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贵高原向桂北山地过渡的崇山峻岭间,一条承载着区域协同发展期盼的交通大动脉即将破土动工。作为贵州省“十四五”交通规划重点项目、黔桂两省互联互通的核心工程,榕江至融安(黔桂界)高速公路(简称“榕融高速”)已完成初步设计批复与招标计划公示,预计2025年12月10
云贵高原向桂北山地过渡的崇山峻岭间,一条承载着区域协同发展期盼的交通大动脉即将破土动工。作为贵州省“十四五”交通规划重点项目、黔桂两省互联互通的核心工程,榕江至融安(黔桂界)高速公路(简称“榕融高速”)已完成初步设计批复与招标计划公示,预计2025年12月10日启动施工招标,2026年初正式开工建设。这条总投资约127亿元、全长72.266公里的南下高速,将以双向四车道、100公里/小时的高标准,串联黔桂两地核心节点,与广西段工程衔接形成榕江经融安至荔浦的高速通道,为粤港澳-成渝主轴注入新动能,彻底改写黔东南与桂北地区的交通格局。
工程解码:72公里串联黔桂,匠心规划破解山地施工难题
榕融高速的建设,是对西南山区复杂地形的一次精准突破。项目起点位于贵州榕江县城南都什村,无缝衔接已建成的G76厦蓉高速都匀至榕江段,向西经停洞、下江、从江、西山、斗里等乡镇,最终止于解放屯(黔桂界),与拟建的榕江至融安高速公路广西段二期工程对接,形成跨省通道闭环 。全线不仅设置榕江南(枢纽)、停洞、下江等6处互通式立交,还同步建设3条共计6.585公里的互通连接线,其中从江南连接线按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达12米,将实现高速与县域路网的高效衔接。
面对黔桂边境岩溶发育强烈、地形高差显著的建设挑战,项目在设计阶段就展现出科学规划的匠心。为减少高填深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设计团队在工可推荐的路线走廊带基础上,布设了12条比较线,总长度达115.602公里,占推荐线总长的159.967%,最终选定的K线方案充分避让水源保护区、环境敏感点和矿产分布区,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针对K37~K44段大塘Ⅲ号大桥刚构段位于缓和曲线、主墩临近堆积体边缘的施工难题,以及K12~K14段左右幅线间距过大导致挖方规模增加的问题,设计方案明确要求下阶段进一步优化平纵线形,降低施工难度与生态影响,确保工程安全与行车舒适性。
在技术标准上,项目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路基宽度26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达公路-Ⅰ级,完全满足跨省大通道的货运与客运需求。66%的桥隧比设计,不仅是对山地地形的适应性选择,更彰显了工程建设的技术实力——未来,桥梁将跨越山间河谷,隧道将穿透崇山峻岭,在喀斯特地貌上构筑起一条“天堑变通途”的钢铁走廊。项目总工期计划为3年,建成后将与广西境内已通车的融安至安太段、在建的融福高速等路段串联,形成全长数百公里的榕江-融安-荔浦高速通道,总投资规模近550亿元,成为西南地区跨省高速网络的重要骨干。
路网革新:填补区域空白,构建“中间通道”缓解过境压力
长期以来,川渝、贵州往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速通道主要集中在桂北(桂林-贺州方向)和桂中(柳州-梧州方向),两条线路在节假日频繁出现拥堵,而黔东南至桂北的直接联系通道始终处于空白状态。榕融高速的建设,将彻底改变这一格局,在两条传统通道之间构建起一条高效便捷的“中间通道”,为国家战略主通道减负增效。
从区域路网来看,榕融高速的价值不仅在于跨省衔接,更在于对贵州南部高速网络的补位升级。作为贵州省“加密提质、互联互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将与G76厦蓉高速、规划中的其他区域高速形成网络协同,让榕江、从江等黔东南县域从“路网节点”升级为“通道枢纽”。待全线贯通后,从贵州榕江至广西融安的通行时间将从目前的2.5小时压缩至1小时以内,黔东南至桂北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沿线群众“家门口上高速”的期盼即将成为现实。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条通道将成为粤港澳-成渝主轴的重要支撑。通过衔接平乐至昭平、苍梧至昭平、三水至封开等高速,榕融高速将构建起贵州经桂中/桂北往大湾区的新路径,强化西南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联系,同时为成渝地区对接北部湾经济区开辟便捷通道。届时,西南地区的矿产资源、特色农产品可通过这条通道快速南下出海,大湾区的资金、技术、产业资源也能反向北上,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
经济赋能:激活沿线潜力,铺就乡村振兴与产业联动快车道
一条跨省高速,足以唤醒一片区域的发展潜能。榕融高速沿线的黔东南与桂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特色农产品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但长期受交通不便制约,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发展优势。项目的建设,将为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插上“翅膀”,推动沿线地区从“交通闭塞区”转变为“发展机遇区”。
在产业发展层面,高速通道将大幅降低物流成本,为特色产业升级注入动力。贵州榕江的侗族刺绣、从江的香猪与油茶,广西融安的金桔、荔浦的芋头等特色农产品,未来可通过高速快速对接大湾区市场,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便捷的交通将吸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入驻沿线产业园区,形成“种植-加工-运输-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更值得期待。榕融高速将串联起黔东南的侗族大歌之乡、从江加榜梯田等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以及广西融安的石门仙湖、荔浦的银子岩等景区,形成“黔桂跨省文旅走廊”。以往因交通阻隔难以串联的旅游景点,未来将通过高速实现“一小时旅游圈”,游客可自驾穿梭于黔桂山水之间,体验民族文化与自然景观的交融之美,带动沿线民宿、餐饮等相关产业繁荣,让“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
对于沿线少数民族地区而言,高速的开通更将打破发展的地理壁垒。黔东南与桂北都是多民族聚居区,交通改善将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同时让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更便捷地覆盖偏远乡镇。农村劳动力可通过高速外出务工,或在家门口参与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县域经济则能借助高速的辐射效应,吸引外部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战略升级:衔接国家通道,助力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榕融高速的建设,始终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同频共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补充,以及粤港澳-成渝主轴的关键联络线,项目不仅将强化黔桂两省区的交通联系,更将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当前,黔桂两省区正加快推进黄百铁路、黔桂铁路增建二线等交通项目,榕融高速的加入,将形成“高铁+高速”的跨省立体交通格局,进一步提升西南地区对接国家战略的能力。
从更广阔的区域视角来看,榕融高速所在的榕江-融安-荔浦高速通道,将与G7522贵北高速、河荔高速等项目共同构成西南地区南下出海的多元通道体系。其中,贵北高速有望年内打通,河荔高速计划2026年初全线通车,多条通道的协同发力,将彻底改变西南地区对外联系过度依赖单一线路的局面,提升区域交通的抗风险能力与通行效率。对于贵州而言,这意味着其西南地区交通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对于广西而言,则能更好地发挥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西南地区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与黔中经济区深度融合。
为确保项目发挥最大效益,黔桂两省区已启动跨境协同机制,加快落实项目与广西段的投资界面、施工界面、用地界面和管养界面划分事宜,计划签订专项协议保障通道无缝衔接 。随着2025年12月施工招标的启动,榕融高速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这条承载着127亿元投资的交通大动脉,不仅将成为黔桂边境的物理连接线,更将成为区域经济协同、文化交融、民生改善的情感纽带。
从榕江的绿水青山到融安的田园村落,从施工机械的轰鸣声到未来的车流不息,榕融高速的建设历程,注定将成为西南地区交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3年后,当这条高速全线贯通,它将以72公里的长度,丈量黔桂协同发展的深度;以100公里的时速,见证区域经济腾飞的速度;以“中间通道”的独特定位,书写国家战略落地的力度。在这条钢铁大动脉上,流动的不仅是车辆与货物,更是沿线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黔桂两省区携手共进的决心,是西南地区融入全国发展大局的坚实步伐。
来源:岁月如烟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