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处南河之滨的广元市利州中学,始建于1972年,其前身为中国水电五局中学。2006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广元市利州中学。2013年市城区高中学校布局调整,利州中学高中部并入其他学校,成为一所市教育局直属的高起点、高标准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
40年教育蝶变: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九)
办有温度的教育 育有底气的学子
——广元市利州中学高质量特色发展纪实
科创教育智慧研讨。
师生共话成长。
学校名片
地处南河之滨的广元市利州中学,始建于1972年,其前身为中国水电五局中学。2006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广元市利州中学。2013年市城区高中学校布局调整,利州中学高中部并入其他学校,成为一所市教育局直属的高起点、高标准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
学校依山傍水,环境宜人,设施完备,是一所既扎根传统又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卓越学校。近年来,利州中学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成为老百姓交口称赞的家门口优质学校。
宏伟蓝图
以蓝图引领未来 续写优质办学的辉煌篇章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广元市建设“教育强市”蓝图指引下,利州中学将以“办有温度的教育”为舟,以“育有底气的学子”为帆,凝心聚力、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全面推动办学硬件建设提档升级,以强有力措施狠抓内涵发展和办学质量提升,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再创辉煌。
一张张亮眼成绩单,既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更是以民生为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力回应。面向未来,利州中学将始终牢记教育初心,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水育文化”为灵魂,以创新教育为利刃,积极开拓,大胆创新,传递智慧,激活能量,在高质量教育的征途上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的力量!
当“双减”政策吹响教育改革的号角,当核心素养成为未来人才的衡量标尺,一所优质的学校应如何响应?这不仅是对教育智慧的考验,更是办学使命与责任担当的体现。广元市利州中学,以其独特的育人理念与蓬勃的发展态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办有温度的教育,育有底气的学子。温度,是源自教育的初心与情怀;底气,是铸就学子迎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以数年之功,潜心探索,交出了一份以“高质量”为骨、以“特色”为魂的响亮答卷,在基础教育的广袤星图上,刻下了属于自己的璀璨印记。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先进集体、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动优秀活动基地校、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四川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四川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布点学校、广元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广元市教师职业技能示范校、广元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广元市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广元中学优质生源基地校。
以温暖铺就底色 构筑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
教育的真谛,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与人格的塑造。利州中学坚信,“有温度”是教育应有的底色。
“学校秉承‘办有温度的教育,育有底气的学子’的办学理念,以‘办成令人向往的优质学校’为目标,以改革谋发展、以管理为抓手、以教学为主线、以创新为驱动、以质量为核心、以特色铸品牌,持续深化办学质量提升、团队建设、条件改善、德育一体化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均取得显著成果。”利州中学党总支书记张平介绍。
温度,浸润在充满人文关怀的细节中。从党总支书记、校长到教师,都将“爱生如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变化,耐心倾听孩子的烦恼与梦想。教室里,小组合作探究取代了单向灌输,思维的碰撞激荡出智慧的火花;办公室里,课后耐心地辅导、促膝长谈的身影,成为师生情谊最美的注脚。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被发现、被认可,自信的光芒照亮成长的道路。
温度,彰显于优美的校园环境。近年来,学校积极推动校园设施升级:改建运动场,拓宽学生体育活动空间;为宿舍添置壁柜,优化学生生活条件;建成现代化录播室,助力教育信息化、优质化;全面更换课桌椅,提升学习舒适度;改造厕所,切实改善师生如厕环境;推进宿舍楼改建与校园海绵化工程,持续美化校园、完善功能,不断增强师生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学校标准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书法教室、绘画教室、“非遗”传承教室、体能测试室等功能教室一应俱全,建有川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室内乒乓球馆、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及各类运动场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功能明晰,成为学子求学成长的沃土与乐园。
温度,融入人性化的校园生态。学校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业进步,更关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现代化的心理辅导室与温馨的“心灵驿站”,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与情绪疏导。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校园节日与精心设计的文化景观,使校园成为学生释放天性、发展兴趣、陶冶情操的乐园。学校致力于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有“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
以内涵强基固本 锻造学子成才的坚实底气
“有底气的学子”,意味着他们不仅拥有扎实的学识,更具备高尚的品格、创新的思维和适应未来的关键能力。利州中学通过深耕内涵建设,为学生积淀起从容走向未来的深厚底蕴。
底气,源于卓越的课程体系与课堂改革。“我们构建了基于国家课程、拓展校本课程、探究特色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旨在激发学生潜能,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分享的主场。在这里,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创造。”利州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何凯让分享道。
自2024年起,学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力推行“四环课堂”,打造高质量育人新样态。实施教学提质“六大举措”,制定《课堂教学十条》,实行教学业绩亮牌制度;完善集体备课和“一课一研”制度,推行“讲、练、评”一体化授课模式,举办“水之道”教育科研节、课堂教学大比武、城区学校联合教研等活动;强化课题研究,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助推课堂教学改革落地见效、走深走实。
底气,源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致力于建设高效的管理团队、务实的班主任团队、优良的教师团队“三支队伍”,努力打造“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以校本培训、专家培训、课改培训强化引领,以常规教研和课题科研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实施“名师引领工程”“青蓝工程”“书香校园工程”三大工程,开展新进教师“见面课、跟进课、汇报课”三课活动,助力青年教师“一年像样,两年好样,三年榜样”;构建教师“成型—成熟—成才—成名—成家”五步进阶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修养、理论素养与教学水平,为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提供坚实保障。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潜心教研,以学术魅力引领学生,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底气”最直接的源泉与最坚实的支撑。
底气,源于深厚的文化滋养与品格塑造。学校注重以环境教育人,以文化熏陶人,确立了以“水育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向。“水育文化”是一种刚柔相济、儒道互融的至善文化。利州中学的教育理想,在于以水的品质与精神,承千古水韵,育一方栋梁。用如水的善念、如水的德行、如水的胸怀,营造优良的教育氛围与师德风尚,滋润每一棵幼苗茁壮成长,涵养澄澈心灵,培育具有如水品性的时代新人。
底气,源于多样化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出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交往习惯、锻炼习惯为内容的“五大习惯”系列养成教育,倡导“好品格、好习惯、好身体、好口才、好书写”的五好教育,推行家校共育“四项行动”,多渠道开展班团队会主题教育活动,让“三全育人、三新育人”落地生根,举办“家校恳谈会”“家长论坛”“家长开放日”活动,开展家校共育大走访、大调研、大宣传,增强家校“协作力”。学校致力于培养“言行有格、胸中有爱、眼中有光、腹中有墨”的时代新人,让学生的底气,深植于文化的厚土与品格的磐石之中。
“为可爱的孩子点赞!”“利州中学的学生真棒!”2019年7月,利州中学五年级一班学生李晓宇拾金不昧的事迹传遍广元。2024年9月7日,利州中学教师郭虎元在嘉陵江勇救落水者,以双手托举生命,被利州区政府表彰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在“厚德立校”办学宗旨的引领下,利州中学常态化开展“美德少年”评选表彰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乐于助人,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谦恭待人。
学雷锋义卖、誓师大会、感恩家长会、运动会、艺术节、远足活动……一系列育人实践,让利州中学的学子不仅富有学习上的进取激情,更具备勇于尝试、敢于担当的魄力,既有成就自我的志向,更有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理想。
以特色铸就品牌 提升学校发展的综合实力
在夯实基础教育的同时,利州中学勇立时代潮头,积极开拓科创、艺体等特色发展路径,赋予“高质量”更加丰富而鲜明的内涵。
“首次参加全省机器人比赛!”“高出全省第二名21分!”“斩获全省第一名!” 2019年四川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暨创客竞赛中,八年级二班学生李树洪、张淇发挥出色,击败全省众多实力强劲的参赛队,荣获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初中组)第一名。
为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与创新能力,学校自2012年3月改建首间机器人教室、配备“智慧天下”机器人套装起,便持续举办机器人讲座与科技节活动。此后,学校不断完善创客空间,建成全市首家“领航创客”教室,陆续引入3D打印机、无人机、编程机器人、机床加工、创意机器人、物联网等先进设备,并购置“萝卜圈”虚拟机器人账号、“超级轨迹”和“RIC-永攀高峰”机器人比赛套装。
目前,学校拥有1间创客教室、2间机器人实验室与2间用于学生电脑编程教学的微机室,累计投入超300万元。通过人才引进与专项培养,学校组建起一支由5名计算机专业教师构成的科创团队,并自编校本教材《趣味编程》,用于三至八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为创客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科创特色,锋芒尽显。学校高标准推进创客教育,将科技创新融入日常教学。学生在各级各类科创赛事中屡创佳绩,创新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为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筑牢根基。
近年来,学校确立“人人是创客,时时是创刻,处处是创课”的创新教育思路,师生累计154人次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机器人比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省级奖项57人次。学校获评四川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千训基金会爱心创客教室,被市教育局授予“广元市创客教育培训中心”。
学校先后被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称号;被中国宇航协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评为“少年问天”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动优秀活动基地校;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授予“青少年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科普基地”称号;被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授予“少年军校”无人机培训优秀学校称号。
不仅是创客教育,利州中学在艺体高质量发展方面也取得显著进展。丰富多彩的艺体社团让学生才华得以绽放,师生读书节、校园文化艺术节、阳光体育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激扬青春的舞台,健康体魄与审美情趣同步提升。目前,学校开设有创客、篮球、足球、剪纸、刺绣、合唱、舞蹈、书法、科技、管乐等20多门课程,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近几年,学生参加广元市“剑门关杯”学生球类运动会,取得了全市冠军1次、亚军1次、季军5次的好成绩;学生参加艺术人才大赛累计获奖上千人次。
郭虎元 文/图
编辑:罗旌 校对:张静
责编:李凌 编委:江涛
来源:广元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