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蜀各地,寨子随处可见,或大或小,大多建在山顶。多的地方,一个乡也有四五个。重庆两江新区的蔡家岗街道只有45.75平方公里,就有古寨11座,平均每四五平方公里就有1座,密度之大,堪称一绝。民国《巴县志》所列“阨塞表”,全县有152处,除佛图关、二郎关、青木关等
巴蜀各地,寨子随处可见,或大或小,大多建在山顶。多的地方,一个乡也有四五个。重庆两江新区的蔡家岗街道只有45.75平方公里,就有古寨11座,平均每四五平方公里就有1座,密度之大,堪称一绝。民国《巴县志》所列“阨塞表”,全县有152处,除佛图关、二郎关、青木关等少数几个“关”外,竟有寨子140多个。清道光《江北厅志》所列寨子,则有82个。道光年(1821—1850)后,四川、重庆兵乱匪患更重,新建寨子层出不穷,加上原有的,少说也有100个以上。也就是说,仅重庆主城区这片土地上就有240多个寨子,每隔八九公里就可以看到一个,真可谓星罗棋布了。
城寨的起源
寨本写作“砦”,也写作“柴”,本指四周的栅栏或围墙。栅也称为栅栏,《说文》:“栅,编竖木也。”也就是把若干木料竖起来,按顺序排列,编织在一起,形成栅栏。事实上,栅读作zhà时,与寨的读音相近,二者渊源相同。最早用栅栏围起来的寨子,因木料易于腐烂,遗址不能保存,我们也就不知道其起源于何时。用围墙围起来的寨子,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四川三星堆遗址就已经有了。不过,三星堆却被称城。城是典型的军事建筑。寨也是军事建筑,因而也就有诸如军寨、营寨、寨堡、边寨、寨墙、寨屋、寨壕、寨沟、安营扎寨之类反映寨的军事功能的词汇。从广义上来说,城就是寨,寨就是城。
川渝典型之寨
川渝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和平原为主。一般来说,寨子都修建在山顶或崖边。作为军事建筑,寨子主要是用于防卫的。冷兵器时代,要攻下那山顶崖边的寨子,很难。正因为如此,地方守军、豪绅富商、土匪兵痞以及农民起义军均要找一合适处修建寨子,以作后方根据地。
永昌寨古城墙遗迹 大足融媒/图
壹
大足永昌寨
建在山顶的寨子最多。重庆大足北山,古名龙岗山,距县城两公里。唐代末年,军阀混战。时任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和静南军使的韦君靖,在龙岗山上修建永昌寨,将昌州州治也搬进寨里,储粮屯兵,以固自己的地盘。那永昌寨周围二十八里,四周悬崖峭壁,易守难攻,可保无虞。后来,他又组织能工巧匠,在寨子里凿石造像,“凿出金仙,现千手千眼之威神,具八十种之相好”,首开大足石刻先河。去大足北山看石刻,依然可以看到那山沿悬崖上的寨墙遗迹,还可以想象当年那唐寨的雄风。
贰
垫江鹤游坪
重庆垫江县鹤游坪则建在丘陵上,“岿冠高耸。四周悬岩峭壁,路绕羊肠,盘曲而上,后人于扼塞处设有卡寨。东西山缭绕曲屈,拱护如莲瓣,坪其药也。州同署居其中,名保和寨。”(《涪州志》)从明末以降,川东发生过不少战乱,人们大量修筑寨堡,以护家园。鹤游坪寨堡有两大特点,一是面积大,周长在 210 华里以上,可算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寨式城堡;二是在大城堡内,又有几十个小城堡,这种城堡中有城堡、寨子中有寨子的格局,世所罕见。因这样独特的军事防范功能,清代还曾在鹤游坪寨子里设分州府。
栗子寨碑牌垭口寨门 丰都发布/图
叁
丰都栗子寨
重庆丰都县栗子寨的地势更加险要,坐落在一座向一面倾斜的高山上,最高海拔 1428 米,四周是悬崖峭壁或陡坡,山脚下有 3 条小河围绕,构成天然的护寨河。进寨只有 4 条险路,前山一条,后山一条,左右两边各一条。栗子寨是其总名,寨里修了 48 个小寨,每个寨口都有寨门关卡,整个寨子共有 48 道山门,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卡。因地势险要,历来是土匪的藏身之地,匪地之争、剿匪之战,不知经过了多少血雨腥风。据说,张献忠曾路过此地,秦良玉曾在此建设有行宫,石达开也曾在此驻过兵。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川东“土地会”起义诞生的红军游击队,曾以栗子寨为中心,建立革命根据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土匪占据栗子寨,被解放军攻克。如果你有机会去游览,可能还能感到那栗子寨的草草木木都还充满着杀伐之气。
云阳彭氏宗祠
肆
云阳彭氏宗祠
还有一种寨子将军事防范功能与其他功能结合起来。重庆云阳县的彭氏宗祠雄踞于群山之间陡峭的岗峦之上,坐西向东,复四合院布局,占地 3500 平方米。虽然没有城墙,但四周房屋的墙体却全部是用条石砌成,厚达 1.3 米,形同坞堡。坞堡内,有门厅、享殿、耳房、厢房、高楼及四角炮楼。高楼居两院正中,木结构九级楼阁式,可以监视方圆几十里的情况。作为祠堂与坞堡结合的群体建筑,彭氏宗祠集祭祀、防护、住宿为一体,具有明显的军事防范功能,也可称为寨子。
寨子的新旧功用
寨子的旧功用
几千年来,社会真正安定的时间并不多。军事或与军事相关的建筑,往往就成了除民居、宗教建筑之外最重要的建筑类型。到了近代,军阀混战,兵匪横行。作为民间的军事建筑,寨子得到极大发展。如遇兵匪来侵,豪绅富商以及一般农民便会扶老携幼往寨子里躲。寨子易守难攻,若无特需,兵匪也不去攻打。但若被包围得过久,寨子里便会不战自乱。主要是饮水问题。寨子在山顶,往往缺少水源。
寨子的新功能
不少寨子占据着好山好水,自然就有了好风光,可以开发利用。位于重庆巴南区与江津区交界处的云篆大寨,占地500余亩,寨墙长4000多米,东西南北险绝的隘口处用条石卷砌成高 3 ~ 5 米、宽 1.5 米的寨门 4 道,悬崖险峻,苍松挺立,藤萝垂挂,野花满布。云篆风清被列为清巴渝十二景之一。前文提及的大足龙岗寨、合川钓鱼城、竹海天宝寨、云阳彭氏宗祠等,如今都已经成为旅游景点。
现如今大部分寨子旧时承担的防卫作用减弱,毁弃的居多。作为历史陈迹,除了像钓鱼城那样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寨子,像天宝寨、云篆大寨那样至今仍可作旅游之处的外,寨子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作为文化现象,寨子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窥见社会历史的变迁,因此应当加以研究。
作者:李正权
作者单位:重庆市公安局(退休)
资料来源:《重庆地方志》2025年第1期
图片来源:《重庆地方志》2025年第1期、大足融媒、丰都发布
【本平台刊发的信息仅为阅读、传递重庆地域文化之用,转载文稿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刊发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或整改。】
征稿启事
征稿文章以弘扬传统文化、宣传市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重庆故事为主。
【特别说明】
本次征稿活动旨在公益性的文化传播,目前不提供稿酬。然而,一旦您的作品被选中,将会:
✦ 对于优秀作品,我们还将推荐至重庆地方志相关出版物或官方平台进行转载。
投稿即表示您授权本公众号对稿件进行非商业性的编辑和传播,原版权仍归作者所有。
我们期待您以文字为笔,共同勾勒重庆的千年文脉。每一份来稿,都是传承巴渝文化的重要拼图!
来源:重庆地方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