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压铸行业分析:技术推动汽车轻量化变革,规模预计368亿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13:49 1

摘要:内容概况:随着汽车行业向轻量化、智能化、电动化方向加速转型,一体化压铸技术应运而生。传统汽车制造过程中,车身由大量零部件通过焊接等方式组装而成,不仅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而且车身重量较大,影响汽车的续航和性能。而一体化压铸技术则是将多个零部件整合为一个大型铸件

内容概况:随着汽车行业向轻量化、智能化、电动化方向加速转型,一体化压铸技术应运而生。传统汽车制造过程中,车身由大量零部件通过焊接等方式组装而成,不仅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而且车身重量较大,影响汽车的续航和性能。而一体化压铸技术则是将多个零部件整合为一个大型铸件,通过一次压铸成型,大大简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以特斯拉为例,其率先在Model Y车型上采用一体化压铸后地板,将原本由70多个零部件组成的后地板,通过一体化压铸技术一次成型,不仅减少了生产工序和焊接点,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使车身重量减轻了约10%,提高了车辆的续航里程。这一成功案例引发了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广泛关注,纷纷加大在一体化压铸技术上的投入,推动了该技术的快速发展。从国内市场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汽车制造商对一体化压铸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数据显示,2020-2024年中国一体化压铸行业市场规模从0.9亿元增长至18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9%。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高与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拓展,中国一体化压铸行业有望延续高速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中国一体化压铸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68亿元。

相关上市企业:力劲科技(00558)、立中集团、文灿股份、爱柯迪、旭升集团、泉峰汽车、今飞凯达、瑞鹄模具、合力科技、拓普集团、广东鸿图、美利信、伊之密等。

相关企业:瑞立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华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一体化压铸行业相关政策、一体化压铸行业产业链、超大型压铸机行业市场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量、一体化压铸行业市场规模、一体化压铸行业发展趋势

一、一体化压铸行业概述

一体化压铸技术是压铸技术的新变革,通过将原本设计中需要组装的多个独立的零件经重新设计,并使用超大型压铸机一次压铸成型,直接获得完整的零部件,与传统压铸产品功能保持一致。汽车的传统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4个环节,而一体化压铸则对传统的压铸技术进一步简化,将冲压和焊接融合只一个步骤,大幅度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一体化压铸”简化车身制造工艺流程,整合供应链环节。一体化压铸工艺将取代传统车身结构件的组件冲压和焊接环节,特斯拉称其新一代全压铸底盘可减少370个零件,车门和前后两盖结构件也同样可采用压铸工艺,零件数量锐减,车体制造流程大幅简化。同时,整车厂内原先复杂的机器人白车身焊接线也被大幅简化,仅需要将若干车身压铸组件和外覆盖件组装焊接即可。车体制造管理流程和所需人力也相应降低。

二、一体化压铸行业政策

一体化压铸作为汽车轻量化生产的核心技术,通过将多个零部件集成为单一大型构件,在减轻车身重量的同时提升结构刚度与安全性能。近年来国家推出一系列一体化压铸政策,有力推动了大型压铸装备、新型铝合金材料及配套工艺的协同发展,不仅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也为我国汽车产业向轻量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撑。例如,2023年8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围绕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应用需求,加快开发并推广一体化压铸成型车身、铝合金白车身、动力电池系统用铝制部件、镁合金轮毂、高品质多晶硅等产品。2025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加快汽车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场景应用,持续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和推广工作,支持企业分级建设智能工厂,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协同改造。

三、一体化压铸行业产业链

一体化压铸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设备,主要包括免处理铝合金、大型压铸机、压铸模具及配套设备。目前市场上拥有免加热合金材料技术的厂商较少,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供应份额由美国铝业与德国莱茵菲尔德占据,国内厂商正努力寻求国产替代,主要参与者包括立中集团、华人运通与上海交大、湖北新金洋、广东鸿图等。产业链中游为一体化压铸商。产业链下游为整车厂。

超大型压铸机是压铸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作为一体化压铸的核心设备,超大型压铸机具有极高的技术和市场价值。在全球范围内,压铸机市场呈现出寡头垄断的格局,能够规模量产6000吨以上大型压铸机的制造商屈指可数。传统汽车铝铸件制造所使用的压铸机吨位基本在4000吨以下。随着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兴起,力劲集团于2018年推出Giga Press 6000T超大吨位压铸机,并于2020年开始供应特斯拉,从而拉开了超大型压铸机时代的序幕。当前全球仅有四家压铸设备商具备提供6000吨以上超大型压铸机的能力,分别是力劲集团、瑞士布勒、海天金属和伊之密。随着一体化压铸技术应用范围的持续扩大,市场对更高锁模力、更高精度的超大型压铸机需求日益迫切。数据显示,中国超大型压铸机行业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1.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9.32%,预计2025年中国超大型压铸机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02亿元。

汽车是一体化压铸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用于制造汽车的后地板、前机舱、电池托盘等部件。一体化压铸技术最早由特斯拉于2019年提出,并于2020年9月份应用于Model Y车型的后底板生产上,通过大型超高锁模力压铸机,免热处理铝合金材料,将大量汽车零件压铸为一整个零件,可以简化传统汽车工业中的装配和焊接等生产工序,也不用再找供应商外协加工零部件,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近年来,得益于政策利好、供给丰富、价格降低和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5年的34.05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1288.8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49.74%。2025年1-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962.5万辆,同比增长37.3%。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与轻量化制造需求的不断深化,一体化压铸技术将获得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持续增长的市场动力。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一体化压铸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潜力研判报告》

四、一体化压铸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汽车行业向轻量化、智能化、电动化方向加速转型,一体化压铸技术应运而生。传统汽车制造过程中,车身由大量零部件通过焊接等方式组装而成,不仅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而且车身重量较大,影响汽车的续航和性能。而一体化压铸技术则是将多个零部件整合为一个大型铸件,通过一次压铸成型,大大简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以特斯拉为例,其率先在Model Y车型上采用一体化压铸后地板,将原本由70多个零部件组成的后地板,通过一体化压铸技术一次成型,不仅减少了生产工序和焊接点,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使车身重量减轻了约10%,提高了车辆的续航里程。这一成功案例引发了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广泛关注,纷纷加大在一体化压铸技术上的投入,推动了该技术的快速发展。从国内市场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汽车制造商对一体化压铸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数据显示,2020-2024年中国一体化压铸行业市场规模从0.9亿元增长至18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9%。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高与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拓展,中国一体化压铸行业有望延续高速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中国一体化压铸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68亿元。

注:本文节选出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年中国一体化压铸行业政策、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未来趋势研判:一体化压铸技术推动汽车轻量化变革,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368亿元[图]》行业分析文章,如需获取行业文章全部内容,可进入智研咨询官网搜索查看。

更多关于一体化压铸产业的深度研究及全面数据,),您也可以咨询了解智研咨询重磅发布的《中国一体化压铸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潜力研判报告》。

本《报告》从2025年全国一体化压铸行业发展环境、整体运行态势、运行现状、进出口、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入手,系统、客观的对我国一体化压铸行业发展运行进行了深度剖析,展望2025年中国一体化压铸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是系统分析2025年度中国一体化压铸行业发展状况的著作,对于全面了解中国一体化压铸行业的发展状况、开展与一体化压铸行业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供从事一体化压铸行业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企业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智研咨询专注产业咨询十五年,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专业服务机构。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来源:智研咨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