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的周琦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3 17:13 1

摘要:事情不复杂。北京男篮去年夏天砸钱抢下周琦,合同写得明明白白:600万一年,先签字后体检。可全运会前才发现,合同里少了一句“优先代表北京”。四川队趁机递上另一份600万,只打全运会,不占用CBA工资帽。周琦团队一算账:两份合同加起来1200万,比新规顶薪翻倍,于

600万顶薪刚缩水成500万,转头就有人靠全运会“兼职”再捞600万,这操作把北京队直接钉在八强耻辱柱上,球迷炸锅:原来规则漏洞才是最大“外援”。

事情不复杂。北京男篮去年夏天砸钱抢下周琦,合同写得明明白白:600万一年,先签字后体检。可全运会前才发现,合同里少了一句“优先代表北京”。四川队趁机递上另一份600万,只打全运会,不占用CBA工资帽。周琦团队一算账:两份合同加起来1200万,比新规顶薪翻倍,于是拍拍屁股去了四川。北京队只能临时把首钢、北控两拨人拼一起,结果内线被老熟人周琦一人打穿,八强赛直接回家。

球迷骂周琦“吃两家饭”,可翻遍旧规则,真找不到禁止条款。CBA去年才补漏洞:以后球员接私活必须俱乐部、联赛双盖章,违者罚款加停赛。新规落地,第一个撞枪口的就是周琦这种“全运会游商”。说白了,不是他太精,是规则跑得太慢。

更深的问题在钱。顶薪从600万砍到500万,表面替俱乐部省钱,实际把球星往外推。NBL澳洲球队随便开100万美元,税还低。周琦这1200万人民币拿得烫手,可要是去澳洲一年,账面差不多,还没人骂。下一步,敢不敢走?走几个?篮协心里没底。

北京队更憋屈。以为砸钱就能买冠军,结果买来“对面中锋”。双俱乐部合并听起来豪华,训练场却分三拨:首钢系、北控系、国家队刚回来的大爷。战术板写满“分享球”,真到场上谁拿球谁干。周琦事件像一根刺,把信任直接戳破——今天你能代表四川,明天会不会替广东打季后赛?更衣室不说话,但每个人心里都在打算盘。

有同行说,这是职业化必经之路。NBA也经历过球员漫天要价,后来靠工资帽、鸟权、匹配条款把大家捆住。CBA抄作业都抄不利索,只砍数字,不补链条。好比房租限价,却不给租房合同备案,房东房客一起钻空子。周琦只是第一个被看见的,后面排着一堆“全运会临时工”“三人篮球野球王”“直播带货控卫”。

球迷角度更直接:买票进场,谁管你规则细节,只知道主队被自家中锋淘汰。那种憋屈像点外卖送来别人点的菜,退单键还是灰的。情绪出口只有骂球员,骂完发现人家合法合规,于是更气。下一次主场,只要周琦拿球,全场“还钱”声浪少不了。球员脸皮厚,可队友要受影响,恶性循环一圈,还是俱乐部买单。

能解吗?短期看,先把合同模板锁死:CBA签约默认包含全运会、三人篮球、商业活动优先权,想另开价,可以,先买断。长期看,顶薪500万太低,至少加个浮动条款,比如国家队成绩挂钩、票房分成,让球星留得有尊严。最怕一边喊“市场决定”,一边用行政手掐脖子,最后把人才掐到海外,留一地鸡毛。

周琦站在风口,钱揣进口袋,骂名也背结实。他不过是把所有人心里的小算盘打响了:俱乐部想省税,球员想多赚,联赛想保稳定,球迷要成绩。四方目标错位,漏洞就成了财路。下一次哨响,谁会是第二个周琦?没人知道,但大家都明白,规则不改,故事不会完。

来源:补刀风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