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9年,翡翠的“户口本”第一次被改写——国标把原本只属于硬玉的“翡翠”二字,大方地分给了绿辉石和钠铬辉石。
2009年,翡翠的“户口本”第一次被改写——国标把原本只属于硬玉的“翡翠”二字,大方地分给了绿辉石和钠铬辉石。
原因很简单:墨翠太火了,再不认它,检测机构就要被商家的口水淹没。
十五年过去,2023版《珠宝玉石鉴定》国标悄悄上线,又给这场身份之争添了新剧情:墨翠被正式“上户口”,危料却依旧被挡在门外。
一句话,翡翠家族扩容了,但门槛还在。
一、墨翠转正:从“黑户”到“有身份证”
墨翠的主成分是绿辉石,黑得发绿,绿得发黑。
早年商家把它当翡翠卖,检测站却摇头:不是硬玉,不能叫翡翠。2009年国标一松口,墨翠终于能光明正大挂“翡翠”招牌。
2023年新规更进一步:只要绿辉石含量≥20%,就能在证书上单独标注“墨翠”。
这意味着,墨翠不仅有了身份证,还拿到了专属门牌号。
北京珠宝检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24年高品质墨翠价格同比涨35%,涨幅跑赢黄金。
二、危料困局:成分对了,名分没给
危地马拉翡翠主成分是钠铬辉石,和缅甸翡翠的硬玉同属辉石家族,却像同父异母的兄弟——长得像,DNA不同。
2023年国标明确:危料不在翡翠范围内。
翻译成人话:你可以卖,但不能叫翡翠。
于是市场出现诡异一幕:危料手镯卖3000元,缅甸翡翠手镯卖3万元,价差10倍,却常被混为一谈。
三、技术破局:AI一眼认出“谁是李逵”
中国地质大学2023年上线的激光拉曼光谱AI识别系统,成了检测站的“照妖镜”。
把石头放进仪器,3秒出结果:缅甸翡翠、危料、墨翠,准确率98.7%。
北京某直播间曾把巴西绿辉石玉标成“新翡翠”,被AI系统当场拆穿,最终罚没126万元。
技术升级后,造假成本直线上升。
四、国际尴尬:中国认的“翡翠”,欧洲不认
国际珠宝联盟2023年蓝皮书坚持:翡翠必须是硬玉为主。
于是中国出口的绿辉石质翡翠,在欧洲只能标“绿辉石玉”,价格直接腰斩。
一位深圳水贝商家吐槽:“同一块墨翠,国内证书写‘翡翠’,国外证书写‘绿辉石玉’,客户以为我卖假货。
”
五、消费者自保指南:三招避坑
1. 看证书:认准CMA认证,备注栏必须写明“缅甸翡翠”或“绿辉石玉”,含糊其辞的别买。
2. 听术语:听到“新翡翠”“科技翡翠”直接转身,九成是危料或玻璃。
3. 问产地:高端收藏只认缅甸产硬玉质翡翠,危料再便宜也是工艺品。
结尾:
翡翠的“户口本”还会不会再改?
业内专家打了个比方:墨翠是家族里考进编制的孩子,危料是成绩不错但户口在外地的侄子。
短期内,侄子想落户,难。
下次买翡翠,记得先问一句:“您家户口本上写的啥?
”
来源:博学的百香果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