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年,骗老人的套路变得越来越“科技感”了,讲个笑话,现在居然有人用AI虚拟出“专家”来忽悠,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
这些年,骗老人的套路变得越来越“科技感”了,讲个笑话,现在居然有人用AI虚拟出“专家”来忽悠,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
去年底,江苏、浙江、广东三省联手捣毁了一个涉案金额超2亿的“特大团伙”,里面玩得最溜的就是用假“专家”在直播话术上做文章,那规模、那软硬结合的套路让人觉得恐怖。
更猛的是,骗子们开始用AI语音克隆技术,把子女的声音“变身”成老人能认得的模样,打电话一开口,老人瞬间掉入陷阱。
就像有一家信通院的报告说,三季度这类“变声”诈骗案同比涨了将近一半,这不是“科幻剧情”,这是陷阱升级了。
不过,监管部门也不是吃素的。
新规快来了:实名备案、保存内容、24小时冷静期、老人专属投诉……这些措施像保护罩,把那些隐藏在黑暗里的团伙逼得更紧了。
还能积极面对,毕竟不只是打击,还在引导社会多点“银龄守护”,让老人多点防范意识。
但这事儿不能光靠“官方”告诉老人,咱们自己也得动动脑子。
比如别轻信“免费福利”,转账前一定得打个电话确认,别让这些高科技骗术变得“看不见摸不着”。
而且,老人在用手机时多留个心眼,装个反诈APP,遇到不明链接或者奇怪的群聊,就赶紧关掉或者咨询家人。
这件事情,没有复杂到要死的“科技炸弹”,但也不是谁都可以忽视的隐患。
要我说,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多意识,警惕这些花样繁多的套路。
你说,养老真不容易,但只要我们多点警惕,多点知识,总能把那些“套路怪”赶跑。
你们觉得呢?
分享点自己遇到过的“诈骗怪”经历,也许能帮到别人。
来源:灵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