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高发!盘点干细胞疗法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13:13 1

摘要:临床数据显示,每年11月到次年2月,因心血管疾病发作就诊的人数会明显升高。研究发现,气温每下降 1°C,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就会增加 1.6%。也曾有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

随着冬季来临,气温骤降成为常态。对普通人来说,裹紧外套就能抵御寒意,但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高危人群而言,寒冷天气可是名副其实的“健康杀手”。

临床数据显示,每年11月到次年2月,因心血管疾病发作就诊的人数会明显升高。研究发现,气温每下降 1°C,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就会增加 1.6%。也曾有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

「心血管疾病」远不止字面的「心脏」那么简单。从心脏,到大脑、手脚,乃至全身上下的主动脉疾病,都和它息息相关。我们常说的脑梗中风(脑卒中)、心梗猝死(急性心肌梗死)等都是冬天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生轻则致残、重则致死。

01

为什么冬季心脑血管 “危机四伏”?

心血管疾病(CVD)是一组涉及心脏和血管的常见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CVD 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每年约夺去 1900 万条生命。

目前的研究发现:

冬季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是身体为了对抗低温,带来的「副作用」。

寒冷来袭时,身体担心体温下降太快,就会命令血管迅速收缩、减少散热(寒冷诱发交感神经兴奋)。这个过程,一边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另一边,收缩变窄的血管,又阻碍着血液的流通。

02

干细胞疗法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进展

研究案例一:

日本的研究人员测试了一种新的方法,将人类干细胞培养的“心脏球体”直接注射到受损的心室中。这项研究在灵长类动物模型中观察到的积极的结果,突出了这一策略的潜力。

来自神树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的日本研究团队测试了一种新的再生心脏治疗策略,该策略包括将HiPSCs衍生的“心脏球体”注射到患有心肌梗死的猴子体内。这项研究于2024年4月26日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由神树大学再生科学与医学系的Shiba Yuji教授领导。

研究人员使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进行再生心脏治疗,这种策略一直在稳步发展。

简单地说,HiPSCs是来源于成熟细胞的细胞,可以有效地“重新编程”为完全不同的细胞类型,如心肌细胞。通过将来源于HiPSC的心肌细胞移植或注射到心脏受损区域,可以恢复心脏失去的一些功能。

研究案例二:

202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布了迄今最大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细胞治疗试验结果。

该研究通过提高心脏泵血能力和降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风险使因射血分数低导致的慢性心衰患者受益。在平均30个月的随访中将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发生率降低了58%,而在具有高水平炎症血液标志物的患者中,益处上升到75%。

这项研究表明:

间充质前体细胞(MPC)的特殊免疫调节细胞具有解决心力衰竭的潜力。

同时预示着细胞疗法(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力衰竭预后,并且有望和已有的对抗心力衰竭的药物联合使用,发挥协同和附加作用,更好地治疗心衰患者。

研究案例三:

2023年,Nature杂志报道了一项里程碑式的临床研究。该研究对100名动脉粥样硬化高风险患者进行了为期2年的随机对照试验。

结果显示,接受MSCs治疗的患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减少了15%,而对照组仅减少3%。此外,MSCs治疗组的炎症标志物水平显著降低,血管内皮功能也有明显改善。

研究案例四:

2024年6月,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播出的一组特别报道引起了医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报道聚焦于一项由国内多家权威医疗机构联合开展的临床研究,针对135例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和心功能不全患者开展的干细胞治疗研究中,83.3%以上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提升。

研究案例五:

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曾报道了世界第一例接受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临床案例。患者迈克尔·琼斯在治疗前后展现了惊人反差,曾经的他只能走几步路,但经过干细胞治疗之后,他可以自如的跑步,打篮球。

干细胞疗法在改善患者病情、延长患者寿命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都有着极大的潜力。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干细胞疗法将逐渐成为抗击心血管疾病的新希望,是心肌梗死后恢复心肌功能新的治疗选择,造福更多患者。

参考资料:

[1]《湖南日报》:寒潮来袭!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公布的数据显示,冬季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较夏天高41% 医生给出六个“控血压”锦囊

[2]Fan JF, Xiao YC, Feng YF, Niu LY, Tan X, Sun JC, Leng YQ, Li WY, Wang WZ, Wang Y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ld exposur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utcomes. Front Cardiovasc Med. 2023 Mar 27;10:1084611.

[3]Kobayashi H, Tohyama S, Ichimura H, Ohashi N, Chino S, Soma Y, Tani H, Tanaka Y, Yang X, Shiba N, Kadota S, Haga K, Moriwaki T, Morita-Umei Y, Umei TC, Sekine O, Kishino Y, Kanazawa H, Kawagishi H, Yamada M, Narita K, Naito T, Seto T, Kuwahara K, Shiba Y, Fukuda K. Regeneration of Nonhuman Primate Hearts With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Cardiac Spheroids. Circulation. 2024 Aug 20;150(8):611-621.

[4]Perin EC, Borow KM, Henry TD, Mendelsohn FO, Miller LW, Swiggum E, Adler ED, Chang DH, Fish RD, Bouchard A, Jenkins M, Yaroshinsky A, Hayes J, Rutman O, James CW, Rose E, Itescu S, Greenberg B. Randomized Trial of Targeted Transendocardial Mesenchymal Precursor Cel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J Am Coll Cardiol. 2023 Mar 7;81(9):849-863.

[5]Chang D, Wang J, Zhu S, Shentu Y, Wang Y, Zhu P, Ono M. Cellular senescence and cell therapy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tem Cell Res Ther. 2025 Nov 5;16(1):613.

来源:国卫生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