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辗转北上之旅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7:29 1

摘要: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得到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积极响应。从1948年9月到1949年9月,有20多批、1000多位民主人士纷纷进入解放区,为筹备新政协、筹建新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黄炎培从上海通过香港、九龙,历时50天,辗转北上,迎接黎

1949年2月,黄炎培一家坐船离开上海前往香港。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得到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积极响应。从1948年9月到1949年9月,有20多批、1000多位民主人士纷纷进入解放区,为筹备新政协、筹建新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黄炎培从上海通过香港、九龙,历时50天,辗转北上,迎接黎明前的第一缕曙光。

踏上开往香港的轮船

1949年2月,黄炎培在上海常熟路的荣康别墅受到严密监视。为了迷惑敌人,一连几天,黄家住宅披红挂彩,灯笼高挂,大有办喜事的气氛。

1949年2月14日下午,黄炎培偕夫人姚维钧及女儿,佯装出门购物,乘车至南京路永安公司。他在日记中写道:是日下午即离家,我、维、当当易名王正方、谢信君、王小妹。特务的汽车一如既往,尾随其后。黄炎培一家谈笑自如,从公司门步入,让汽车在门口等候。跟踪的特务也停下汽车守候。然而,黄炎培一行迅速穿越人群,从公司西门出来,跳上王艮仲预先准备好的汽车,直驰黄炎培的另一女儿黄学潮家。乔装后,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下,黄炎培踏上了开往香港的轮船。

为了遮掩特务耳目,家中还大宴宾客三天。黄炎培之子黄方毅(方方)后来对黄炎培走后家中境遇的回忆:黄炎培一家三口出走之后,姚荇绚带着黄炎培、姚维钧的小女儿丁丁及儿子方方,仍然宴客,只见荣康黄宅灯火辉煌,宾客喧哗,一连三天如此,盯梢们倒弄不清黄本人的确切去向了。及至黄到港后在报端发表声明,宣告自己已离沪,当局才弄明白。然而之前之后,他们并不放松对荣康黄宅的监视,站在弄堂家门口的盯梢甚至由原来便衣改成荷枪实弹的军警。

15日,“十一时,船开行,风平浪静。”黄炎培在船上读《今古名诗选》,撰八联:“东阁梅香暗招雀,西湖花港暖观鱼……海角潮回九龙伏,江南草长群莺飞。”

16日,“下午四时顷,抵台湾基隆口外。此时最危险。”

18日,“夜里二时顷,船抵香港口外泊下。”黄炎培记录着上海至香港的海上里程:“沪至基隆424浬,基隆至港471浬,全程895浬,沪径至港853浬。”

民建港九分会成立

19日,黄炎培到香港,香港三联书店总管理处总经理徐伯昕、文汇报采访部主任唐海等在码头迎接。黄炎培上岸后将四件行李交旅行社,中共在港地下党员辛德培、王纪华来接,雇汽车至雪厂街如云旅馆,会晤盛丕华、俞寰澄、夏衍等人。

下午三时,黄炎培“出席民主建国会港九分会成立会,推何民麟(利成公司总经理)主席,黄玠然(鼎如)报告筹备经过。”黄炎培和盛丕华报告了上海的情况。“中共代表许涤新、民盟代表周新民先后致词。”盛丕华代表民建总会致词。

何民麟在开幕词中指出,民建在重庆成立以来,推动民主运动已著光辉史迹,“目前之新政协亦有本会代表出席参加,港九为华南及海外重要据点,任务非常艰巨,希望会员诸君共同努力,建造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民建简史》载:大会通过了《民主建国会港九分会章程》。“本会以团结各界思想进步、行动踏实之分子,合力推进民主政治并以互助方式发展各种有利建国之事业为宗旨。”

港九分会“设理事会为最高执行机构,由会员大会选举理事七人至十七人组织之,理事任期一年,连选得连任。理事互选常务理事三人至七人组织常务理事会,并依照理事会决议分工处理会务”。理事会下设总务组、财务组、会员组、研究组等,并决定必要时经过理事会决议增设其他各组。

港九分会由何民麟、黄玠然负责,在向上海、重庆民建组织传达解放区消息、宣传中共政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同时,在接待内地经香港转赴解放区人员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各民主党派协商一致的意见,包括民建港九分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统一停止在香港的活动,一些民建会员回到广州和内地其他地方继续工作。

诞生于汹涌澎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浪潮之中的港九分会成为民建广东地方组织的前身。

在香港24天密集活动

黄炎培从踏上香港,到3月14日离开香港北上,在港24天,一直忙于工作学习。他曾会友马宝道68号四楼民盟南方政治部副主任陈汝棠、英皇道445号四楼章乃器和杨美真夫妇、筲箕湾东大街132号二楼曾昭抡、界限街135号三楼周鲸文(维鲁)夫妇、白加士街83号三楼刘王立明、山林道25号三楼郑仲完、九龙亚皆老街153号杨翼之和江上达等,招餐铜锣湾国泰饭店、六国饭店、艾菲饭店、启德机场旁守仁所营农场、启德道竹园村(黄大仙庙附近)17号、诺道西96号四棱、大华饭店、新亚饭店等。

2月23日,黄炎培写给陈汝棠:“民主新词理有真,由来治国重修身。我曾施教君施诊,各把金针度与人。”

在香港,黄炎培关心港九分会的工作。2月23日晚,民建会员在跑马地愉园山光饭店会餐,盛丕华、俞寰澄、盛康年、林大祺、辛德培、冯叔平、潘公昭、李葆和、何民麟、黄鼎如、甘蓫园和姚维钧大夏大学同学陈时俊同席。

“餐次讨论民建立场问题良久,十时半始散。”认定“(1)本会的特征是代表民族工商业的企业者。(2)它是政治性的集合体。(3)它的行动方式是团结,是合作”。

中共关心着党外人士,潘汉年、许涤新参加民建的活动,组织党外人士北上。2月28日,民建谈话在章乃器家举行,讨论会性质、会员等问题。

3月2日,盛丕华去黄炎培住处,“大谈民建问题。”《黄炎培日记》载:“我述最初发起经过,希望工商为中心,仍勿遗文教。”

2日中午,黄炎培应工商叙餐会之招,至干诺道西96号四楼会餐。餐毕,黄炎培即席演说,提出今后四大原则:1.凡事符合大众利益者成功,否则失败。2.与为大众谋利益大目的符合者合作,而与相反者斗争。3.对外如采取斗争,对内须加强合作。4.今后须公私利益配合,而对私人利益须限制,才能大量增进公共利益,以复兴残破之新中国。

3日,黄炎培“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潘汉年、王纪华与黄炎培谈“纺织界与中共代表会谈问题”“职教社问题”等。

4日,黄炎培“读《中国经济内幕》”,与张文魁谈“中共政策”。

5日下午,黄炎培“到跑马地山光道八号颜社,出席经济座谈会,到场俞寰澄、叶和中、费彝民、高平叔、寿墨卿、高事恒、许涤新、蔡丹华、王纪华、周耀平、杨培新及余十二人,寰澄主席”。黄炎培提出:“(1)从政治立场,须使工商有利可图,从教育立场,须劝人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二者非相反乃相成。(2)对外贸易政策,须使民众不缺乏日用必需品,例如纺织业须使内地人人有裤子穿。”

8日晚,黄炎培在孤帆家餐叙,许涤新、潘汉年向黄炎培讲述中共政策和态度,“谈出具体的几个问题:(1)棉种亟须补充,上达允购美棉种捐献,由孤帆任采购、运输。(2)暹罗愿与华侨合资设厂纺织,主慎重考虑。(3)国内各厂再经一个半月原料用完,南京政府只知剥削,无商量余地,希望早得解放。(4)我等行后双方必要,可由孤帆、纪华接洽。”

11日,“清早起,将昨稿《北行答问》整理重抄一过。”“应星五聚餐会之招参加餐会(大华饭店),见许多老友王振芳、周厚坤、阮惟扬、胡士澄、杨培新、顾炳元、陈趾祥。余讲‘香港的前途’,认为此后两年进出口业将特别繁荣,以后将难说。”

“迎取一轮新的太阳”

3月14日,应中共安排,黄炎培启程北上。辛德培交民建会修正草案,钱雪庵为其誊写《北行答问》五份,酆云鹤托带关于麻织事业的意见,周新民示以《北行答问》,高事恒、冯叔平送行。

“至新亚酒店夜餐后上船。”

航行中,黄炎培“听取从收音机收得的新华社社论及零星消息”。他读了史诺(斯诺)著《毛泽东自传》、胡绳著《辩证法唯物论入门》、高烈编译《历史唯物论》、包刚译《通俗辩证法》、柯伯年译《辩证法的逻辑》及《辩证法唯物论辞典》《辩证法唯物论基本问题》。

19日,黄炎培赋诗《海行》:“海浪那么汹涌,一个离开了大群的海鸥……看哪!海浪那么汹涌,他在憧憬了,张开着有力的翅膀,从黑沉沉雾罩下,几时迎取一轮新的太阳,红!红!”

23日,“下午,船行海河,四时抵招商局二码头。”黄炎培一行在天津港登陆。“夜,市长招餐。”“电话约新华银行经理范希村来同餐。”

3月25日,黄炎培离津赴北平。“晨七时,离开了宿舍”,“十时半,抵前门车站,大批人来迎了:董必武、李维汉、齐燕铭、连贯等等,李任潮、沈衡山、章伯钧、谭平山等等,迎入六国饭店,住108号,招待无微不至。”

当天下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到达西苑机场。黄炎培风尘未洗,便匆匆地和许多民主人士一起去机场迎接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留下了紧紧握手的历史瞬间。

来源:策略rF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