即将投入使用,黑瞎子岛正在成为中国“东北振兴”战略与俄罗斯“远东大开发”战略的完美交汇点。

这里不再是边境的尽头,而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新起点。

所以,回过头再看这笔交易,我们失去的是半个岛屿的“名”,得到的却是整个北方边疆安宁、中俄战略互信、以及一个潜力无限的经济增长极的“实”。

这笔账,怎么算都值。

参考资料:

半个黑瞎子岛回归祖国

2008-10-16文摘报

一半黑瞎子岛14日回归“东方第一哨”将驻该岛

北方网 2008-10/12

来源:博览历史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