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08:00 1

摘要:一别三年,大先生学满回来,在杭州教书。不知为什么,他们总是好不起来。他们既不吵嘴,也不打架,平时不多说话,但没有感情,两人各归各,不像夫妻……我曾问过大先生,她有什么不好。他只摇摇头说,和她谈不来……他说和她谈话没味道,有时她还自作聪明。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

▌汪兆骞 著

婚后心情沮丧的周树人,曾就这桩婚姻对好友许寿裳说:“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的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儿子对这桩婚事不满,鲁瑞也有些后悔主持这桩婚事,不过她对挽回或改变已经无能为力。所以后来鲁瑞不再管周作人和周建人的婚事。鲁瑞对俞芳说过:

一别三年,大先生学满回来,在杭州教书。不知为什么,他们总是好不起来。他们既不吵嘴,也不打架,平时不多说话,但没有感情,两人各归各,不像夫妻……我曾问过大先生,她有什么不好。他只摇摇头说,和她谈不来……他说和她谈话没味道,有时她还自作聪明。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次,我告诉她,日本有一种东西很好吃,她说是的,是的,她也吃过的。其实这种东西不但绍兴没有,就是全中国也没有,她怎么能吃到……谈话不是对手,没趣味,不如不谈……就这样过了十几年,他们两人好象越来越疏远,精神上都很痛苦。

这是鲁迅与朱安婚姻的写照吗?非也,这里只揭示了朱安性格中讨好鲁迅的一部分——在婆家小心翼翼,俯首听命,是一个十足的弱势小女子。

1913年6月底,成为袁世凯治下教育部佥事的周树人,回绍兴老家探亲。母亲鲁瑞很高兴,和朱安一起为周树人接风洗尘,设宴招待前来探望的亲朋好友。孰料,在酒席上,朱安当着众人的面,站起来指斥丈夫周树人的各种不是。朱安突如其来的举动,让鲁瑞始料不及,几次欲站起来制止,但被周树人拦下。不过,他自己也吃了一惊。后来,鲁迅对学生孙伏园说:“她是有意挑衅,我如答辩,就会中她的计而闹得一塌糊涂;置之不理,她也就无计可施了。”

1914年11月26日,鲁迅日记写道:“下午得妇来书,二十二日从丁家弄朱宅发,颇谬。”此日记中的“妇”,即朱安。鲁迅在兄弟中最大,亲友和佣工称他为“大先生”,朱安出嫁后被人们称为“大太太”。鲁迅在日记或给友人的书信中写到朱安时,一般称为“妇”“内子”“太太”或“大太太”。这等于是公开承认朱安的身份。

信件的发送地点丁家弄朱宅,这是朱安的娘家所在地。朱安托娘家人写信,建议周树人纳妾,这既是为了照顾周树人的生活,也是希望能有个孩子给周家承续香火。朱安的女子心计,让周树人很反感,觉得“颇谬”。

由此可知,朱安虽未公开反抗这桩婚姻,但在这个泥潭中,她曾是挣扎的,是不服输的。后来,时间消磨了抗争的心志。

朱安后来说:“过去大先生(鲁迅)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的……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但是,朱安对鲁迅的为人是认可的,她说:“看来我这一辈子只好服侍娘娘(鲁瑞)一个人了,万一娘娘‘归了西天’,从大先生(鲁迅)一向的为人看,我以后的生活他是会管的。”

1916年底,恰逢鲁瑞六十大寿,周树人从北京返回绍兴贺寿,住了将近一个月。朱安身为长媳,筹备寿庆的各项事宜皆落在她的肩头。朱安在家族事务中应对自如,鲁瑞开始依赖她。

1919年,周树人决定举家移居北京时,朱安的去留不成问题:她作为周家一员,地位稳固。 (6)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