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车轮碾过天门山:一场商业冒险背后的公共利益之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14:55 1

摘要:2025年11月12日,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景区,一辆奇瑞风云X3L在挑战999级天梯时突然失控下滑,撞断数根护栏。这场本为营销造势的极限测试,最终以车企凌晨致歉、景区紧急修复收场。

2025年11月12日,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景区,一辆奇瑞风云X3L在挑战999级天梯时突然失控下滑,撞断数根护栏。这场本为营销造势的极限测试,最终以车企凌晨致歉、景区紧急修复收场。

事件虽未造成人员伤亡,却折射出商业利益与公共利益、营销创新与安全底线的深层冲突。从天门山的车轮到喜马拉雅的烟花,两起看似无关的事件,实则共同叩问着一个核心命题: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公共空间究竟该为商业冒险让路吗?

天门山“天梯”全长近300米,垂直落差150米,999级台阶以平均45°坡度(局部超60°)、30厘米窄台阶的极限设计,成为全球登山爱好者的“朝圣之路”。这里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承载游客体验的核心公共设施。然而,奇瑞汽车却将这片神圣空间选为新车性能的“试验场”。

景区为何“开绿灯”?

据景区工作人员透露,测试期间“天梯”封闭两日,游客需绕行穿山电梯。这种“为商业活动让路”的操作,暴露出景区管理方的短视。

表面看,车企或许支付了场地费用,但这种“创收”模式实则饮鸩止渴——游客体验受损、公共资源被占用,最终损害的是景区长期口碑。媒体评论:“景区姓‘公’不姓‘商’,商业活动不能凌驾于游客权益之上。”

车企的“极限营销”逻辑

奇瑞并非首个在景区“搞事情”的车企。近年来,从悬崖峭壁到高原腹地,车企热衷于用“挑战不可能”的叙事包装产品。奇瑞执行副总裁李学用曾在微博预热:“以前只有豪华品牌路虎成功过,我们充满信心!”这种将公共空间异化为“竞技场”的行为,本质是利用景区的天然流量为品牌背书。

但问题在于:当营销成为唯一目的,测试的专业性与安全性必然让位于戏剧效果。

奇瑞事件中,一个关键质疑直指核心:车企明明拥有专业测试场所,为何非要选择对游客开放的天门山?

汽车可靠性实验室的设计标准远超普通景区。以奇瑞自身的测试体系为例,其安徽芜湖试验场拥有20余种典型路况,包括30%坡度爬坡道、涉水池、扭曲路等,可模拟从零下40℃到零上60℃的极端环境。更专业的机构如中汽研天津检测中心,甚至配备模拟月球表面的低重力测试平台。这些场所的存在,本就是为了避免在公共空间进行高风险测试。

就算是没有天门山这种路况试验场,那也应该自建使用,而不是用5A级景区替代。

选择天门山,本质是场精心策划的“流量赌博”。专业测试场的数据再漂亮,也难以引发公众关注。而“汽车爬天梯”的视觉冲击,却能瞬间点燃社交媒体。

奇瑞的预热微博中,“中国车从未有过的挑战”“豪华品牌路虎成功过”等表述,暴露了其通过对比营销制造话题的意图。但这种“剑走偏锋”的代价,是牺牲公共安全与景区生态。

正如网友所言:“车轮碾过的不仅是台阶,更是公共利益的底线。”

将奇瑞事件与2025年9月的“喜马拉雅烟花事件”对比,会发现两者共享着相似的逻辑:以“致敬自然”之名,行破坏生态之实。

喜马拉雅的“生态伤疤”

某品牌在海拔5500米的山脊燃放145根彩烟筒,声称使用“可降解材料”,却被专家揭露:在高原缺氧环境下,材料降解周期延长10-20倍,可能残留5年以上;施工挖毁的1.2米深草甸层,形成需30年才能恢复的生态伤疤;爆炸产生的声震更可能影响雪豹听力,这些顶级掠食者靠敏锐听觉捕猎,声震可能导致其暂时失聪。

天门山的“隐性破坏”

奇瑞测试虽未造成自然环境破坏,但对景区设施的损伤同样不容忽视。天梯台阶设计承载的是游客步行荷载,而汽车爬坡时轮胎与台阶的摩擦力、冲击力远超设计标准。即使未发生事故,长期测试也会导致台阶磨损、护栏松动,增加后续维护成本。

更关键的是,这种“非正常使用”打破了景区设施的公共属性——天梯是供人攀登的,不是为车准备的。

两起事件的核心争议,在于公共空间的“使用权”归属。景区作为公共资源,其首要职能是服务公众游览,而非承载商业测试。当车企以“创新营销”为由要求特殊权限时,必须回答三个问题:

1. 风险预估是否充分?

奇瑞声明中承认“对潜在风险预估不足”,但从事前预热微博的“充满信心”到测试中防护绳卸扣脱落,暴露的是从策划到执行的全链条疏漏。喜马拉雅烟花事件中,主办方虽声称“风险等级为V级(最低)”,却未考虑高原生态的特殊性。商业冒险的底线,是对生命与环境的敬畏。

2. 公众利益如何保障?

天门山测试导致游客绕行电梯,喜马拉雅烟花迫使村民临时迁移牦牛——这些“隐性成本”往往被商业利益掩盖。景区管理方若仅以“普通活动无需报备”为由放任行为,实则是对公共治理责任的逃避。

3. 谁为破坏买单?

奇瑞承诺“全力修复护栏并承担赔偿”,但天梯的“心理伤痕”难以修复。游客可能因安全隐患选择其他景区,天门山的品牌价值因此受损。喜马拉雅的草甸层自然修复需120年,母土再生需百万年,这些代价远非商业赔偿能弥补。

汽车行业需要营销,但更需要责任。当车企沉迷于“挑战极限”的叙事时,不妨看看特斯拉的“安全至上”策略:其自动驾驶测试始终在封闭场地进行,即使面临舆论压力也坚持“数据驱动而非冒险演示”;比亚迪在高原测试新能源车时,选择无人区而非景区,避免干扰生态与游客。这些案例证明:真正的创新,无需以破坏公共利益为代价。

景区管理方亦需反思:创收不能成为纵容商业冒险的理由。从喜马拉雅到天门山,两起事件敲响的警钟是:公共空间的治理,必须守住安全与生态的红线。当车轮不再碾过天梯,当烟花不再惊扰雪山,我们才能守护住那份属于所有人的自然与宁静。

来源:大碗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