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贞观六年(632 年)春,长安城太极宫的册命殿里,满殿熏香袅袅。8 岁的城阳公主穿着绣满凤凰的粉色宫装,被乳母牵着手,走到父亲李世民面前。李世民穿着明黄龙袍,伸手把女儿抱到膝上,笑着对身旁的长孙皇后说:“咱们的阿城,今日起就是正经的公主了,可得给她选最好的师傅
贞观六年(632 年)春,长安城太极宫的册命殿里,满殿熏香袅袅。8 岁的城阳公主穿着绣满凤凰的粉色宫装,被乳母牵着手,走到父亲李世民面前。李世民穿着明黄龙袍,伸手把女儿抱到膝上,笑着对身旁的长孙皇后说:“咱们的阿城,今日起就是正经的公主了,可得给她选最好的师傅教规矩。”
这一天,是城阳公主的册封日。作为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嫡次女(长女为长乐公主),她一出生就自带 “顶配” 身份 ——《旧唐书・后妃传》记载,长孙皇后 “生皇子承乾、治,公主丽质、城阳”,嫡出的身份让她比其他庶出公主多了太多偏爱。
李世民对这个女儿的宠爱,从选师傅就能看出来。他特意请了当时最有名的女学士宋氏姐妹,教城阳公主读书、写字、礼仪;公主的寝宫在长乐宫旁,装修得比其他公主的宫殿更精致,连日常用的茶具都是鎏金的。《新唐书・诸帝公主传》里提过,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更是把对妻子的思念,多分给了几个嫡出子女,城阳公主的月例比之前涨了一倍,还允许她随时去九成宫陪父亲避暑。
那时的城阳公主,还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会经历两次婚姻波折,更不知道,父亲和兄长(唐高宗李治)的偏爱,会成为她一生的 “保护伞”。
贞观十七年(643 年),19 岁的城阳公主迎来了第一次婚礼。李世民为她选的驸马,是杜如晦的次子杜荷 —— 杜如晦是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第三,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这份婚事,既是对功臣家族的恩宠,也是李世民为女儿选的 “安稳未来”。
婚礼办得极其隆重,《资治通鉴・唐纪十二》记载,李世民 “赐公主嫁妆逾长乐公主”,要知道长乐公主出嫁时,李世民原本想给双倍嫁妆,被魏征劝住,这次给城阳公主的嫁妆,却特意超过了姐姐,可见宠爱之深。
婚后的日子,起初很安稳。杜荷是功臣之后,长相俊朗,也懂礼仪,对城阳公主十分体贴。城阳公主也学着打理家事,和杜家上下相处融洽,李世民见女儿过得好,还特意升了杜荷的官,让他做了尚乘奉御(掌管皇帝车马的官)。
可谁也没想到,这场看似完美的婚姻,会毁在杜荷的 “野心” 上。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因担心被废,密谋谋反,而杜荷竟成了李承乾的核心同党 —— 他不仅为李承乾出谋划策,还说 “若事成,当封王”。《旧唐书・李承乾传》记载,谋反计划泄露后,杜荷被抓,李世民下令 “诛荷于市”。
杜荷被处死时,城阳公主才刚嫁过去半年。按照唐朝律法,丈夫谋反,妻子要被连坐,至少得贬为庶人。可李世民看着哭红眼睛的女儿,实在不忍心,最后只下了一道旨:“公主无过,免其罪,仍居公主府。”(《新唐书・城阳公主传》)不仅没降罪,还保留了她的公主封号和待遇,只是让她暂时搬回宫中居住。
那段时间,城阳公主整日沉默,李世民怕她想不开,经常陪她下棋、散步,还跟她说:“阿城,错的是杜荷,不是你。父亲会再给你选一个好驸马,让你往后的日子安稳。”
李世民为城阳公主选的第二任驸马,是薛瓘。薛瓘出身河东薛氏,父亲薛怀昱是隋朝旧臣,后来归顺唐朝,薛瓘本人 “有材貌,善文辞”(《旧唐书・薛瓘传》),最重要的是,他性格温和,没有杜荷的野心,李世民觉得他能给女儿安稳的生活。
贞观十八年(644 年),城阳公主第二次出嫁。这次婚礼虽然没第一次隆重,但李世民还是亲自送女儿到薛府门口,握着薛瓘的手说:“阿城是朕的嫡女,朕把她交给你,你要好好待她。”
薛瓘果然没让李世民失望。他对城阳公主极其尊重,从不因她是 “再嫁公主” 而轻视她;城阳公主也放下了过去的阴影,和薛瓘相敬如宾,后来还生下了三个孩子 —— 长子薛顗、次子薛绪、三子薛绍。其中三子薛绍,就是后来太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这层关系,也让城阳公主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多了一层 “皇亲” 的羁绊。
《新唐书・城阳公主传》记载,城阳公主和薛瓘婚后 “甚睦,瓘官至左奉宸卫将军”,薛瓘的官职一路提升,很大程度是因为城阳公主的缘故。而城阳公主也没恃宠而骄,她在薛府里孝顺公婆,善待下人,还经常和薛瓘一起读书、写诗,成了当时长安城里人人羡慕的 “模范夫妻”。
李世民去世后,唐高宗李治继位。作为亲妹妹,城阳公主在皇室中的地位更稳了。李治对这个嫡出的妹妹十分照顾,每次城阳公主入宫,他都会让皇后武则天准备妹妹爱吃的点心,还经常和她聊起小时候的事 —— 毕竟,他们都是长孙皇后的孩子,有着最亲近的血缘。
龙朔二年(662 年),城阳公主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一场风波 —— 巫蛊事件。那时薛瓘任齐州刺史,城阳公主随丈夫在齐州生活。不知是谁举报,说城阳公主 “为巫蛊,欲祝诅皇上”(《资治通鉴・唐纪十六》),巫蛊在唐朝是重罪,连皇后都可能因此被废,更别说公主了。
消息传到长安,李治又惊又气。他知道妹妹性格温顺,不会做这种事,但举报的人有 “证据”(据说搜出了小木人),他不得不派人去齐州调查。城阳公主得知后,又怕又委屈,薛瓘一边安慰妻子,一边上书李治,说 “巫蛊之事,非公主所为,臣愿以全家性命担保”。
调查结果出来,虽然没完全查清是谁做的,但小木人确实在公主府里发现了。大臣们都上奏,说 “公主犯巫蛊罪,当废封号,贬薛瓘”。可李治看着妹妹的求情信,想起小时候妹妹护着自己的样子,实在不忍心严惩。最后,他下了一道折中旨意:“公主免废号,薛瓘贬为房州刺史。”(《旧唐书・城阳公主传》)—— 没降公主的罪,只把薛瓘贬到房州,算是给了大臣们一个交代。
城阳公主跟着薛瓘去了房州。房州虽然偏远,但夫妻二人互相扶持,日子也还算安稳。李治心里一直惦记着妹妹,没过几年,就把薛瓘调回了长安,还恢复了他的官职。有人劝李治:“陛下这样做,会不会显得太偏心?” 李治却说:“朕的妹妹,朕知道她的为人,些许波折,过去了就好。”
经历过巫蛊风波后,城阳公主变得更低调了。她很少再入宫参加宴会,更多时间是在家陪丈夫、教子女,偶尔和太平公主(薛绍的妻子)一起逛街、赏花,日子平淡却安稳。
咸亨二年(671 年),城阳公主在长安去世,享年 57 岁。李治得知消息后,“辍朝三日,哭之甚恸”(《新唐书・城阳公主传》),还特意下旨,让城阳公主陪葬昭陵 —— 昭陵是李世民的陵墓,只有皇后、皇子、功臣才能陪葬,城阳公主作为公主陪葬昭陵,是极大的荣耀,也体现了李治对妹妹的重视。
城阳公主的葬礼办得很隆重,武则天亲自去薛府吊唁,太平公主更是哭成了泪人。按照城阳公主的遗愿,她的墓建在昭陵的东侧,离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墓不远 —— 她生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死后也要回到父母身边。
《旧唐书・礼仪志》记载,城阳公主的墓 “制如亲王,列置石像生”,规格和亲王一样,这在唐朝公主中是很少见的。她的丈夫薛瓘在她去世后,悲痛过度,没过几年也去世了,最后和城阳公主合葬在一起,实现了 “生同衾,死同穴” 的愿望。
城阳公主的一生,虽然经历了两次婚姻、一次巫蛊风波,但因为嫡出的身份,和父亲李世民、兄长李治的偏爱,始终没受太大委屈,最后得以善终,还陪葬昭陵,堪称初唐公主中的 “幸运儿”。她的故事,不仅体现了初唐皇室的亲情,也反映了嫡出子女在古代皇室中的特殊地位 —— 这份 “幸运”,既是她的出身赋予的,也是她温和的性格换来的。
来源:酥糖去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