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阵子我用GPT-5时,感觉它像个冷淡的学霸,说话很有条理但没什么温度,比如我问它心情不好该怎么办,它就回答可以深呼吸或者去运动,完全不像从前那个会安慰人的GPT-4o,很多人都觉得它变得不够贴心了,OpenAI看来是注意到了大家的反馈,在十月悄悄推出了新版本
前阵子我用GPT-5时,感觉它像个冷淡的学霸,说话很有条理但没什么温度,比如我问它心情不好该怎么办,它就回答可以深呼吸或者去运动,完全不像从前那个会安慰人的GPT-4o,很多人都觉得它变得不够贴心了,OpenAI看来是注意到了大家的反馈,在十月悄悄推出了新版本GPT-5.1。
这次不是单个模型在干活,是两个模型一起上阵,一个叫GPT-5.1 Instant,它讲究的是快和亲切,你问它问题,它会自己判断要不要多花几秒想想,比如你让它用六个词回答,它就真的只用六个词,一点不啰嗦,另一个是GPT-5.1 Thinking,专门用来处理复杂问题,解释东西更贴近大家平时说话,有用户问了棒球术语,它不再扔出一堆专业词汇,而是用大白话讲明白,连“咖啡洒了怕被笑”这种带情绪的问题,它也能温和地回应。
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现在可以自己设计一个AI助手,系统里面准备了九种说话方式,比如专业风格、直率类型或者搞怪类型,还能手动调整参数,像要不要带表情、语气轻不轻松这些细节,这个AI还会慢慢学习你的习惯,聊过几次之后它就会问你要不要把语气调得更亲切一些,不过已经聊过的内容不会变,新的对话才会生效,这样安排很妥当,不至于让人觉得混乱。
这次更新很关键,GPT-5刚推出时用户反响很差,Reddit和微博上有很多批评,说它语气机械、缺乏人情味,OpenAI的科学副总裁Kevin Weil也承认了这一点,他表示GPT-5.1才是智商和情商相匹配的版本,他们没有把这次更新称为GPT-6,而是选择命名为GPT-5.1,这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这不是一次产品替代,而是一次迭代升级,他们希望建立一种渐进的更新节奏,让用户可以逐步适应。
现在大家用人工智能,早就不是只当工具了,很多人想找个聊天伙伴,甚至当成情绪垃圾桶,你选个吐槽模式,它就陪你一起抱怨老板,切换到技术宅风格,它就能跟你聊代码不跑题,这些名字其实都来自生活中的社交标签,人工智能开始变得像人一样有性格,以后你可能真的会像加微信好友那样,给人工智能贴上个标签,看看它是不是了解你,亲近你。
目前这个功能只对付费用户开放,比如Pro、Plus、Business这些订阅计划的人能先用,免费用户别着急,很快也会轮到,个性化调节功能这周开始小范围试水,慢慢放开,不是一下子全给,是分批来,避免服务器出问题,也让大家有时间适应。
一开始我觉得人工智能只需要聪明就够了,现在才明白光靠聪明是不够的,还得懂得和人打交道。GPT-5.1这次调整,表面上只是改变说话方式,实际上却反映了OpenAI在重新定义“智能”的范围——不光要算得快、答得准,更要能理解人心,能够照顾到人的情绪。这种变化,我认为比任何技术上的进步都更加重要,毕竟人和机器互动的时候,真正在意的不是效率有多高,而是整个过程让人感到自然舒服。
有人担心人工智能太像人会出问题,我倒认为让它带点人情味更容易让人接受,人们不需要它完美,只需要它能理解你,这次更新算是OpenAI在人性化方向迈出的一步,接下来要看用户是否愿意接受,我就想试试这个会聊天的智能程序能陪我走到哪一步。
来源:潇洒光束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