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的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升级”与“缓和”交替的复杂周期中 。然而,在华盛顿(特区)的政治风云变幻之下,美国的另一个华盛顿(州)以及俄勒冈州等地方政府,却悄然开启了一场关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叛逆外交”。
文 | 欧阳立祯 硕士研究生、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高级会计师
当前的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升级”与“缓和”交替的复杂周期中 。然而,在华盛顿(特区)的政治风云变幻之下,美国的另一个华盛顿(州)以及俄勒冈州等地方政府,却悄然开启了一场关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叛逆外交”。
又或者,与其说这是“叛逆”,不如说这是美国地方州长们面对贸易不确定性时,被经济利益和就业压力所催生的务实自救。他们绕开了联邦政府的强硬姿态,直接面向世界第二大市场,也就是中国,寻求维护本地商贸联系,为未来关系的修复提前布局,或者说,是为了对冲掉可能的地缘政治风险。
近期,一连串地方官员的访华行动,清晰地展现了美国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利益分歧。
首先是华盛顿州商务部部长乔·阮 (Joe Nguyen)。他打破了自2019年以来的惯例,率团访问了中国,并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进口博览会。阮此行不仅会见了中国的区域官员和商界代表 ,更是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即便国家层面关系紧张,华盛顿州仍致力于维持与中国的商业往来 。
几乎与此同时,俄勒冈州参议院议长罗布·瓦格纳 (Rob Wagner)也率领代表团完成了为期十个城市的访华之旅 。这场访问以与中方高层的会面告终 。瓦格纳通过中国官方媒体重申,俄勒冈州将继续履行其与中国合作的承诺。
这两次高层级的接触,被视为美国地方政府对联邦政府对华策略的一种侧面修正。虽然许多州也通过立法,采取了比联邦更严格的措施来限制中国投资 ,但这种积极的双轨接触,暴露了美国国内在经济利益与地缘政治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美国的地方政府之所以如此急迫地进行自救,是因为他们手中拿着一本无法回避的经济账。中国是华盛顿州最大的出口市场。该州的出口产品,如波音公司制造的航空航天产品以及重要的农产品 ,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极高。而对于俄勒冈州来说,中国也是其第二大出口市场。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hina Business Council )主席肖恩·斯坦(Sean Stein)观察到,许多美国州长正变得紧张不安。这种焦虑的根源在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此前评估,全美有近一百万个工作岗位依赖于对中国的出口。对于每一个州长而言,这百万工作岗位代表的是选票、税收,以及地方的繁荣与稳定。斯坦预计,未来将看到更多美国州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对外联络行动。
在地方官员看来,他们的核心任务是“保护与中国出口挂钩的现有工作岗位”。对他们而言,政治博弈的风险是具体的、迫在眉睫的经济衰退。
美国地方政府的焦虑并不是空穴来风,贸易数据显示的趋势更像是警报。
尽管近期中美高层会面,双方达成了一项为期一年的“休战”协议,即同意削减彼此部分商品的关税 ,中国也同意扩大农产品采购并取消了一些农产品的关税。但这些暂时性的缓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两国间的核心分歧。
更令人担忧的是,贸易数据体现的长期下滑趋势。根据数据,在2025年10月,中国从美国的进口价值跌至2020年以来的最低点。这意味着,无论高层政治如何演变,两国贸易的“脱钩”或“降温”已成为客观事实。如果这一趋势持续,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这些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经济体,将首当其冲,面临巨大的产业和就业冲击。
阮的言论,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美国地方官员的清醒认知和对风险的准确预判。他强调:“一旦因为地缘政治问题失去了贸易伙伴,将很难再将他们带回来。”
正是基于这种危机意识,他认为,美国的地方官员应当亲自出面,并维持这些关系。“这一点至关重要。这种行动是一种‘先行投资’:趁着双方关系尚未完全破裂,提前巩固友谊和渠道。一旦未来的政治风向有所缓和,提前建立的合作与关系,将使我们更容易反弹和重建。”
美国地方政府的“叛逆外交”,本质上是美国经济多元化利益的自我保护机制。面对特朗普政府的不可预测性,华盛顿和俄勒冈的地方大员们纷纷选择以务实的经济逻辑,对冲地缘政治风险。
这不仅关乎华盛顿州的波音订单或俄勒冈州的农产品,更关系到美国百万家庭的饭碗。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当下,这些地方官员的选择,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独特窗口:在美国国内,经济的力量,正在迫使政治做出调整。
来源:沉思的托克维尔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