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晨起吸烟的人,会付出啥代价?医生:或要承担这4种后果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4:39 1

摘要:清晨第一支烟,很多人称之为“灵魂的唤醒”,但你是否知道,这支烟可能也是健康的“敲门砖”?看似提神醒脑的一口,其实正在悄悄地掏空你的身体。

清晨第一支烟,很多人称之为“灵魂的唤醒”,但你是否知道,这支烟可能也是健康的“敲门砖”?看似提神醒脑的一口,其实正在悄悄地掏空你的身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吸烟人群中,约有26.8%的男性和2.1%的女性习惯于晨起吸烟

不少人认为,早上一支烟,通便又解乏,是“生活的仪式感”。医学研究已明确指出,晨起吸烟对身体的伤害远高于其他时间段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曾在《癌症》杂志上发表研究指出,晨起30分钟内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4.76倍,是其他时间段吸烟者的1.79倍

这是清晨时人体肺部气道尚未完全打开,吸入的烟雾更易沉积于肺部深处,毒性更强。

晨起时,身体经过一整夜的代谢调整,血压、心率都会偏低,血液黏稠度增高,此时吸烟,无异于雪上加霜

尼古丁和焦油迅速进入血液,刺激交感神经,使血压骤升,心率加快,为心脑血管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肺是人体的“呼吸引擎”,而长期晨起吸烟的人,等于每天一早就往这个“引擎”里倒废油。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3年中国癌症统计年报》指出,中国每年新发肺癌病例超过82万例,其中有超过一半患者有晨起吸烟习惯

吸烟会导致肺泡结构破坏,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气短。特别是晨起吸烟,因吸入浓度高,肺部的清洁功能无法及时启动,就像一台还没热机的汽车被强行启动,磨损更大

某公共医疗机构曾接诊一位50余岁的男性工人,自年轻时起便有晨起吸烟的习惯,近年反复出现咳嗽、胸闷,经CT检查发现肺部已有多个结节,其中一个被确诊为早期肺腺癌。

所幸发现及时,手术后病情控制良好。但这类病例并非个案,已成临床常见现象。

晨起吸烟不仅“伤肺”,更“伤心”。清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尤其是早上6点到10点之间。这个时间段,血液黏稠、血管收缩、交感神经活跃,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危险时机。

吸烟中的尼古丁迅速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会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这就像一条原本就狭窄的马路,突然增加了交通流量,自然更容易“堵车”甚至“车祸”

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的研究报告:晨起吸烟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是非吸烟者的2.3倍,包括中风、心肌梗死等严重事件。

不少人晨起吸烟是为了“通便”,但这种“通”其实是一种虚假的刺激。尼古丁会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黏膜受损,引发胃炎、胃溃疡,甚至胃出血。

更严重的是,长期晨起吸烟还会影响食管括约肌功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引起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通常表现为晨起胸口灼热、咽喉异物感、干咳不断。这些症状常被误认为咽炎,延误治疗。

国家消化病临床研究中心曾通过调查发现,有晨起吸烟习惯者患胃食管反流病的比例为22.7%,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9.6%

晨起吸烟还有一个“隐形杀手”——尼古丁依赖程度更高。医学上将“晨起30分钟内吸烟”视为高度依赖的标志,这种人群对尼古丁的渴求更强,戒断症状更重,戒烟成功率更低。

这就像每天一醒来就要喝酒的人,说明对酒精的依赖已经深入骨髓。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调查指出,晨起吸烟者平均戒烟尝试次数为4.6次,而其他吸烟者为2.3次,成功戒烟率仅为13.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8.7%。

长期的高度依赖,不仅损害身体,也影响心理健康,容易出现焦虑、失眠、情绪不稳等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养成晨起吸烟的习惯,很多时候是心理依赖生理成瘾的双重作用。要打破这个循环,需从日常生活入手,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

早上醒来后先喝一杯温水,帮助身体启动代谢系统,减少吸烟冲动。

养成规律排便习惯,可通过定时如厕、饮食纤维增加等方式逐步替代“烟通便”。

逐步推迟第一支烟的时间,每次延后10分钟,逐步摆脱晨烟依赖。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戒烟药物如盐酸伐尼克兰、安非他酮等缓解戒断症状,但必须在正规医疗机构指导下使用。

增加清晨的替代行为,如晨练、散步、口香糖等,分散注意力,降低吸烟欲望。

吸烟不是一天养成的,健康也不是一天丢掉的。很多人觉得,“就一支烟而已,又不是抽一包”,但正如一句老话说的那样:“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晨起那一支烟,可能就是身体崩塌的起点。

长期晨起吸烟者不仅自身健康堪忧,还会影响家人,尤其是早晨在家中吸烟,易形成高浓度的二手烟环境,对孩子和老人危害更大

医生的职责,不仅是看病,更是提醒。面对日益高涨的肺癌、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任何一次主动戒烟的尝试,都是在为自己争取健康筹码。

烟,有瘾;命,无价。提醒每一位还在晨起点烟的人,是时候为自己、为家人,做出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醒来”。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R].2024.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晨起吸烟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23,38(03):217-221.

[3]国家癌症中心.2023年中国癌症统计年报[R].国家癌症中心出版,2023.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王医生健康守护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