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破局 阳光赋能——漯河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改革工作纪实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17:47 1

摘要:“手机扫码登录、一键提交材料、在线观看开标……五年间,我见证了漯河公共资源交易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的变革。”10月29日,漯河市一家建筑企业负责人李女士完成电子投标后,由衷感慨,“如今全程留痕、阳光透明,让我们小微企业真正感受到了公平与效率!”

“手机扫码登录、一键提交材料、在线观看开标……五年间,我见证了漯河公共资源交易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的变革。”10月29日,漯河市一家建筑企业负责人李女士完成电子投标后,由衷感慨,“如今全程留痕、阳光透明,让我们小微企业真正感受到了公平与效率!”

常态化召开“局长办公会”

“十四五”期间,漯河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数字赋能、阳光交易”为主线,以“让服务对象满意、让政府放心”为目标,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流程革命性重塑。从“纸质材料堆成山”到“数据跑全程”,从“线下排队等结果”到“云端智能定标”,这是一场深刻的制度性变革。

创建党员示范岗 推动党员立足本职、主动作为

五年来,漯河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累计服务企业2.17万家,完成交易项目9548宗,交易总额突破1167亿元,节约资金144.89亿元,实现资产增值2.52亿元。这一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漯河市以数字化改革破解传统交易堵点、以阳光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该平台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交易基石”和“效率引擎”。

公开姓名 公开职责 公开服务事项 亮牌上岗 全方位树形象

“一网通办”破壁垒 全域协同释放市场活力

漯河市以业务“一网通办”、信息“一网公开”、监管“一网协同”为核心,通过数字化重构交易体系,有效破除区域分割与信息孤岛,让经营主体办事更顺利、参与更容易。业务“一网通办”,资源配置更高效。深化“一个平台管交易”改革,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形成“市县一体、同城合一”的“十统一”工作架构。打造经营主体诚信库,推行信息一次录入、全程共享,实现标前材料免重复提交,显著提升交易效率。信息“一网公开”,公平参与有保障。针对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实行招标计划提前30日公开、招标文件提前3日公示制度,方便投标人提前准备。“十四五”期间,累计发布招标计划、招标公告1921条,有效保障经营主体平等参与权。监管“一网协同”,智慧监管筑防线。建成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监管分析平台,构建决策、执行、预警、监管、服务、督查、评价、反馈的智慧监管闭环。通过智慧舱实现交易现场一屏尽览、交易行为动态预警,强化围标串标风险监测能力,公示不良信用信息,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

这一创新体系不仅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还为经营主体营造了公平、透明、高效的环境。

科技赋能新模式 “不见面交易”破解效能瓶颈

以“不见面、零跑腿、高效率”为目标,对交易平台进行功能革新,用技术压缩流程、减少干预,实现交易更快、更优、更公平。交易“云上”办,效率大提升。我市打造“不见面开标”模式,投标人登录不见面开标大厅系统,通过CA登录、在线投标等“云上”操作完成开标。依托高带宽、低延时技术,开标时长由平均1小时缩短至15分钟以内。专家“自动抽”,等候成历史。改变传统人工现场抽取模式(原流程最短20分钟,项目集中时需要排队),启用定时自动抽取系统,开标当日7:30自动随机抽专家,并通过语音、短信双渠道通知,全程无干预。单项目开评标用时缩短2小时至3小时。“双盲双随机”,异地可评审。依托河南省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借助人脸核验、远程音视频评审,实现专家盲抽、项目盲评、副场随机、机位随机,破解资源配置不均、利益围猎难题,目前已开展“双盲”评审项目118宗。见证加“双码”,监管更精准。上线“数字见证”系统,以音视频实时监控实现“一人多标”,替代传统“一人一标”;同步创新“一标一码”机制,生成带唯一二维码的电子见证书,为监管、审计等部门查处违规行为提供数据支撑。评定“双分离”,公平有保障。“评定分离”改革常态化,将评标委员会评标与招标人定标拆分为独立环节,让专家回归参谋角色,确保招标人权责统一与政府项目评优择优。“十四五”期间,已完成“评定分离”项目35宗,涉及资金约15亿元,涵盖市政、乡村建设等领域,全过程“零投诉”,招标人定标自主权与责任压实度双提升。

“阳光交易”树品牌 打造公信力标杆

以“阳光交易”为核心品牌,通过全流程公开、多维度监督,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民可见。履约合同在线监管。针对标后合同管理与履约监管薄弱的问题,建立健全电子合同管理相关制度,打造电子合同在线签署系统,并与市工程建设领域行政审批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合同在线签署、备案、监管全流程覆盖,规范标后合同修改失控的问题,合同在线签订率高达99%以上。评标现场实况直播。通过在交易服务大厅设置大屏幕,将评标室的工作情况通过视频直播系统实时播放,公众可在服务大厅观看评标过程,打破了以往评标过程的神秘感,使交易真正实现公开透明运作。社会监督多元化。从2017年开始连续举办媒体开放日活动,邀请纪检监察、行政监督等部门代表及各级新闻媒体代表走进交易场所。推行社会监督员制度,在专家抽取、开标评标等环节引入全渗透机制,进一步提高交易活动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精准服务暖人心 减负让发展“轻装上阵”

聚焦企业需求与重点项目建设,推出CA互认、融资减负、绿色通道等精准服务,为经营主体降成本、提速度、解难题。推行CA互认,打破“一地一证”壁垒。建成全国第7家、全省首家移动CA数字证书跨区域互认平台,实现全国服务互通,助力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经营主体只需要一次注册、一套CA,即可在全国互认平台享受无差别服务,为跨区域业务开展提供极大便利。推进降本减负,为企业“松绑输血”。多举措降低招标投标市场成本,尤其惠及小微企业:推出中标贷、电子保函,实现全流程在线即申即办;取消招标文件费、资格预审文件费,以及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物业项目投标保证金,改由信用承诺函替代;AAA级服务类企业可凭信用抵消保证金。累计为3594家企业减负4.19亿元。重点项目“三优先”,绿色通道护航发展。针对交通枢纽、市政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立重点项目交易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安排、优先服务的原则。安排专人对接重点项目单位,提前了解项目交易需求,为项目单位提供交易流程咨询、政策解读、技术支持等全方位服务,帮助项目单位解决交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交易顺利推进。

坚定“人民阅卷”理念 举办媒体开放日活动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交汇点,漯河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继续以“数字化、阳光化、便民化”为方向,计划推动机器管招投标等改革,进一步压缩交易时长、降低企业成本,为漯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交易动能。

来源:漯河市政数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