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卓林不要叫我小龙女,叫我卓林,25岁的她回到香港有了新生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3:19 1

摘要:25岁、被叫了半辈子“小龙女”的吴卓林,这次回香港没靠妈、没炒身世,只在旺角的老房子里架起手机,把99港币的T恤卖到5万人同时在线,原来“星二代”也能把一手烂牌打成小生意的春天。

25岁、被叫了半辈子“小龙女”的吴卓林,这次回香港没靠妈、没炒身世,只在旺角的老房子里架起手机,把99港币的T恤卖到5万人同时在线,原来“星二代”也能把一手烂牌打成小生意的春天。

直播开始的时间通常是夜里十点。

旺角街头霓虹还没熄,她就把货摊上的衣服一件件挂到镜头前,不美颜、不打灯,连吊牌都懒得剪特写。

评论区刷得飞快,“这件有没有M码”“实物颜色偏吗”,她直接套到身上转一圈,背面的线头也照给。

23%的复购率就是这么来的:看久了,观众发现她不会花言巧语,衣服对得起价钱,于是下次再来。

有人以为她在加拿大混不下去才回港,其实她过去两年一直在当地仓库打零工,早上搬货,晚上画设计图。

回港的机票钱就是靠最后一笔工资,外加把二手平台账号里自己的旧衣服全卖掉凑的。

她说不想再做“谁的谁”,只想做“卓林”。

身份证上那三个字,比任何标签都干净。

旺角那套老房子是亲戚早年买下出租的,面积小得转身会撞到衣架,月租却要八千。

她咬咬牙租了,理由是“离货近”——楼下就是夜市,收摊后老板愿意把尾货按斤卖给她,均价低到二十港币一件。

她挑款式、改领口,再让楼下改衣铺老板帮忙换标,成本控制在三十以内,卖九十九,还包本地快递。

算下来,一场直播卖三百件,毛利有两万,扣掉房租、学费、饭钱,每月还能存一点。

香港直播电商去年增长42%,听起来像风口,可对没团队的人,风大也容易摔。

平台抽成5%,物流一单8到12港币,退货率若超过10%就白忙。

她给自己定了死规矩:衣服不上身超过三次不播,不夸大版型,不预售。

结果退货率稳在6%,比行业平均低一半。

小厂老板见状,主动提出先打版后结算,她拿样直播,卖完再分成,库存压力瞬间轻了。

白天她要去香港知专设计学院上课,学的是针织与样板。

同学大多二十出头,比她小四五岁,却爱围着她问“直播怎么做”。

她也不藏私,把后台数据截图发群里,告诉大家“第一场别想着赚钱,先让系统认识你”。

老师知道她在摆摊,期末作业干脆让她交了一套完整的直播策划书,从选品、成本表到风险预案,拿了A。

那张成绩单贴在冰箱上,和进货单钉在一起,像两面旗。

母女关系曾是媒体最爱翻炒的冷饭。

如今吴绮莉偶尔发消息问“今天吃饭没”,她回一张饭菜照片,不再互怼。

母亲节那天,她寄去自己设计的黑色工装外套,吴绮莉穿去朋友聚会,被记者问,只淡淡一句“女儿做的”,没再多余。

那一刻,她感觉两人终于从舞台走到观众席,可以安静看戏,也可以随时离场。

有人问她会不会做大、签公司、找资本。

她摇头:一旦签了,就得按公司人设走,妆容、话术、甚至绯闻都可能被安排。

她现在的账号粉丝才十几万,却足够让工厂愿意为小单快返,让快递给她月结,让学校给她奖学金。

小而可控,是她目前最想要的安全感。

香港街铺空置率仍高,传统品牌关了一家又一家。

另一边,像卓林这样的小主播却像野草,从裂缝里探头。

她们没有KPI,没有明星站台,只有一部手机、一张嘴、一身力气。

她们把“零售”拆成“零卖”,一件一件讲给陌生人听,把库存变成现金流,把老厂房重新点亮。

也许下一波经济回暖时,她们中有人会被收编,有人会被淘汰,但此刻,她们先让自己活下去,而且活得有尊严。

屏幕那头的你,如果正在考虑副业、想转跑道、或者单纯好奇“直播是不是已经晚了”,可以看看卓林的日程表:凌晨两点下播,三点半到家,四点洗澡,七点起床去上学。

她说不是鼓励谁模仿,只是证明:当标签被撕掉,当背景失效,一个人还能靠最原始的方式——选品、砍价、展示、发货——在时代的缝隙里挤出属于自己的氧气。

别急着羡慕她的23%复购率,先想想能不能做到她最简单的三点:不售假、不夸大、不欠账。

把这三件小事重复一百次,数据自然会长出牙齿,帮你咬住下一口饭。

风口永远有,但风不会替谁飞,先学会站稳,再谈起飞。

来源:坦荡的糯米QfhP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