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巴基斯坦实控的一部分克什米尔地区,在唐朝前期有一个弹丸小国,名字叫小勃律。 其当时全国的人口加起来,也仅仅只有一万多人。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人口只有一万的弹丸小国,却让当时的唐朝和吐蕃为了他的归属打的头破血流。
今天巴基斯坦实控的一部分克什米尔地区,在唐朝前期有一个弹丸小国,名字叫小勃律。 其当时全国的人口加起来,也仅仅只有一万多人。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人口只有一万的弹丸小国,却让当时的唐朝和吐蕃为了他的归属打的头破血流。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唐和吐蕃对这个人口只有万余的弹丸小国如此重视的呢?
公元前657年,自唐朝名将苏定方灭西突厥后,唐朝的版图向西延伸到今天的咸海地区,由此整个西域地区都成为唐朝的领土范围。而后大唐在天山以北设立北庭都护府,在天山以南设立了龟兹,焉耆,于阗,疏勒等安西四镇。
就在这个时候,身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勃律国臣服大唐。
当时的勃律国,面积还是挺大的,包含了今天的整个克什米尔地区。
但是到了公元680年之后,青藏高原的吐蕃一边向东进犯大唐的河西走廊,一边向西染指大唐控制的西域。到了公元686年,吐蕃从西藏阿里地区出兵,攻占了克什米尔地区的勃律国。
孛律国被征服后,有一部分不愿意臣服吐蕃的勃律人来到了今天巴基斯坦实控的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也就是印度河的上游地带,在这里建立了小勃律国。而剩下的勃律人,则是在今天印度实控的克什米尔地区地区建立了大勃律国。
大小勃律分家之后,由于大勃律是被吐蕃所灭,所以大勃律一直是臣服吐蕃的。而小勃律当时是为了逃避吐蕃的统治才往西迁徙的,所以小勃律在国王的的带领下,依旧选择向大唐臣服。
当时小勃律国的都城名叫孽多城,其地理位置在今天巴基斯坦的吉尔吉特,他当时距离大唐都城长安的距离是9000多里,距离吐蕃都城拉萨的距离是2000多里。
吐蕃王朝从公元7世纪开始崛起后,很快就成为一个强盛的王朝,其虎踞青藏高原,坐拥三百多万藏民,一直将大唐视为劲敌。
为了打败大唐,进军中原地区,吐蕃多次从青藏高原南下,进攻唐朝的河西走廊地区。
然而,公元7世纪后期,大唐也正处于国力蒸蒸日上之时,吐蕃在与大唐交手的过程中也没占到任何便宜,唐朝更是在河西走廊囤驻了15万大军防御吐蕃的入侵。
到了公元8世纪,吐蕃眼见从河西走廊攻打大唐走不通,于是便把目光伸向了大唐在中亚的西域地区。
而恰巧,小勃律国就横亘在吐蕃进入中亚的唯一通道上。
吐蕃要想绕过小勃律进入西域,就只能翻越平均海拔5000米的帕米尔高原,就这都还不一定有路可走。
于是在公元722年,吐蕃大军开始攻打小勃律,并接连攻陷了小勃律的九座边城。
在遭到吐蕃攻击之后,当时的小勃律国王没谨忙火速派人向唐朝的北庭都护府求救。
唐朝的北庭节度使张孝嵩在收到吐蕃入侵小勃律的消息后,他认为唐朝要想保护都城长安西部的安全,就必须保住关中平原;要想保住关中平原,就必须保住河西走廊;要想保住河西走廊,就必须保住西域;要想保住西域,就必须保住小勃律。
一旦小勃律被吐蕃占领,那么吐蕃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进入西域,而后再与西边的阿拉伯帝国,北边的突骑施取得联系。如果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夹击大唐,那大唐的处境就危险了。
于是,大唐的北庭节度使张孝嵩火速派安西四镇中离小勃律最近的疏勒副使张思礼带领4000兵马支援小勃律。
最后,在唐军的攻打下,吐蕃军在小勃律境内遭遇大败,最后不得退出小勃律境内。
唐军在助小勃律复国之后,小勃律国王没谨忙跟随唐军来到了大唐的都城长安,当时在位的唐玄宗李隆基对小勃律国王进行了热情接待。
后来小勃律国王没谨忙回国之后,小勃律国又历经了难泥,麻来兮两位国王。
公元736年,小勃律国王麻来兮在位期间,吐蕃军再次入侵小勃律,小勃律国王在唐朝的援军到来之前向吐蕃投降。由此,唐朝失去了小勃律这一重要战略要地。
在小勃律投降之后,唐朝北庭都护府曾经三次出兵攻打小勃律,但是都没有成功。而吐蕃那边为了让小勃律死心塌地的臣服自己,吐蕃赞普还在公元740年将自己的公主嫁给了小勃律后来的国王苏失利。
在和吐蕃和亲之后,小勃律彻底倒向了吐蕃这边,而后小勃律派军封锁了大唐控制下的疏勒到小勃律国的道路,并不断借道给吐蕃大军,让他们出兵骚扰大唐的西域地区。
公元747年,在历经吐蕃多年的骚扰之后,大唐的北庭都护府决定出兵征服小勃律,重新锁死吐蕃进入西域的道路。
于是在公元947年4月初,大唐的北庭都护副节度使高仙芝带领一万骑兵从新疆库车出发,沿着塔里木北部边缘的荒漠戈壁一路南下。
在沿着沙漠边缘行军15天后,高仙芝的大军来到了今天的阿克苏地区。又过了10天之后,高仙芝大军进入龟兹国。
5月中旬,唐军进入疏勒城。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唐军沿着荒漠戈壁急行军2400多里。此时,距离小勃律国还有800多里。
然而,就是后面仅剩的800多里路,唐军却走了2个多月。
因为这次唐军出征小勃律,不能再像公元722年唐军从疏勒城直接进入小勃律国那样简单。因为25年前,那个时候的小勃律还是臣服于大唐的,所以疏勒城通往小勃律的道路是畅通的。但这次不一样,这个时候的小勃律已经臣服吐蕃长达10年,吐蕃人早就封锁了疏勒城到小勃律国的道路,并在帕米尔高原的各处关隘都布置了重兵,唐军要想打进来几乎不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高仙芝带着唐军只能选择继续向西,直至绕到今天阿富汗东北的喷赤河北源一带,才离小勃律又近了一步。
公元747年7月,唐军在进入阿富汗东北之后,又绕到今天塔吉克斯坦东南的霍罗格地区,最后又绕回到阿富汗境内的萨尔哈德,这才到达小勃律的北部边境。
萨尔哈德位于今天连接阿富汗和中国新疆的瓦罕走廊,他的南方就是巴基斯坦实控的克什米尔地区,也就是当时小勃律国的所在地。
但是,在当时阿富汗境内的萨尔哈德,吐蕃人在那里修建了一座叫连云堡的城堡,里面有一万吐蕃驻军。
面对吐蕃军的居高临下,唐军主帅高仙芝并没有害怕,而是下令唐军发起了最后的进攻。在高仙芝的命令下,唐军将这三个月行军过程中积攒的怒气都发泄在手上的陌刀上。高仙芝手下大将里嗣业更是手持陌刀,奋不顾身的冲上了城堡。
在唐军的英勇作战下,唐军仅用半天的时间就拿下了连云堡。此战唐军斩首吐蕃5000余人,俘虏1000余人。
公元747年7月16日,唐军在拿下连云堡三天后进入小勃律国。从大唐疏勒到小勃律的这最后800里路,唐军走了长达两个月的时间。
在进入小勃律国之后,高仙芝没有急于攻城,而是火速派军前往克什米尔印度河上游北岸支流的娑夷河,砍断了连接大勃律和小勃律之间的藤桥。
由于娑夷河上的藤桥被砍断,从大勃律前来支援小勃律的吐蕃援军只能望河兴叹,而后高仙芝才带军来到小勃律的都城孽多城,俘虏了小勃律的国王苏失利和他的王后吐蕃公主。
在俘虏二人之后,高仙芝将小勃律国王苏失利和吐蕃公主送到了长安,唐玄宗李隆基封小勃律国王苏失利为挂名的左武威大将军,而后将小勃律改名为归仁,并派三千人驻守此地。
随着唐朝对小勃律的直接管辖,吐蕃通向中亚的道路被彻底封锁,大唐西域的安全这才有了保障。
来源:凌峰公子讲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