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运会决赛最后40秒,广东只领先2分,镜头扫过替补席,杜锋没看徐杰也没喊赵睿,而是把那个穿14号的小子猛地推上场,三秒后他抢断+快攻一条龙,现场两万人瞬间炸锅。
全运会决赛最后40秒,广东只领先2分,镜头扫过替补席,杜锋没看徐杰也没喊赵睿,而是把那个穿14号的小子猛地推上场,三秒后他抢断+快攻一条龙,现场两万人瞬间炸锅。
那一幕把全国球迷看傻了。名单里没进过国家队,CBA数据也平平,王睿泽凭啥成了杜锋手里最后一张王牌?答案其实藏在更早的六场比赛里。广东一路横扫,他首发全勤,场均干到11分4抢断,三分出手快得连转播镜头都跟不上。别人打全运会刷存在感,他直接把自己打成对手噩梦。
有人翻旧账,说杜锋就是爱用熟人。可全运会报名截止前一周,王睿泽还不是广东的人。青岛队放人,只提了一个条件:打主力。杜锋当场拍板,转头就把原来的锋线老将摁回板凳。 gamble也好,豪赌也罢,结果摆在眼前:广东时隔十二年再拿金牌,王睿泽正负值全队第一。
回到CBA,剧情没降温。青岛直接甩出三年D类续约,年薪翻三倍,附加条款写着:战术板围绕他画。2024年1月打浙江,对面锋线全是国手,他半场扔进6个三分,现场解说嗓子喊破:这哥们打全运会回来直接升级了。数据单上写得更直白:场均14.5分4.2板2.1助攻,38.5%的三分,比上赛季暴涨8个百分点。
广东球迷心里痒,天天在官博下刷屏:能不能把王睿泽换回来?朱芳雨直播里摇头,不是不想要,是人家青岛当基石,根本谈不动。更扎心的是,广东梯队里同位置的两个小将,黄明依、彭士峻加起来才37岁,俱乐部已经把未来押在他们身上。一句话,王睿泽这条大鱼,只能看,捞不着。
全运会像一面照妖镜,把CBA遮羞布撕开。平时在弱队刷数据,到了真刀真枪的局,一半人腿软。王睿泽反而适配度拉满,防守贴得对面小外原地发脾气,反击三分抬手就有。杜锋赛后一句大实话:我就需要这种不用哄、上场就拼命的。翻译过来,即战力比天赋更稀缺。
再往深看,中国篮球的人才流动其实早被合同锁死。好苗子一旦签长约,除非母队放人,否则只能一条道走到黑。王睿泽留在青岛,表面是忠诚,背后是制度。CBA转会市场冷得吓人,过去五年真正能说走就走的全明星,不超过三个。球迷幻想的豪门拼图,最后都成了别人家的非卖品。
有人替广东惋惜,其实大可不必。青训才是宏远真正的血包。赵睿、徐杰、胡明轩,哪个不是自家地里长出来的?王睿泽再香,也只是短暂租借。杜锋比谁都清楚,靠买断换不来王朝,天天加练的少年才是下一冠的底气。全运会金牌到手,任务完成,各回各家,各养各娃,职业体育的算盘就这么干脆。
对王睿泽本人,留下反而更划算。青岛给他无限开火权,战术地位直追外援,国家队大门也并非遥不可及。27岁正值锋线黄金期,再打一年好球,下一次集训名单真说不准有他名字。到时候再回头看,那记决定冠军的抢断,只是序章。
故事说到这儿,你会发现,竞技体育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合适的机会。杜锋赌对了,广东夺冠了,王睿泽身价翻倍了,三方各取所需。球迷的遗憾,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下一次全运会,还会有新面孔跳出来,剧本一样,主角轮换。唯一不变的,是球场只看结果,不问来路。
来源:一丝不苟枫叶HQG8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