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印尼的版图,一个由无数火山、雨林和沙滩拼凑起来的国度。脑子里瞬间冒出的不是问号,而是一股浓郁的香料味,混合着烤肉的焦香和热带水果的甜腻。我当时想的是:这么多人,得有多少好吃的街头小吃啊?我不是为了巴厘岛的阳光去的,也不是为了龙目岛的海浪。我就是冲着那传说中“吃一口上头,吃两口上瘾”的街头美食去的。朋友警告我:“小心你的胃,那不是开玩笑的。”我拍着胸脯,自信满满的说:“放心,我有一个中国胃,经过地沟油和元素周期表的千锤百炼,百毒不侵。”结果,三天后,我躺在雅加达的医院里挂着吊瓶,看着白色的药水一滴一滴落
17000多个岛屿! 这是印尼的版图,一个由无数火山、雨林和沙滩拼凑起来的国度。 人口呢?2.8亿,世界第四。 脑子里瞬间冒出的不是问号,而是一股浓郁的香料味,混合着烤肉的焦香和热带水果的甜腻。 我当时想的是:这么多人,得有多少好吃的街头小吃啊?
我不是为了巴厘岛的阳光去的,也不是为了龙目岛的海浪。 我就是冲着那传说中“吃一口上头,吃两口上瘾”的街头美食去的。 朋友警告我:“小心你的胃,那不是开玩笑的。” 我拍着胸脯,自信满满的说:“放心,我有一个中国胃,经过地沟油和元素周期表的千锤百炼,百毒不侵。” 结果,三天后,我躺在雅加达的医院里挂着吊瓶,看着白色的药水一滴一滴落下来,才明白,无知者无畏这句话,有时候真不是夸你勇敢。
一、雅加达的“碳水炸弹”和“热量天堂”
第一天落地雅加达,我就像一头饿了三天的野猪冲进了菜园子。 机场的空气是湿的、热的,带着一股丁香烟和尾气的混合味道。 我没去酒店,直接让司机把我拉到了萨邦街(Jalan Sabang),雅加达有名的美食夜市。 车门一开,我当场就懵了。 那不是一条街,那简直是一个活的、沸腾的美食星球。
几十个小推车(当地人叫Kaki Lima,“五只脚”的意思)挤在街道两旁。 每个推车上都架着一口大锅,或者一个炭火炉。 “滋啦——” 那是沙爹肉串在炭火上被烤出油脂的声音,花生酱的香气像长了腿,直接往你鼻子里钻。 “当当当——” 那是炒饭师傅用锅铲飞快的敲击铁锅,米饭和酱油在高温下跳舞,每一粒都裹着锅气。 空气里弥漫着大蒜、辣椒、香茅、柠檬草、椰浆混合在一起的味道,浓郁的像一堵墙,直接把你拍晕。
我当时的感觉是:选择困难症的天堂,也是地狱。 左边是“Martabak”,一种巨厚的甜味或咸味煎饼。甜的里面塞满了巧克力、奶酪、花生碎,师傅一勺一勺往里浇炼乳,那热量高到感觉吃一口就能胖三斤。咸的里面是鸡蛋、碎肉和洋葱,煎的焦黄酥脆,切开的时候还能听到“咔嚓”一声。 右边是“Bakso”,牛肉丸汤。一个巨大的铝锅里,几十个弹牙的牛肉丸在清澈的牛骨汤里翻滚,配上米粉、炸云吞皮和芹菜末,热气腾腾的一碗下肚,感觉浑身的毛孔都舒展开了。
我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眼睛都不够用了。 先来十串沙爹鸡肉串(Sate Ayam),酱要多。 老板熟练的抓起一把肉串放在炭火上,用一把芭蕉叶扇着风,火苗“呼”的窜起来。肉串很快就染上了焦糖色,他再抓起一把刷子,把浓稠丝滑的花生酱一遍一遍刷上去。 最后撒上一把炸干葱,配上几块米糕(Lontong)。 我一口咬下去,鸡肉嫩的能掐出水,炭火的焦香、花生酱的甜咸、干葱的酥脆,在嘴里瞬间爆炸。 太好吃了!好吃到我想抱着老板的大腿喊爸爸。
我当时完全没注意到,老板刷酱的刷子就泡在一个塑料桶里,桶里的酱汁在32度的气温下暴露在空气中。 我也没在意,他找钱给我的手,刚刚才处理完生肉。 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下一个吃什么?
二、致命的“甜蜜陷阱”
吃完沙爹,我已经半饱了。 但我的美食雷达又锁定了一个新的目标——“Es Campur”,印尼版的“八宝刨冰”。 在一个玻璃柜台后面,摆着十几个五颜六色的盆子。 红的是蜜豆,绿的是用香兰叶汁染色的凉粉条,黄的是菠萝蜜,白的是亚答子,还有黑色的仙草冻,透明的西米露。 摊主是个大婶,笑容很淳朴。 她拿起一个大碗,像个艺术家一样,每样配料都来一勺,堆成一座小山。 然后从一个巨大的冰块上,“唰唰唰”的刨下雪花一样的碎冰,盖在配料上。 最后,点睛之笔来了。 她拿起两个瓶子,一个是粉红色的玫瑰糖浆,一个是棕色的椰糖浆,毫不吝啬的浇在冰山上。 最后再淋上一大勺浓稠的巧克力炼乳。
那一碗端到我手上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捧着一个艺术品。 在雅加达闷热的夜晚,这简直是救赎。 我找了个塑料凳子坐下,迫不及待的挖了一大勺。 冰凉!甜蜜! 各种配料的口感在嘴里交织,凉粉的滑、蜜豆的沙、菠萝蜜的韧、亚答子的Q弹,混合着糖浆的甜和冰碴的清爽,瞬间就把我刚才吃烤肉的油腻感一扫而空。 我吃的狼吞虎咽,感觉每一个味蕾都在欢呼。
我朋友看我吃的那么香,提醒了一句:“这种冰的,最好少吃,水不干净。” 我当时已经上头了,摆摆手说:“没事没事,你看本地人都在吃,能有啥问题?” 我指了指旁边,一家大小围着一个小桌子,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碗。 他们吃的很开心,我也吃的很开心。 我甚至觉得,我跟这个城市,通过这一碗冰,达成了灵魂上的和解。 我还记得,那个刨冰用的大冰块,就放在推车旁边的地上,上面盖着一块看起来不太干净的麻布。 大婶找钱的手,刚刚也摸过那块麻布。 可那碗冰实在太诱人了,粉红色的糖浆顺着白色的冰山流下来,像少女的脸颊。 我把所有理智都抛在了脑后,把最后一口糖水都喝的干干净净。 我甚至还想再来一碗。
三、午夜惊魂,我被送进了医院
心满意足的回到酒店,我洗了个澡,躺在床上回味今天的美食。 我还发了个朋友圈,配图九宫格,文案是:“印尼,一个为了吃都值得飞一次的国家!” 凌晨两点,我被一阵剧烈的腹痛惊醒。 那种痛,不像普通的吃坏肚子。 感觉就像有人用一把生锈的钳子,在我的肠子里疯狂的搅动、拧紧。 我蜷缩在床上,额头上瞬间就冒出了冷汗。
紧接着,就是第一波呕吐。 我冲进卫生间,把晚上吃的沙爹、炒饭、还有那碗五颜六色的刨冰,原封不动的还给了马桶。 胃里翻江倒海,酸水和胆汁都吐了出来。 我以为吐完就没事了。 结果半小时后,第二波来了。 然后是第三波,第四波…… 到后来,我整个人都虚脱了,抱着马桶,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与此同时,腹泻也开始了。 那不是普通的拉肚子,那是“飞流直下三千尺”。 我感觉我的身体变成了一个失控的阀门,所有的水分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流失。
我开始发烧,浑身发冷,盖着被子还不停的发抖。 我躺在床上,意识都开始模糊。 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会不会死在这里? 我挣扎着拿起手机,给我那个在雅加达工作的朋友打电话。 电话接通的那一刻,我带着哭腔说:“救命,我快不行了。”
朋友赶到酒店的时候,我已经半昏迷了。 他二话不说,架着我下楼,塞进一辆出租车。 去的是一家私立医院,叫Siloam Hospital。 一进急诊室,一股消毒水的味道让我瞬间清醒了一点。 护士看到我惨白的脸色和虚弱的样子,立刻推来一个轮椅。 量体温,39度2。 医生是个看起来很干练的中年人,用英语问了我几个问题: “吃了什么?” “什么时候开始的?” “吐了几次?” 我朋友帮我翻译,把我的“光荣战绩”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 医生听完,表情很平静,似乎见怪不怪。 他按了按我的肚子,我疼的“嗷”一嗓子叫了出来。 他点点头,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急性肠胃炎,伴随严重脱水和细菌感染,需要立刻住院,静脉注射抗生素和补液。”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个被打败的士兵。 我的“中国胃”神话,在印尼街头的一碗刨冰面前,输的体无完肤。
四、挂水三天的“天价账单”
我就这样住进了医院。 病房是单人间,很干净,有空调,有电视,比我住的酒店还好。 护士小姐姐很温柔,说话轻声细语的。 她给我扎针的时候,技术很好,一点都不疼。 冰凉的液体顺着输液管流进我的血管,那种感觉,就像久旱的土地终于等来了甘霖。 我烧的迷迷糊糊的,感觉身体里的那把火,终于被一点一点浇灭了。
第一天,我基本上就是在昏睡中度过的。 除了上厕所,我几乎没下过床。 护士每隔几个小时就来给我换药、量体温。 医生每天早上来查房,问问我的感觉。 我什么都不能吃,只能喝他们提供的电解质水。 看着窗外雅加达的车水马龙,我心里五味杂陈。 别人来印尼,是在巴厘岛的沙滩上看日落。 我来印尼,是在雅加达的病房里看吊瓶。
第二天,烧退了,肚子也不那么疼了。 我开始有点力气,可以坐起来看看电视。 电视里放着印尼的狗血电视剧,男女主角声嘶力竭的吵架,我一句也听不懂,但看的津津有味。 朋友来看我,给我带了一本杂志。 他笑着说:“怎么样?还敢说自己百毒不侵吗?” 我苦笑着摇头:“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 我们聊起了印尼的食品安全问题。 他说:“你这算运气好的,只是普通的细菌感染。很多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得了伤寒或者甲肝,那才麻烦。”
他告诉我,印尼街头小吃的卫生状况,确实是个老大难问题。 首先是水。 印尼的自来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必须烧开。 很多街头小贩为了省成本,用的水来源不明,更别提做刨冰用的冰块了。 很有可能就是用自来水直接冻的,里面的细菌含量,简直不敢想。
其次是“Air Kobokan”。 这是一个印尼特色的东西。 在一些不提供餐具的餐厅(尤其是吃手抓饭的巴东菜馆),店家会给你端上一小碗水。 这碗水不是用来喝的,是给你洗手的。 问题是,这碗水经常是循环使用的。上一个客人洗完,下一个客人接着用。 虽然现在很多正规餐厅已经不用了,但在一些小地方,这个传统依然存在。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画面。
最后是气候。 印尼是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高温高湿。 这种环境简直是细菌滋生的天堂。 食物在室温下放几个小时,就可能变质。 那些提前做好的酱料、配菜,如果没有妥善冷藏,就等于一个细菌培养皿。 本地人为什么没事? 朋友解释说,他们从小就生活在这种环境里,肠道菌群已经适应了,有抗体了。 我们这种外来游客的肠胃,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根本经不起这种“野蛮”的考验。 当地人管这种强大的胃叫“Perut Baja”,意思是“钢铁胃”。 我的胃,显然只是个“玻璃胃”。
第三天,我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了。 医生说我可以吃点东西了,医院给我送来了白粥。 那碗白粥,什么味道都没有,我却吃的热泪盈眶。 这是我三天来吃的第一口固体食物。 下午,医生批准我出院了。 我去结账,看到账单的那一刻,我的心又疼了一下。 三天住院,包括急诊、化验、药费、床位费,总共花了差不多1200万印尼盾。 折合人民币大概5000多块。 对于当地人来说,这是一笔巨款。对于我这个游客来说,也够买一张回国的机票了。 我付钱的时候,心里在滴血。 这一碗刨冰的代价,实在是太昂贵了。
五、出院后,我还敢吃吗?
出院那天,雅加达的阳光依旧刺眼。 我站在医院门口,看着街上依然热闹的小吃摊,感觉像在看另一个世界。 那个世界,充满了诱惑,也充满了危险。 朋友问我:“接下来去哪?直接送你去机场?” 我犹豫了。 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吗? 我不甘心。 我对他说:“带我再去一次萨邦街。” 朋友用看疯子一样的眼神看着我:“你还想吃?” 我说:“不,我就是想去看看。”
我们又回到了那个让我“阵亡”的地方。 傍晚的萨邦街,依然人声鼎沸,香气四溢。 烤沙爹的烟雾缭వc起,炒饭的锅铲声依然清脆。 我看到了那个卖刨冰的大婶,她依然在用那块麻布盖着地上的冰块,依然在用那只手收钱、找钱。 几个游客正围着她的小摊,满脸兴奋的等着他们的“甜蜜陷阱”。 我仿佛看到了几天前的自己。
我没有再吃任何东西。 我只是静静的看着。 我看到一个卖炸物的摊主,把一大盘炸豆腐放在推车上,苍蝇在上面飞来飞去,他只是偶尔挥手赶一下。 我看到一个卖果汁的,把切好的水果泡在一个大水桶里,水已经有点浑浊了。 我看到一个卖汤面的,用一块抹布擦完桌子,又顺手擦了擦碗。
这些细节,在我第一天来的时候,要么没看到,要么看到了也完全没在意。 我的眼里只有美食,自动忽略了所有潜在的风险。 而现在,经历了这场“劫难”,我仿佛戴上了一副X光眼镜,能看透所有美味背后隐藏的“细菌炸弹”。 我突然明白了。 印尼的街头小吃,就像一个神秘又危险的情人。 她用最极致的美味诱惑你,让你欲罢不能。 但你一旦放松警惕,她就会给你最沉重的一击。 爱上她,是需要勇气的,更是需要技巧和智慧的。
那天晚上,我没有吃街头小吃。 朋友带我去了一家商场里的餐厅,环境很好,有空调,服务员都戴着手套和口罩。 我们点了一份“Nasi Goreng Spesial”(特色炒饭)。 炒饭上面盖着一个漂亮的太阳蛋,旁边配着两串烤的恰到好处的沙爹,还有酥脆的虾片。 味道很好,无可挑剔。 但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少了那种在街头,坐在塑料凳子上,闻着烟火气,听着嘈杂声的“灵魂”。 我知道,我的胃已经被驯服了,但我的心,还在怀念那种“野性”的味道。
六、写在最后
离开印尼的前一天,我鼓起勇气,又去挑战了一次街头小吃。 但这一次,我学聪明了。 我选择了一个看起来最干净、人流量最大的摊位。 我仔细观察了老板的操作流程,看他是否生熟分开,是否频繁洗手。 我没有再点任何带冰的、或者凉拌的东西。 我只点了一份现做的、滚烫的“Mie Goreng”(印尼炒面)。 面条在烧的通红的铁锅里,和鸡蛋、蔬菜、甜酱油一起快速翻炒,出锅的时候还冒着白色的热气。 我吃的很慢,很小心。 每一口,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万幸的是,这一次,我的肚子很平静。
飞机起飞的时候,我看着窗外那片渐渐远去的,由无数岛屿组成的土地。 心里有一种很复杂的感觉。 我恨它吗?它让我病倒,让我花了冤枉钱。 可我好像又没那么恨它。 那场病,像一场成人礼,让我对旅行、对美食、对这个国家,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它教会我,永远不要低估未知的风险,永远要对大自然和不同的生活环境,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我想,下一次如果再来印尼,我可能还是会去吃街头小吃。 因为那种根植于市井、充满了生命力的味道,是任何高级餐厅都无法替代的。 只不过,我会带着我的“X光眼镜”,更聪明、更谨慎的去拥抱这个“危险的情人”。 就像一句印尼谚语说的:“Sedia payung sebelum hujan。” 雨未到,伞先备。
印尼旅行(尤其是吃货)出行Tips:
肠胃药是必备品! 不管你对自己的胃多有信心,请一定带上止泻药、肠胃炎药、益生菌。它可能就是你在异国他乡的救命稻草。
只喝瓶装水! 绝对不要喝自来水。在餐厅吃饭,如果对冰块不放心,直接点“Tanpa Es”(不要冰)。刷牙也建议用瓶装水。
选择摊位有讲究。 尽量选择本地人排长队的摊位,这说明食材新鲜、流转快。同时观察摊主的卫生习惯,操作台是否干净,是否佩戴手套等。
热食优先,生冷慎重。 刚出锅的、滚烫的食物,比如炒饭、炒面、炸物,经过高温处理,相对安全。对于凉拌菜、沙拉、切好的水果、特别是刨冰和鲜榨果汁,要极其谨慎。
自己带餐具。 如果你真的很介意,可以随身带一双筷子或勺子。虽然有点奇怪,但为了健康,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正确使用“Air Kobokan”。 如果遇到给你上一碗水的餐厅,记住那是洗手的,不是喝的。最好还是用免洗洗手液或者去洗手间用肥皂洗手。
购买旅游保险。 这次经历告诉我,一份靠谱的旅游保险太重要了。它虽然不能让你免于生病,但至少可以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减轻你的经济负担和后顾之忧。
循序渐进。 刚到的第一两天,别太放纵。先从酒店或者大型商场的餐厅开始,让肠胃有一个适应期。然后再慢慢的、有选择的去探索街头美食。别像我一样,一上来就搞“满汉全席”,肠胃直接罢工。
来源:甜点党GPk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