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被低估?占全国1/3航天科研力量,“西北重地”走向科技高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3 15:29 1

摘要:可是殊不知这个西北大省如今早就改头换面了,不仅美国和日本没有想到,中国会将这个内陆省份变成科技强省,估计就连我们中国人自己都没有想到,陕西如今的科技发展成果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

如果提起陕西,相信很多朋友脑中都会闪过黄土高原以及重工业基地的刻板印象,甚至联想到了陕西肉夹馍。

可是殊不知这个西北大省如今早就改头换面了,不仅美国和日本没有想到,中国会将这个内陆省份变成科技强省,估计就连我们中国人自己都没有想到,陕西如今的科技发展成果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

汉这个民族的名字起源于刘邦的封号汉王,汉在古代就是星汉,也就是银河的意思,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就对满天星辰充满着向往。

而真正把飞天梦变成现实的,是新中国,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充满了坎坷,经历了无数次的技术迭代,而每次的进步背后都离不开陕西的贡献。

早在2018年4月,全省就已经拥有4306项航空领域的专利。

而就在今年4月26日,由总部位于西安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14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首次整机试验圆满成功 。

这项技术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可以重复使用,借此降低巨大的成本。

为什么航天事业这么费钱,通俗来说就是传统的航天发动机大多只能用作飞行任务,发射过程中的极端高温直接导致发动机损坏。

相当于每次航天任务都要新造一个造价不菲的发动机,而如果这项技术可以最终成功应用,那么每年节省的成本或许将达到百亿级别。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六院的科研人员将这项技术从方案图纸到落地实验,仅仅只用了七个月的时间,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中国速度”。

当然陕西的航空产业版图,远不止于此。

陕西的省会西安既是充满历史底蕴的汉唐古都,同时也在慢慢成为航天之都,或许大家很难想象,仅仅一个西安就拥有全国将近三分之一的航空科研力量。

截至2024年6月,西安拥有3987家商业航天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

这些航天科技机构几乎都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集体搬迁到西安的。

当时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各方面孤立我们,二是在和苏联老大哥关系搞僵了之后,北方的钢铁洪流也成了我们的隐患。

简单来说,就是当时唯二的两个超级大国对我们都没有好脸色,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我们开启了三线建设计划。

陕西的位于中国的地理中心,远离四面的国境线,还拥有相对发达的交通条件,从那时起就承接了大量的航天科研单位。

除了前面提到的航天六院,四院、五院分院等一众“国家队”也都坐落于陕西,围绕这些国家队的相关配套企业更是有一千多家。

小到纳米级精密零件,大到喷气客机的巨大挡板,都被陕西的航空航天产业链给包圆了。

02大国重器也能惠及民生

当然只有飞天的本事还不够,关键是材料也全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其中最核心的材料就是钛。

宝鸡有个外号叫做“中国钛谷” ,作为以钛闻名全世界的城市,宝鸡本地却几乎就没有钛矿资源,似乎有点名不副实。

可仅仅是在2024年一年的时间里,宝鸡钛加工产量就达到了7.5万吨,占全国的65%,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为什么一个没有钛矿的城市每年可以加工这么多钛材料呢?

一切的根源又得从三线建设时期说起,当时西安承接了大量航空科研单位,而宝鸡所承接的则是钛合金加工基地。

钛这种金属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替代最常见的钢材,更重要的是它要比钢的强度高多了,而且还更轻。

规格0.02毫米的钛箔组成了航空发动机的核心原料,和省会西安形成了很好的产业联动,宝鸡加工的钛可以直接为航空航天事业添砖加瓦。

更绝的是,钛还拥有几乎是金属物质里最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他金属如果植入人体时间一长很可能会引发人体的免疫排斥。

而钛的性质则极其稳定,既不会释放有毒物质,也不会降解,甚至还能和人体内的有机物结合,让细胞附着在表面。

在得天独厚的化学性质之下,宝鸡将钛合金生产成了人工关节等放置进入人体的义体,和全国多家医疗机构展开合作,真正将应用于航天的大国重器变成了普通人也能受用的好东西。

如果说航空航天和新材料是陕西的传统强项,那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这些全新赛道上,陕西的表现就只能用“弯道超车”来形容了 。

能从追赶者做到领跑者,其实和陕西的地理环境脱不开关系。

陕西的关中平原的体量并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大一统国家的首都,可是西汉和大唐依旧将这里作为首都,除了关中平原易守难攻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战略价值。

西汉和唐朝都是丝绸之路开发最繁盛的朝代,关中平原靠近河西走廊,能够从丝绸之路的商贸活动中获得最直接的利润。

近代的中国承受了百年屈辱,如今的新中国已经重拾了汉唐雄风,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陕西再次成为了国际贸易的受益者。

借助一带一路的中欧班列,陕西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能够被出口到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凭借着区位优势,本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迎来了一波爆发式增长。

在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陕西本地车企也得到了全新的合作机会,近三年来,陕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了年均160%的爆发式增长 ,一跃成为汽车制造大省 。

根据陕西日报的数据,2024年汽车出口增速达到了恐怖的215%,是全国第一,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出口数量从5.95万辆硬生生拔高到119.8万辆。

结语

那么陕西凭什么能同时在这么多条高精尖赛道上狂飙?

不能否认陕西“家底”好,全省一百多座高校,将近两千家科研机构,但从科研成果到落地应用的过程可不容易,国家提供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加上全球化的时代机遇才是陕西崛起的关键因素。

陕西在航天、新材料等领域不仅在国内形成领先地位,同样掌握着全球的话语权。

参考:

AI陕联世界 | 制造大省“智”变 陕西科技迈向“新质”赛道.央视网.2025-10-27

承东启西 求实创新——陕西以产业焕新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新华社.2024-10-11

打造“硬科技之都”,西安是如何“出圈”的?.西安硬科技.2024-10-28

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陕西发布“十五五”首批科技创新重大需求.群众新闻网.2025-11-04

来源:内分泌科医生刘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