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紫阳县瓦庙镇以宣传为“红色引擎”,点燃基层实干“新动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5:52 1

摘要:“宣传兴则士气振,舆论顺则事业兴。”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干事创业的“前沿阵地”。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不断深化的当下,基层宣传绝非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凝聚民心、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是激活基层干事动能、筑牢执政根基的“金钥

“宣传兴则士气振,舆论顺则事业兴。”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干事创业的“前沿阵地”。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不断深化的当下,基层宣传绝非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凝聚民心、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是激活基层干事动能、筑牢执政根基的“金钥匙”,其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愈发凸显。

基层宣传是破除“干多干少一个样”僵局的“催化剂”。“一次宣传报道,就是一次正向激励;一个典型标杆,就是一面奋进旗帜。”基层工作繁杂琐碎,若付出得不到认可、实绩得不到彰显,极易滋生“躺平”“懈怠”心态。陕南紫阳县瓦庙镇通过报道村支书唐有利无偿帮村民售卖滞销土豆的事迹,不仅让“为民办实事”的善举广为人知,更带动第一书记余勇军等干部主动跟进,形成“一人带头、众人紧跟”的示范效应,让“用心为民”从个体行为升华为群体自觉。这充分说明,宣传的力量在于让每一份坚守都被看见、每一份付出都被尊重,当“默默无闻”的奉献,绽放出“众目睽睽”的光芒,便能有效激发基层干部“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内生动力,让干事创业的氛围愈发浓厚。

基层宣传是破解干部“精神困惑”的“强心剂”。“物质奖励暖身,精神激励暖心。”基层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面临工作压力大、上升渠道窄等现实挑战,难免产生“前途迷茫、干事乏力”的困惑。相较于遥不可及的职级晋升,宣传带来的精神激励更具穿透力——当干部的实绩登上报纸,当家人因“孩子的工作被认可”而自豪,当孩子因“爸爸上了新闻”而骄傲,这种源于家庭与社会的认同感,远比物质奖励更能直抵人心。宣传让“看不见的付出”变成“看得见的光荣”,让基层干部在平凡岗位上找到价值归属,真正实现“干事有劲头、心中有奔头”,这正是“一纸报道的荣光,胜过千言万语的褒奖”。

基层宣传是凝聚干群合力的“黏合剂”,更是推动发展的“助推器”。“宏大叙事不如民生小事,豪言壮语不及贴心行动。”群众对政府的认知,从来不是源于宏大标语,而是来自身边干部的点滴行动。把帮群众代办手续、解决农产品滞销等“暖心微事”用接地气的语言传播出去,既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府就在身边”,不断拉近干群距离、筑牢信任根基;又能让基层干部在群众的认可中获得干事底气,形成“干群同心、其利断金”的强大合力。同时,基层宣传若能紧扣政策导向、立足基层实际,精准捕捉政策与实情的结合点,便能让政策红利更好地落地生根,为基层发展争取更多支持,真正实现“宣传不只是‘传声筒’,更是‘发动机’”。

“脚沾泥土方有真情,心装群众才有力量。”做好基层宣传,没有捷径可走,关键在于“脚勤、眼尖、心热”:脚下沾有多少泥土,笔下就有多少真情;眼中能辨多少微光,文中就有多少力量;心中装着多少群众,宣传就有多少温度。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基层徐徐展开,更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宣传的“软实力”,以典型为镜、以真情为笔,让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基层持续奔涌,让基层声音传得更开、更远、更深入人心,以笔为犁耕耘基层沃土,以声为翼传播奋进力量,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来源:西北信息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