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画面够冷:球队飞赴奥兰多,最后0.6秒被魔术后卫压哨抛投,开拓者全队像被钉在篮筐上,替补席最末端那个穿15号的中国大个,连毛巾都懒得挥了。镜头扫过,他干脆把帽衫兜帽拉上,遮住表情,也遮住了越来越短的耐心。
“连续五场被按在板凳,上一次打球还是万圣节,杨翰森的NBA时钟像被拔了电池,再拖两周,连G联赛都要替他倒时差。”
这画面够冷:球队飞赴奥兰多,最后0.6秒被魔术后卫压哨抛投,开拓者全队像被钉在篮筐上,替补席最末端那个穿15号的中国大个,连毛巾都懒得挥了。镜头扫过,他干脆把帽衫兜帽拉上,遮住表情,也遮住了越来越短的耐心。
很多人以为罗威一伤,机会就掉到他怀里。现实是,教练转头把里斯顶到五号位,再摆三后卫,节奏拉到百米冲刺。杨翰森那种“先瞄一眼弱侧,再手递手”的慢半拍策应,在开拓者的进攻表里像拨号上网,跑不起来。球队要的是克林根那种“挡完就顺下,三步之内起飞”的垂直威胁,不是“背身三秒等夹击,抬头找射手”的学院派。一句话:风格错配,比异地恋还难修。
更扎心的是,开拓者最近八场里有七场打到最后两分钟,垃圾时间被切成碎片。教练组宁愿让1米98的锋线顶中锋,也不肯拿新秀去试错。毕竟战绩压力像信用卡账单,逾期一天利息就翻番。对重建队来说,赢球是奢侈品,但输球也不能太难看,于是“稳”字压过“练”字,杨翰森只能把西装穿成铠甲。
G联赛那边倒是伸来橄榄枝,Rip City Remix已经给他留好床位。下放不是流放,反而可能是续命。去年火箭的哈金斯被DNP七场,去毒蛇队抡了四场30+,回来直接挤进轮换。杨翰森要是能在发展联盟把三分命中率拉到35%,再show几手护框数据,教练组就有了“用他”而不是“看他”的理由。怕的是心气被磨平,干脆躺平混到合同年,那就真成了过客。
有人劝他改模板:把策应减半,练成空间C。可中锋转型不像换手机壳,增肌、脚步、投射、防守站位,每一块都得重砌。更关键的是,他得先说服自己——“传球第一”不再是优点,而是要先抢板、挡人、扑三分,把脏活干成招牌,再谈组织。换句话说,先当蓝领,再谈学霸。这一步跨不过去,就算换队也是复制粘贴的冷板凳。
市场也在悄悄关门。明年选秀又是内线大年,开拓者如果抽到前四,大概率补更年轻的跑跳怪,届时杨翰森的交易价值会缩成次轮末。管理层一向务实:能换次轮就当刮新彩票,换不来就裁掉省税。留给他的窗口,其实只剩四十来场。
想留下来,最短的路是反直觉:别再等机会,先去G联赛把“不擅长”打成“能凑合”。场均扔五个三分,防到对手小后卫看见他就减速,数据单上只要出现“+5.3护框降准”,教练自然会在某场背靠背里想起——“咦,那个大个子好像能顶十分钟。”NBA的记忆比金鱼还短,数据就是浮标,不浮上来,没人会潜水找你。
当然,最坏的结果也不是世界末日。回CBA照样能拿顶薪,甚至成了“打过NBA”的独苗。但那种“我本可以”的遗憾,会像没删的前任微信,偶尔跳出来膈应人。真正难受的,不是没成功,而是连失败都没来得及演示,就被按了暂停键。
所以,下一次看到他被下放的消息,别急着唱衰。那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在发展联盟球馆里,没有直播、没有聚光灯,观众稀稀拉拉,计时器还偶尔罢工。他得在那块油漆区里,把速度提上来,把三分投出去,把每一个篮板当成季后赛第七场。只有这样,当开拓者在三月某天突然缺内线时,电话才会响起,叫他去机场,赶红眼航班。
机会不会缺席,但它讨厌迟到。杨翰森能不能赶上,就看他愿不愿先把自尊折成登机箱,去小城球馆里,把冷板凳坐热。
来源:幻觉mNg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