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双拥办、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5年度全国“最美拥军人物”,来自江苏省南通市的张志光光荣入选。这是他继202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后,再次获得重要荣誉。
2025年8月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双拥办、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5年度全国“最美拥军人物”,来自江苏省南通市的张志光光荣入选。这是他继202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后,再次获得重要荣誉。
初心不改,老兵投身公益
今年65岁的张志光,中等身材,脊背挺直,憨厚的国字脸上透着坚毅的神采。他的父亲是一位抗战老兵。自幼受家庭熏陶,他对军人有着独特的感情。1978年,他光荣入伍,曾在济南陆军学院学习无线电修理技术,成为部队的业务骨干,先后多次立功受奖。
20世纪90年代,顺应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他毅然下海,从维修家电开始,逐步创立了自己的事业。在积累了一定的资产后,他便投身志愿者的队伍,踏上公益慈善、回报社会的人生旅途。
2014年,他捐资50万元,在南通市慈善总会设立“南通市爱国拥军基金”。该基金成立以来,累计慰问800多名抗战老兵和抗美援朝老兵,向900多名军人家庭捐助钱物,每笔捐款均由市慈善联合总会把关,逐笔登记造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张志光已累计个人捐款300多万元,用于各种公益慈善活动。
2015年,张志光成立纯公益爱心平台——爱国拥军爱心驿站。从此,他的爱国拥军情怀,得到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发挥。2018年,张志光开办“爱心粥”店,每天为退役老兵、孤寡老人、残疾人、环卫工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免费营养早餐。7年来,“爱心粥”店已扩建到6家,累计服务超60万人次。为“爱心粥”提供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几个人壮大到每年超1万人次。如今,爱心粥以免费早餐为基础,附加义诊、理发、法律咨询等服务,形成“爱国拥军服务综合体”。
凝聚力量,播撒爱国种子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随着爱心粥店的铺开,张志光成为当地的热点人物。几年来,已有500多名退役军人志愿加入爱心驿站。他们当中,有年逾九旬身经百战的抗战老兵,有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功勋人物,更多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历次保卫祖国边疆战斗中荣立战功的英雄模范人物。
他们走进学校、军营和有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和爱国拥军为主题的各种宣讲活动,讲述亲身经历,播撒爱国种子。爱心驿站团队已与31所中小学结成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共建单位。其中,南通市八一小学于今年9月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该校党总支书记骆俊驰深有感触地说:“这是八一小学建校120年来获得的最高荣誉。”
老兵风采,践行使命担当
加入爱心驿站的南通籍退伍军人中,不乏全国英模、一等功臣、全国劳模、省市级最美退役军人、中国好人等。平时,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爱心驿站一有活动,他们就穿上印有爱心驿站标志的军绿色T恤衫或迷彩服,深入机关、校园、军营,播撒爱国情、传递正能量、弘扬拥军魂。
今年78岁的范顺民,是爱心驿站“爱心粥”服务大队大队长。他连续多年,每天凌晨五点多钟赶到各个粥店,与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一起为老人服务,被人们誉为勤勤恳恳的“老黄牛”。
退伍老兵储友军曾三次荣立一等功。他带领全市各条战线近50名宣讲员,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宣传活动。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期间,多次走进学校开展“航空航天知识”“南通的抗日英雄”等讲座,缅怀革命烈士、弘扬抗战精神。
在保卫祖国的边疆战斗中荣立一等功并被授予“孤胆英雄”称号的何伟,曾作为中央军委英模报告团成员在全国进行巡回报告。他自己动手制作了多个真实反映战斗前线的视频课件,在各地开展宣讲活动,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军人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壮烈情景,震撼人心、感人至深。
爱心驿站党支部副书记沈玉生,今年累计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自费走访南通市90多处抗战遗址地标,并在南通地铁和平桥站及多个社区、村居流动展出,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
……
在爱心驿站这个星光闪烁的群体中,还有很多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的退役老兵。他们如同涓涓细流,共同汇聚成南通波澜壮阔的双拥大潮,澎湃成一个城市双拥风尚的磅礴力量。
图为100岁的抗战老兵许胜向张志光赠送写有“一碗爱心粥,温暖一座城”的书法作品。
致敬老兵,传承双拥荣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爱心驿站站长、党支部书记的张志光,虽然工作十分繁忙,但是,老兵情怀的基因始终活跃在每一个细胞里。2024年,他从全年数十次活动中,遴选出“感动社会10件大事”,编印成彩页,广为散发。
曾有人问张志光:你一不抽烟,二不喝酒,这么多年痴迷于爱国拥军和志愿服务活动,图什么?他总是憨厚地笑着说:“没什么图的。就是觉得,作为军人的后代,又是曾经的老兵,让保家卫国的现役军人得到尊重,让军人家属感到光荣,这是我们这个社会该有的温度,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该做的事。”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