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诗词不止风花雪月的婉约,更有穿透时空的力量。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字句,藏着坚韧的品格、豁达的胸襟与不屈的斗志。背会这10首最有力量的佳作,无论是谈吐间的援引,还是困境中的自勉,都能让你自带才情光芒,惊艳四座。
中国古诗词不止风花雪月的婉约,更有穿透时空的力量。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字句,藏着坚韧的品格、豁达的胸襟与不屈的斗志。背会这10首最有力量的佳作,无论是谈吐间的援引,还是困境中的自勉,都能让你自带才情光芒,惊艳四座。
1. 《送桂阳孝廉》- 作者:唐代 高适
桂阳年少西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
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桂阳的年轻人西行入秦求仕,屡次参加科举却仍未得功名。虽然此刻是漂泊江海的归客,他日必定能成为翱翔云霄的非凡人物。
这是高适对友人的期许,更是自己的人生写照——他50岁前躬耕田园,却始终未弃壮志,终成一代名家。诗句满含对未来的笃定,告诉我们:无论当下境遇如何,坚守初心便有乘风破浪的一天。
2. 《三闾祠》- 作者:清代 查慎行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极目远眺平阔的江山,古祠默然背城而开。不要埋怨世间无人懂你,从古至今,庸俗之辈没有不嫉妒贤才的。即便被放逐,怎会消解亡国之恨?每逢时节,楚人仍为屈原抒发哀思。湘江沅水的兰芷年年翠绿,仿佛能看见诗人的魂魄往来其间。
诗作于康熙十九年,诗人年过三十仍为书生,却毅然投身平定“三藩之乱”的幕府。表面是劝慰屈原“举世无知己”乃常态,实则藏着对贤才不被赏识的悲愤,更彰显了自身不避艰险、坚守理想的力量。
3. 《上堂开示颂》- 作者:唐代 黄檗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要摆脱尘世的操劳与烦恼绝非易事,需紧紧把握人生方向全力以赴。如果不经历冬天刺骨的严寒,梅花怎会绽放出扑鼻的芬芳?
以梅花顶风冒雪而香为喻,将人生磨砺与收获的辩证关系道得透彻。无论是修行悟道,还是求学做事,唯有熬过艰难困苦,才能迎来蜕变与芬芳,劝诫世人当有梅花般坚贞高洁的品性。
4. 《浪淘沙·其八》 - 作者:唐代 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不要说谗言如浪涛般汹涌,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会像泥沙般沉沦。经过千遍万遍的辛苦过滤,淘尽漫天狂沙,终将得到闪闪发光的真金。
刘禹锡一生屡遭贬谪,却始终斗志不衰。诗句以“浪淘沙”为喻,既展现了面对谗言与困境的豁达,更传递出“真金不怕火炼”的信念,尽显积极乐观、坚守本心的人生态度。
5. 《己亥杂诗》 - 作者:清代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国家的生机全靠风雷激荡般的变革,举国上下死气沉沉实在令人悲哀。我奉劝上天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于固定规格,降下更多济世救民的人才。
这是一首振聋发聩的政治诗。龚自珍身处晚清黑暗统治下,却敢呼敢谏,渴望砸烂腐朽桎梏,迎来崭新世界。诗句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人才的渴求融为一体,力量直指人心,至今仍有振聋发聩的感召力。
6. 《寒菊》 - 作者:宋代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寒菊开花从不与百花争艳,独自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意趣无穷。宁可在枝头抱着芬芳枯萎而死,也绝不被凛冽的北风刮落。
以寒菊自比,隐喻诗人面对蒙元统治的坚贞气节。“宁可抱香死,不随北风落”,道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将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与人格尊严写得铿锵有力。
7. 《石灰吟》- 作者:清代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历经千锤万凿从深山开采出来,面对烈火焚烧也泰然自若。即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为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于谦以石灰自喻,全程紧扣石灰的“锤炼”过程——凿山、火烧、碎身,步步递进彰显初心。诗句直白却震撼,表达了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决心,更诠释了“清白做人、坚守气节”的永恒力量。
8. 《王氏能远楼》 - 作者:元代 范梈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
醉捧勾吴匣中剑,斫断千秋万古愁。
昆仑池上碧桃花,舞尽东风千万片。
千万片,落谁家?愿倾海水溢流霞。
寄谢尊前望乡客,底须惆怅惜天涯。
人生万事都要靠自己亲力亲为,哪怕每次只迈出半步,日积月累,便能闯出宽广天地。醉中捧起勾吴匣中的宝剑,斩断千秋万代的忧愁。昆仑池上的碧桃花,在东风中舞落千万片。这千万片花瓣落向谁家?愿倾尽海水,盛满漫天流霞。寄语宴会上思念故乡的客人,何必为天涯漂泊而惆怅畅,
开篇一句便掷地有声,将“自立自强、积少成多”的哲理说得浅显却深刻。全诗既有着“斫断万古愁”的豪迈,也有着对人生的积极期许,鼓励人主动进取,在点滴努力中开拓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9. 《酬乐天咏老见示》- 作者:唐代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谁人不惧怕衰老,老去后又有谁怜惜?身形消瘦屡屡缩减腰带,头发稀疏帽子自然歪斜。不再读书是为爱惜眼睛,频繁艾灸只因年事已高。经历的世事越多越通晓事理,阅人无数便如看江水奔流般通透。细细思索都是幸运之事,放下执念便豁然开朗。不要说日落桑榆已是晚年,它的霞光依旧能映红满天。
面对白居易“咏老”的消极感慨,刘禹锡以诗作答,尽显豁达。“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句气势豪放,打破了“年老即衰”的刻板认知,传递出“晚年亦可有作为”的积极精神,给人无穷的精神慰藉与奋进力量。
10. 《沁园春·雪》- 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眺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的白茫茫一片;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群山蜿蜒如银蛇舞动,高原起伏似蜡象奔驰,都想与上天比个高低。等到天晴之日,红日与白雪交映,景色格外艳丽多姿。江山如此壮丽娇美,引得无数英雄豪杰为之倾倒。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欠缺文治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于文学风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只懂得弯弓射雕。这些都已成过往,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风流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全词气势恢宏,从北国雪景写到千古英雄,最后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束,笔力千钧。“俱往矣”三字横扫千古,将历史的尘埃轻轻拂去;“还看今朝”则彰显出超越前人的自信与改造世界的雄心,是整首词力量的巅峰,至今仍能激发人们的豪情与壮志。
这些穿越千年的诗句,从来不是尘封的文字,而是藏在岁月里的精神火种。有“千淘万漉始到金”的坚韧,有“留清白在人间”的赤诚,有“为霞尚满天”的豁达,更有“还看今朝”的豪情。它们在失意时给人底气,在迷茫时照亮方向,在平凡中滋养风骨。背会这些诗,不仅是积累才情,更是把古人的磅礴力量融进血脉——往后余生,无论风雨兼程还是繁花相送,都能以一句诗词明心见志,以一身风骨惊艳时光。这,便是中华诗词最动人的魅力,也是文化传承最鲜活的力量。
来源:历史的天空依旧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