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苹果又因“高价配件”引爆舆论!近日,这家科技巨头推出与日本时尚品牌ISSEY MIYAKE合作的iPhone Pocket,一款3D针织手机包刚官宣,就被全球网友群嘲“收智商税”——短款149.95美元、长款229.95美元的定价,配上中间开长口的厚筒袜造型,
苹果又因“高价配件”引爆舆论!近日,这家科技巨头推出与日本时尚品牌ISSEY MIYAKE合作的iPhone Pocket,一款3D针织手机包刚官宣,就被全球网友群嘲“收智商税”——短款149.95美元、长款229.95美元的定价,配上中间开长口的厚筒袜造型,让网友调侃“苹果连破洞袜子都敢卖数百美元”。从X平台到微博,嘲讽段子刷屏,有人戏称其为“iPhone避孕套”,也有人直言“看了三遍域名确认不是玩笑”。
这款引发争议的新品,设计上确实充满“苹果式极简”。整体采用3D针织工艺,分短款臂挂和长款肩背两种尺寸,八种颜色涵盖柠檬黄、孔雀蓝等潮流色。苹果官方称,设计灵感源自ISSEY MIYAKE标志性的“一块布料”理念,将品牌经典褶皱元素重构为手机包,核心是“探索以独特方式佩戴iPhone的乐趣”。合作方设计总监宫前义之更是赋予其情感价值:“体现iPhone与用户的联结,兼顾美学普适性与多功能性”。
但消费者显然不买账。“明明能揣进裤兜,偏要花200多美元买个‘针织套’?”一位国内iPhone用户的吐槽道出核心质疑。更犀利的嘲讽集中在造型上:有人对比演员萨莎·拜伦·科恩在《波拉特!》中的暴露泳衣,称“设计思路如出一辙”;西班牙网友直言“这是苹果最该送都送不出手的产品”;还有人翻出ISSEY MIYAKE同款工艺的普通针织袋,售价仅30美元,反问“苹果logo值200美元?”
事实上,苹果高端配件引发争议早已不是首次。2015年与爱马仕合作的Apple Watch表带,最高售价1249美元,当时也被骂“奢侈品收割”,却在半年内售罄;去年推出的鱼子酱钻石手机壳,镶嵌真金宝石后标价8000美元起,仍有土豪追捧。业内人士分析,苹果的配件策略从来不是“性价比导向”,而是通过与奢侈品牌联名,巩固“科技+时尚”的高端定位,瞄准高收入消费群体。
此次争议的特殊性,在于产品设计与大众认知的巨大反差。以往苹果高端配件虽贵,但多有材质或工艺加持,而iPhone Pocket本质是针织面料,成本预估不足20美元,却溢价10倍以上。更让网友不解的是“实用性缺失”:iPhone本身已有防水防摔设计,多数用户更习惯用轻薄手机壳,“200多美元买个不能防摔、还得单独手拿的针织袋,纯属多余”。
不过也有少数支持者为其辩护。时尚博主@FashionTech指出,这款产品的核心价值是“穿搭属性”:“ISSEY MIYAKE的褶皱设计本身就自带时尚基因,搭配iPhone作为造型单品,对潮流爱好者来说有收藏价值”。苹果官方也暗示其稀缺性,称将“限量发售”,但未透露具体数量和售期。从过往经验看,这类争议产品往往会因“话题度”带动销量,2021年被骂“丑爆”的MagSafe外接电池,最终销量远超预期。
这场舆论风暴,实则折射出消费者对科技品牌“溢价逻辑”的分歧。支持者认为,苹果通过设计和品牌赋能,让配件成为“身份符号”,符合高端市场需求;反对者则质疑,科技公司应回归产品本质,而非靠联名收割粉丝。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Pocket将在中美英等8国的苹果门店同步发售,中国市场能否接受这款“高价袜子”,成为观察其全球表现的关键。
截至发稿,苹果未回应网友嘲讽,仅表示产品将于周五正式开售。有网友调侃:“敢买的都是真爱粉,毕竟能花200多美元证明‘我用的是苹果’,这钱花得值”。无论争议如何,苹果又一次靠配件成功抢占热搜,而这款“破洞袜子”究竟是“智商税”还是“时尚单品”,或许只有销量能给出最终答案。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来源:世新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