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水均益的女儿,居然搬到泉州老小区,月租三千,还得半夜抱着娃剪视频?”——刷到这条爆料,第一反应:真的假的?再往下扒,发现水亦诗自己都把“落差”拍成vlog了:厨房瓷砖泛黄,洗衣机哐啷响,旁边婴儿床一推就晃。评论区一水儿的心疼,“姐,你可是拿过话筒采访过院
“央视水均益的女儿,居然搬到泉州老小区,月租三千,还得半夜抱着娃剪视频?”——刷到这条爆料,第一反应:真的假的?再往下扒,发现水亦诗自己都把“落差”拍成vlog了:厨房瓷砖泛黄,洗衣机哐啷响,旁边婴儿床一推就晃。评论区一水儿的心疼,“姐,你可是拿过话筒采访过院士的人啊!”
心疼归心疼,现实更扎心。邹阳在CBA工资单被球迷扒了个底朝天:新秀合同30万,第二年最多50万,扣完税交完青训分成,到手也就2万出头。水亦诗随便接一条品牌口播,报价就5万,可她现在不敢接——接了就得飞上海,娃谁带?请育儿嫂?泉州好点的白班都要6000,等于邹阳三分之一工资。账一算,干脆自己扛,直播切片剪到凌晨三点,第二天六点娃准时踹门。
更窒息的是“隐形开支”。北京时,爸妈同城,接送、看病、托关系全包;现在外公外婆千里迢迢飞厦门,再转动车,一次路费两千块。水均益心疼闺女,偷偷给外孙女买了商业医保,一年保费顶邹阳半月工资。老爷子跟老友饭局上闷头喝茶,被问到女婿,只摆摆手:“孩子自己选。”一句话,把无奈全堵回嗓子眼。
有人骂邹阳“软饭”,可队友透露,他赛季结束就跑去晋江鞋厂站台,两小时活动到手五千,转头全塞给媳妇。小伙嘴笨,不会说“我爱你”,就半夜蹲客厅擦球鞋,顺手把娃的奶瓶也刷了。水亦诗直播里问网友:“要不要给老公报个表达课?”弹幕刷屏:别报了,先让他多睡俩小时吧——白天训练,夜里带娃,铁人也塌。
说到底,这俩人卡在一个死结:女方降维,男方没升维。水亦诗把北京户口、央视编制、人脉资源全按下不表,以为“爱能发电”;现实告诉她,晋江的电费也1块2一度。社会学里有个词叫“相对剥夺感”,翻译成人话就是:曾经出门500米星巴克,现在找家靠谱奶茶店得骑电驴20分钟,这口气比穷本身更难咽。
怎么办?隔壁CBA圈有人给出参考答案:广东那边老队员,老婆学历高,直接让媳妇考球队文职,朝九晚五,五险一金,孩子跟着俱乐部幼儿园,双语班,学费打对折。既留人才,也留家庭。水亦诗播音功底在,真不妨跟福建队谈谈,搞个“主场MC”或者“青训宣传官”,把专业用起来,总比半夜剪“带娃日常”强。一旦她收入稳了,邹阳肩上的“养全家”魔咒才能卸,俩人才能坐下来好好吵架——而不是现在,吵都嫌浪费时间。
最后想说,婚姻不是跳水比赛,谁“下嫁”谁“高攀”一打分就完事。它更像一场马拉松配速,你快我慢,我拉你一把,你递我一口水,才能一起撞线。水亦诗把话筒换成奶瓶,邹阳把篮球换成奶瓶刷,这画面挺狼狈,也挺真实。先别急着唱衰,给他们一年时间,要是明年主场转播里,解说词换成水亦诗的声音,邹阳抢断后指一下场边老婆——那剧情,比任何童话都带劲。
来源: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