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才融合,激活龙岩产业创新“一池春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16:38 1

摘要:不久前,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泉州落幕,我市选送的丘建强团队“锂电池全链生态构建及其产业化”项目历经激烈角逐,在总决赛1007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创业赛组别银奖,成为福建省山区地市在此次大赛中唯一的获奖项目。

不久前,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泉州落幕,我市选送的丘建强团队“锂电池全链生态构建及其产业化”项目历经激烈角逐,在总决赛1007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创业赛组别银奖,成为福建省山区地市在此次大赛中唯一的获奖项目。

“我们将加快推动项目落地产业化,为产业集群建设添砖加瓦。”昨日,福建鼎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杭汉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丘建强如是表示。作为福建省高层次引进B类人才、高级工程师,载誉归来后的他马不停蹄投入工作,持续深耕产业创新领域。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更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长期以来,我市深入实施“才聚龙岩”行动计划,紧扣“产业链”精准布局“人才链”,依托“人才链”优化提升“产业链”,持续建强产业人才队伍,推动产才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我市举行的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新材料领域主擂台赛现场。龙媒体记者 谢泽铧 摄

精准引育

构筑产业人才集聚新高地

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是支柱,人才是关键,二者相辅相成。作为山区地市,龙岩如何吸引高端人才“加盟”,为产业发展配置“最强大脑”?当前,普惠型人才政策已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唯有推动人才政策与产业方向精准匹配,才能实现产才同频、互促共进。

在今年第三届人才活动周期间出台的“9+3”人才创新政策中,我市将省级B、C类及市级D类人才自主认定权下放至高企的举措,赢得企业广泛好评。福建省高层次B类人才、福建晶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赖金峰深有感触:“现在我们能自主制定标准、评定人才,政策真正做到了精准滴灌,切中了企业需求。”

作为2021年落地武平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晶翔光电专注氧化镓半导体研发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光学腔镜、激光介质等高端领域,是武平新型显示产业链上的关键创新主体。然而,与众多科技型初创企业相似,晶翔光电“轻资产、重技术”特征突出,在快速成长期面临技术人才短缺与资金紧张等发展瓶颈。

像晶翔光电这样的一线企业,最清楚自身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也推动我市进一步优化引才政策、校准引才方向,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为此,我市打破“四唯”限制,赋予7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国家高企人才自主认定权,已有75人凭实干实绩获评省、市人才。

为实现精准引才,我市绘制15条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分布图,系统梳理人才、技术、平台短板,精准施策:推行“一链一专家团”,武平首批试点聘请11名显示领域专家,推动项目落地与技术攻坚,现已实现上杭、长汀等县域专家团全覆盖,服务企业超200家;实施“一链一政策”,武平设立400万元专项资金推出7项扶持措施,上杭靶向引进优质半导体项目,全力推动国产替代进程。

福建希恩凯电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显示器件研发、生产及销售。龙媒体记者 方晨颖 摄

在精准对接本土需求的同时,我市积极链接外部优质资源。近期,“科创飞地”——广龙对口合作科创园和厦龙山海协作科创园相继揭牌。龙岩通过政策突破、载体创新与转化加速三大路径,在广州和厦门创新推行“飞地经济”模式,将一线城市科技资源“为我所用”,推动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例如,紫金矿业厦门研究院为下游企业开发短流程新工艺,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赛特新材在厦门研发超薄VIP板技术,连城基地同步配套中试车间,转化周期缩短40%,产品占据国内高端市场60%份额......

福建紫金锂元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才正在抽检产品。通讯员 张锐畅 摄

今年初,福建强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黄埔材料研究院成功“结缘”,双方共建的广龙联合金属橡胶研发中心在广州揭牌。“该平台旨在通过两地协作,攻克金属橡胶材料的制备技术、性能优化及应用开发等关键问题,推动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强纶新材料总经理黄昊辰表示。

我市持续以“量身定制”思路优化人才政策,不断提升人才与企业、产业的“适配度”。今年8月,第三届“龙岩人才活动周”启动仪式暨2025年龙岩市产业链人才创新大会成功举办,现场发布涵盖9份人才政策和3份创新政策的“9+3”政策包,内容涉及提级保障、银发人才工程、创业合伙人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及“人才飞地”建设等人才发展全领域。大会签约人才创新项目84个,总金额达157.6亿元,覆盖有色金属、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重点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精准把握企业需求,我市将近年引进的396名专业干部分类建库,通过“锚定产业招录、专才优先使用”机制,安排近100人至发改、工信、园区等产业一线岗位。上杭成立全省首家金铜产业发展中心,12名工科干部贴身服务企业;武平组建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6名专业人才精准对接产业链需求——“部门协同、专才攻坚”的工作格局,确保政策红利直抵产业末梢。

团队赋能

打造产业创新攻坚主力军

“十四五”期间龙岩获评11个省领军团队,近期,龙新三维团队顺利通过项目中期评估。团队负责人王思博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合作,我们已形成默契的协作模式,团队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支撑,更重要的是完整的产业思维。”

福建龙新三维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落地龙岩,是一家具备关键材料自主研发技术、致力于工业废气治理综合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据王思博介绍,其团队汇聚了高校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及环保材料领域专家等多方力量,合作时间已超10年。

如今,从实验室技术攻坚到产业化落地应用,王思博团队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的闭环创新体系,实现技术资源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对接。其中,团队核心技术“三维微/纳米阵列催化剂技术”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填补国内技术领域空白。截至目前,公司已斩获研发立项20余项,申请中国专利55项、授权32项。

在我市产业创新浪潮中,像龙新三维这样的专家团队并非个例。今年以来,龙岩聚焦县域重点产业链短板,实现9个县域重点产业链特聘专家团全覆盖,吸引86名省内外院士及知名专家跨域服务,让“智囊团”变身产业“攻坚队”,为龙岩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在武平,新型显示产业链专家团的11名跨域专家带着技术、资源和市场视野“出诊问诊”,不仅为武平新显企业破解了背光板AOI缺陷检测等9项关键技术难题,更牵头策划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推动产业链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发展”跨越;

在上杭,成功引进中国核工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台湾湿电子化学品等15个“高精尖缺”人才团队和233名ABC类人才,这些人才和团队攻克14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强劲的智力支撑;

在新罗,应急抢险救援装备产业链特聘专家团成员曲国胜、景晓波等专家,深度指导企业布局立体化应急救援体系;

在漳平,从钢铁冶金、机械装备等领域选聘8名省内外行业专家,组建钢铁机械制造产业链特聘专家团......

福建侨龙应急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通讯员 谢雯 摄

“专家特聘团的组建,极大助推了龙岩工业发展,成效显著。”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9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2.1%、技改投资增长22.5%;新签约落户园区招商引资项目128个,总投资达347亿元;拥有全省山区市省级单项冠军企业数量最多;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06家。

优化环境

夯实人才服务保障硬支撑

“2018年企业在龙岩落地,初期最发愁的场地、市场推广和研发资金问题,都得到各级政府的全力支持。现在我早已把自己当成‘新龙岩人’,把全家从吉林搬到了这里。”王思博的心声,正是龙岩这座山区城市多举措“引才、留才、育才”的生动缩影。

作为山区地市,龙岩不仅着力把人才“引进来”,更在搭建平台、推动技术转化、优化政策服务上持续发力,全力让人才“留得住、发展好”。

要留住人才,首先要有干事创业的优质平台。我市系统性构建起“点上有企业技术中心支撑、链上有制造业中试服务平台协同”的产业链创新体系,为人才搭建起施展拳脚的广阔舞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82家,总数稳居全省山区地市前列。同时,积极补齐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短板,全年上报4家省级制造业中试服务平台,让创新成果能够更快落地见效。

平台之外,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的顺畅通道,是人才扎根的核心吸引力。我市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与高校“牵手”破解技术难题:今年以来,福龙马与上海交大、龙合智能与福州大学等6个合作项目,联合攻克技术难关20余个。通过常态化征集企业技术需求、组织“四链融合”现场推进会,再加上“才聚龙岩”智慧平台的供需对接,企业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今年,龙岩推荐15个项目申报省级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其中4个已顺利通过答辩,另有3个去年入选的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政策红利直达快享,贴心服务保驾护航。今年,我市累计下达各类人才及创新补助资金900万元,以真金白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同时开展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提升行动,组织线上线下培训宣讲会,全方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产才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将产业与人才紧密结合,才能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实现二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

据介绍,龙岩下一步将从三方面推动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绑定:一是持续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精准对接,让人才直接服务机械装备、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二是完善从引进、培育到使用、留住的全流程服务,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三是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龙岩本地转化落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持久的动力。

经济随笔

专项化 专业化 专精化

当下,产业创新至关重要,而要推动产业创新,就要紧扣“产业链”精准布局“人才链”,真正让人才为产业服务,全力推动产才深度融合。这就必须做到专项化、专业化、专精化。

首先是政策专项化。要成功引育人才,就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专项政策,围绕人才所需,吸引人才落地。当然,这些所要引育的人才必须是与当地产业高度契合的各类专业人才,这就是人才专业化。而人才引育后,如何将其放到最合适的地方,最大限度发挥优势作用,也显得尤为关键,这就是使用专精化。

唯有做实人才引育工作链,才能有效铸就人才链,进而精准匹配产业链,最终激发产才融合澎湃之势。

来源: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