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17:07 1

摘要:太阳把2024年首轮签、几个“添头”次轮一起扔进交易市场,只为替杜兰特、布克找下一个靠谱的副手,信号再明确不过——比尔的名字已经被裁掉,只是还没印在新赛季的球票上。

比尔的夏天,提前结束了。

太阳把2024年首轮签、几个“添头”次轮一起扔进交易市场,只为替杜兰特、布克找下一个靠谱的副手,信号再明确不过——比尔的名字已经被裁掉,只是还没印在新赛季的球票上。

交易没发生,买断先动手:9700万美元分三年付清,像拆房贷一样,每年往工资单里塞1938万,却不再见到比尔的人影。

太阳用这笔钱换回来的,不只是空气,还有一笔650万的“幽灵工资”——联盟称其为交易特例。

换句话说,比尔人走了,太阳手里却多了一张650万的购物卡,专供自由市场血拼。

这操作像老球迷搬家:把用不上的大沙发挂咸鱼卖不掉,干脆白送,换一张500块超市卡,顺道还腾出了客厅。

比尔本人,则拎着这张超市卡,转身钻进快船球馆。

两年1100万,第二年球员选项——翻译成人话:我先把底薪拿着,要是打得好,明年跳合同,不好还能再跑。

对联盟29队经理而言,这是一次“先试用再决定”的网购;对比尔,是职业生涯第一次“货到付款”。

可惜试用期的评分,不高。

对掘金一役,28分钟12投3中、正负值-18,全队最低。

快船记者们私下讨论:不如让他去替补?

可回头一看工资单,1938万的买断分成仍在工资帽上打滚,替补和首发一样占地方,像一辆7座SUV——横竖都要占俩车位。

这一幕像一部倒叙电影,从奇才到太阳再到快船,每个片段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比尔到底怎么了?

1. 他被保护得太久了

在华盛顿,管理层把比尔当易碎品:背靠背不打、关键球给他、防守漏洞靠队友补。

五年过亿顶薪刚落笔,奇才又搭上一个“否决交易条款”。

于是一名全明星得分后卫,被包进了厚厚的泡泡纸:手感柔和、性格温和,却永远没学会“带队友赢球”这门手艺。

2. 他在太阳迷失

布克和杜兰特像一对外科手术刀,需要一把钳子、一块纱布,比尔却自带“绣花针”属性:能穿针,却夹不住骨折。

当太阳让他做第三持球点,他尴尬得像米其林大厨被派去切果盘——依旧锋利,只是不知道下一个动作该干嘛。

场均7.4分,甚至不如替补席上跳来跳去的波尔。

3. 他也想挣扎,但挣扎的姿势不对

到快船,队友说:比尔,我们缺一个板凳微波炉。

他点头:没问题。

于是他让出3号球衣、微笑接受采访,甚至连一句“我会首发证明自己”都没说。

这依然是华盛顿的老习惯:不争不抢、怕麻烦别人。

于是麻烦最终找上了他——对手不念旧情,数据板上-18像一行刺眼的红字:舒服区再软,也是漏水的救生圈。

联盟最新交易流言,几乎没人愿意为他出价。

总经理们像逛街的人,盯着橱窗里的“前全明星,低薪试用”,最后却都摇头:不是价格贵,是家里真没空位了。

比尔兜兜转转十年,发现自己从“谁都想要”变成了“没人真掏钱”。

这不是身价跳水,是角色被悄悄重置——从“大当家”的备选项,到“第七人”的备份。

太阳用650万特例,夏天瞄准了魔术、公牛清仓的侧翼;快船若真把比尔放替补,第二年大概率不执行选项。

比尔只剩一次证明自己:不是证明还能场均25分,而是证明能在板凳席上7分钟打出+7。

对一个曾经单场60分的得分手来说,这是最难的一题——从主角,变成彩蛋。

故事的尾声,没有“如果当初”,只剩“接下来”。

接下来,比尔要么成为快船第二阵容的那口“微波炉”,在有限的时间里热气腾腾;要么继续在舒适区边缘转圈,直到下一支球队递来的合同更短、更小。

太阳已经把客厅腾空,比尔却还在找地方挂自己的球衣。

在NBA这个24秒就要有答案的联盟,“好脾气”不再是护身符,唯一的通行证是:上场就要让对方感到疼。

来源:趣游王VmHr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