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负责同志等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转自:山东发布
今天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负责同志等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凤凰网记者:
“十四五”时期,齐鲁乡村焕发新生机。请问,山东金融监管局在支持乡村振兴、服务“三农”方面有哪些主要举措和工作成效?
于雷:“十四五”时期,山东金融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金融监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优化机构设置、聚焦重点领域、服务重点人群、优化产品供给、强化风险管理等工作制定切实举措,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质效,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一是涉农产业金融投入稳步增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联合省财政、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出台推动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农民增收等政策15项,进一步强化了政策协同性、针对性、有效性。聚焦省内优势产业,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烟台苹果、寿光蔬菜、昌乐西瓜、阳信肉牛、临清羊肉等全省知名特色农产品的信贷支持力度,助力打造“好品山东”。截至2025年9月末,辖区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为9620.93亿元,较2020年末翻了一番。
二是粮食生产金融支持显著提升。紧扣粮食生产全流程,强化信贷保险支持,积极拓展粮食及农产品生产、流通、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场景,助力农作物从“田间”到“餐桌”稳定供应。截至2025年9月末,辖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534.39亿元,较年初增加167.92亿元、增幅为45.82%;94个产粮大县(市、区)各项贷款余额合计61126.61亿元,较年初增加4508.92亿元、增幅7.96%。
三是县域乡镇金融服务持续优化。县域和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发展迅速,已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乡镇全覆盖,小额存取、支付结算、转账汇款等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全覆盖,保险基础金融服务乡镇全覆盖。强化对县域金融支持的日常监测,引导银行机构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服务县域发展,推动提高县域资金适配性。截至2025年9月末,辖区纳入日常监测的99个县(市、区)各项贷款余额6.44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1.71万亿元、增幅36.15%。
四是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应贷尽贷。推动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做好对享受政策脱贫人群信贷支持,实现应贷尽贷。引导银行保险机构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大对黄河原蓄滞洪区居民、黄河滩区迁建群体及9市23县享受政策脱贫人群的金融服务。截至2025年9月末,累计带动脱贫人口5.96万户,累计贷款金额26.25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2.24亿元。
下一步,山东金融监管局将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大“三农”领域金融供给,不断提升涉农主体金融服务精准度和有效性,推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新进展,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更大金融助力。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十四五”时期,山东辖区资本市场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哪些积极成效?
刘振平:“十四五”时期,山东证监局认真落实证监会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会同相关各方抢抓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机遇,资本市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十四五”时期,辖区新增境内上市公司65家,其中战略新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合计占比达92%;新增债券发行人69家,交易所市场债券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元。目前,全国私募基金在辖区投资项目3455个,投资金额达2777亿元,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效果明显;新三板创新层挂牌公司136家,比“十三五”末增长139%。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建成全国首批“专精特新”专板,资源培育效果初步显现。
二是聚焦服务转型升级,科技、资本、产业循环更加顺畅。“十四五”时期,辖区企业通过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1.59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63%;其中,发行绿色债、科创债、公募REITs融资1469亿元,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盘活存量资产提供了长期资本支持。辖区上市公司开展并购重组500余家次,涉及金额2894亿元,以上市公司为“链主”的产业链供应链集群加速形成,为山东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提供重要保障。
三是聚焦巩固实体经济“基本盘”,上市公司引领示范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截至2025年10月底,辖区境内上市公司246家,其中市值超过百亿的公司67家,总市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4%。2024年度,辖区境内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万亿元、净利润1306亿元,比2020年度(也就是“十三五”最后一年)分别增长30%、41%。“十四五”时期,辖区境内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2297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59%,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显著提升;研发支出共计3027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83%,一批上市公司在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四是聚焦优化市场生态,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更加巩固。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全省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了央地协作的工作机制。相关各方密切配合,推动资本市场精准赋能绿色低碳、海洋经济、民营经济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证券监管部门加大对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协同各方做好相关风险隐患的预防处置,努力推动辖区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下一步,山东证监局将持续按照证监会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紧扣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主线,在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支持科技创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市场生态等方面精准发力,为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积极贡献资本市场力量。也恳请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辖区资本市场发展,一道呵护好、建设好辖区资本市场。
山东商报记者:
“十四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外汇管理在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
李云山:“十四五”期间,外汇局山东省分局主动对接全省对外开放战略,加强区域外汇生态评估和需求调研论证,积极争取总局改革试点落地,谋划推动区域改革措施,助力全省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是“越诚信越便利”的外汇服务环境更加优化。深入推进优质企业贸易收支便利化改革增量扩面,凭指令即可办理业务的企业家数由2020年末的38家提高至2025年9月末的4034家,累计办理贸易便利化业务超2800亿美元,优质企业大部分贸易外汇收支业务实现网银一键完成。取消贸易外汇收支名录登记等行政许可,外贸企业由之前的等待外汇局行政审批改由就近选取银行现场办理,大幅缩短业务办理时间,减少企业脚底成本。强化科技赋能,大力推广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山东累计上线10个应用场景,便利企业办理融资业务,服务企业超9000家。
二是跨境投融资领域改革开放稳步扩大。推进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扩容,辖区备案跨国公司74家,5家企业获批高版本资金池试点。推进跨境融资便利化业务开展,试点以来累计为9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办理业务2627.5万美元。落实境内再投资免登记、银行办理外债登记两项试点,涉及金额分别为6570.7万美元、57.2亿美元。加强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QFLP)项目跟踪指导,累计落地45家基金。近期还将推出绿色外债等新的跨境投融资改革措施落地。在合法合规前提下,跨国公司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升,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业务流程进一步精简。
三是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强化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宣传普及,鼓励银行实施政策激励、加快网点和人才建设、丰富避险产品及策略,推动汇率避险服务下沉实体经济取得积极成效。全省企业外汇套保比率从2020年的16.83%提升至2025年9月的30.39%。
四是银行外汇展业改革稳步扩围。截至目前全辖9家银行的8家一级分行、69家二级分行开展外汇展业改革。展业改革后,银行由事前“单单审”“逐笔核”转向事中差异化审核、事后风险监测,业务办理效率大幅提升。截至2025年9月末,试点银行评定一类客户2358个,凭指令办理业务241亿美元。
五是外汇监管质效持续增强。全面落实强监管工作要求,深化汇警、汇税、汇关、汇检合作,推进相关案件行政查处,对各类违法行为高压震慑。“十四五”期间,全省查处外汇案件400余件。
展望“十五五”,外汇局山东省分局将紧紧把握“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工作要求,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为推进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更多外汇力量。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