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加持!肥城市安驾庄镇小麦播种开启“智能模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13:41 1

摘要:走进北石沟村,连片的农田里机器轰鸣。一台台智能精播机正在作业,一次完成开沟、碎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播种工序,随着机械驶过,土壤被均匀翻起,饱满的麦种精准播撒入土。“我们使用的宽幅宽垄精播机,一方面可以增强抗倒伏能力,有利于小麦高产;另一方面,宽垄也

秋种正当时,沃野蕴希望。当前正值冬小麦播种关键期,安驾庄镇各村集体经营“一块田”里农机轰鸣,一派繁忙景象,一场与农时赛跑的冬小麦播种热潮正全面铺开。

精播机器显身手

走进北石沟村,连片的农田里机器轰鸣。一台台智能精播机正在作业,一次完成开沟、碎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播种工序,随着机械驶过,土壤被均匀翻起,饱满的麦种精准播撒入土。“我们使用的宽幅宽垄精播机,一方面可以增强抗倒伏能力,有利于小麦高产;另一方面,宽垄也改善了通风效果,能有效减少病虫害发生。这种精播机比常规播种机每亩能增产100公斤左右。”北石沟村党支部书记梁乙明告诉记者。

“以前用普通播种机,种子要么播得密,后期得间苗;要么播得疏,容易缺苗断垄。现在换了精播机,一亩地播多少粒、株距多少,都能精准控制,种子利用率提高了不少!” 同样在安驾庄镇朱家颜子村的“一块田”里,村党支部书记杜均涛盯着精播机的作业轨迹,满脸满意。

据悉,新型小麦精播机,搭载了精准排种器和变量施肥系统,能根据土壤肥力、麦种品种特性,自动调整播种量和施肥量,实现 “一穴一粒、精准到位”。“普通播种机亩均用种量得25斤左右,精播机只要20斤,每亩能省5斤种子,全镇9.5万亩小麦算下来,光种子就能省47.5万斤!” 安驾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杜秋玲算了一笔 “节能账”。不仅如此,精播机还能保证株距均匀,减少后期田间管理成本,据测算,采用精播技术的麦田,亩均有效分蘖数可增加10%,为后续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北斗导航来 “引路”

在安驾庄镇上前村“一块田”里,一台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智能播种机匀速穿梭,机器驶过,旋耕、播种、镇压等一套流程无缝衔接,作业轨迹笔直整齐,尽显智能化作业优势。

“与传统作业相比,省事、省力、省心,不但减少了机械压地次数,还实现了精准控制播种深度,北斗定位导航直线播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种苗通风率和透光率,确保长势一致,苗齐苗壮。”上前村党支部书记李博介绍说。

“以前开拖拉机播种,全靠经验,播着播着就偏了,地块边缘还得人工补播。现在装上北斗导航,设定好路线,机器自己走直线,误差连3厘米都不到!”红庙埠村农机手张宁宁驾驶着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无需频繁调整方向,只需专注观察设备运行状态。

为提升播种精度,安驾庄镇今年为全镇20%的播种机加装了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该系统通过卫星定位,能实时规划最优作业路线,避免农机重复作业或漏播,同时减少农机手的操作强度。“有了北斗导航,一亩地能少走2—3个来回,不仅节省燃油,还能减少土壤压实,保护耕地质量。”张宁宁介绍,他的播种机一天能作业150亩,比去年没装导航时多播60余亩,效率提升明显。此外,北斗导航系统还能记录播种面积、播种深度等数据,生成“播种档案”,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查看,为后续田间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精准播种技术在田间的落地应用,有效破解了传统播种中播深不均、行距不一等难题,为小麦品质提升和产量稳定提供关键支撑。同时,依托这一技术,从种植端减轻了人工投入与管理顾虑,让农机作业的便捷性和可靠性直接转化为农户的种植信心。

减垄增地拓空间

“看,那块地就是我们村的‘一块田’,”南夏辉村党支部书记肖富宽指着远处的田地向记者说道,“自从咱镇里推行了减垄增地后,我们的收入比以前多了,也比以前轻松了不少。”过去,田垄是传统种植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能起到田地分界、饮水浇地的作用。现在安驾庄镇,土地平坦开阔,早已不见传统田垄的影子。

良田无垄,生机无限。所谓“减垄增地”,就是将传统种植中用于分界、灌溉的小田埂合并或取消,通过科学规划灌溉渠道和田间道路,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安驾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杜秋玲告诉记者,小麦传统种植模式的畦背宽度一般在30厘米,去掉一个畦背可增加播种小麦2行,像南夏辉村原有种植“一块田”面积500亩,去垄后可增加25亩种植面积。减垄增地可使亩均产量增加200斤,小麦价格1.27元/斤,亩均效益增加300余元,500亩土地增收12万元,效益非常可观。

农机手张宁宁对减垄增地的优势深有体会:“以前垄高坎硬,机器颠簸厉害,农机具容易剐蹭损坏,转弯也费劲。现在田地一马平川,跑起来又快又稳!”他介绍,去掉田垄后,农机转弯半径缩小,操作更安全便捷,割台也无需频繁调整,不仅降低了油耗和机具损耗,小麦收割和种植效率更是提高了约30%。“普通农田一台收割机一天大约收60亩,这种无垄田能收80到150亩。”

田埂消,沃土连;科技助,希望添。田垄间的农机仍在高效作业,传感器记录着每一粒种子的入土轨迹,科技力量正让传统农耕焕发新生。如今,带着科技温度的麦种已深深扎根沃野,待到来年春风起,“大美古镇、幸福安驾庄”这片土地必将以万顷金黄,诉说科技助农的铿锵篇章!

来源:肥城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