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直播,把打工人最痛的伤口撕开了:没背景的人练十年台词,不如有人带资进组十分钟。
一场直播,把打工人最痛的伤口撕开了:没背景的人练十年台词,不如有人带资进组十分钟。
Self-Portrait直播间,镜头一开,翁青雅把品牌名读成竞品,提词器卡壳,现场冷到主持人救场。
同场朱珠,没脚本,顺手接话,三秒介绍完新品,销量涨。
观众刷屏:原来努力在出身面前只能当背景板。
翁青雅是谁?综艺里靠白富美标签吸粉,微博日常晒衣帽间。
品牌看中她的流量,把百万直播交给她,零主持经验直接上岗。
翻车之后,品牌删回放,补声明:以后选人会看专业。
网友发现,道歉微博发完不到一周,她又出现在另一家预热海报里。
朱珠这边,直播结束没抱怨,工作室只发一句:专业是互相尊重。
粉丝贴出她过去三年行程:上百场直播、台词手写标注、提前一晚到场地踩点。
两件事摆在一起,大家看得更清楚:机会被谁拿走,又被谁接住。
为什么品牌还爱用资源咖?
流量快,带货合同里写着“出场即保底销量”,甲方算的是财务账,不是能力账。
直播翻车成本比电视剧低,删视频就能止损,网友记忆三天。
对品牌,黑流量也是曝光,搜索指数上去,财报好看。
对打工人,代价更具体。
一个初级主播岗位,原本要求两年经验,突然改成“形象气质佳”,底薪砍半。
HR直言:有话题的候选人能自带热度,省推广费。
没背景的人连面试机会都被挤掉,简历里写满证书也敌不过一条热搜。
焦虑到这里还没完。
资源咖失败可以道歉再开机,普通人一次失误就进黑名单。
品牌方事后补一句“加强筛选”,听起来像安慰,其实把门槛再抬高:下次要更便宜、更可控的熟手。
没资源的人只能把自己卷到极限,用零失误换半次机会。
怎么办?三条路,今晚就能写进备忘录。
第一条,把技能磨成即时反应。
朱珠现场能救场,靠的是提前把所有产品背成顺口溜,肌肉记忆比提词器快。
第二条,给自己攒可被搜索的作品。
直播剪辑、短视频、播客都行,让甲方先看到结果再看到脸。
第三条,找小平台练手。
新品牌预算低,要求少,正是攒案例的好地方,数据好看就能跳级。
再不做准备,下次直播翻车名单里可能就有你。
市场只给一次免死金牌,用完就按真实表现打分。
出身改不了,作品能改,把每一次小场子都当成Self-Portrait,先让自己专业到无法被忽视。
来源:枫叶岛ZQ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