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旱情拉响警报,大地“喊喝”亟待甘霖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9 02:52 1

摘要:今年入春以来,甘肃仿佛被放进了一个巨大的蒸笼,各地气温持续攀升,热得让人喘不过气。紧接着,一场严重的旱情迅速在这片土地上蔓延开来,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甘肃旱情拉响警报,大地“喊渴”亟待甘霖

今年入春以来,甘肃仿佛被放进了一个巨大的蒸笼,各地气温持续攀升,热得让人喘不过气。紧接着,一场严重的旱情迅速在这片土地上蔓延开来,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从4月中下旬开始,甘肃就陷入了这场可怕的旱情之中。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截至5月16日,庆阳、平凉、兰州、天水、白银、定西、陇南、甘南8个市州的25个县区都未能幸免。在庆阳的田间,放眼望去,本该茁壮成长的麦苗,如今却像霜打的茄子,枯黄又干瘦,毫无生机地趴在干裂的土地上。一位正在地里查看庄稼的老农,满脸愁容,无奈地摇头说道:“我种了大半辈子地,从没见过这么旱的天,这麦子怕是要绝收了,一家人一年的指望都快没了。”在定西,蔬菜大棚里的菜苗也因为缺水,叶片发黄,菜农们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此次旱情对农作物的影响十分严重,受灾面积达到188.25万亩,其中10.25万亩已经成灾。越冬作物受旱面积有126.64万亩,52万亩土地干得像石头一样,种子根本没法播下去;7.12万亩播下种子的地,因为太干,种子也发不了芽;那些好不容易出苗的春播作物,也因为干旱,长得参差不齐,受影响面积多达54.49万亩。

旱情不仅让农作物遭殃,还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在平凉,降雨比以往少了四到七成,出现了重度以上的气象干旱。已经有11.87万人和1.18万头牲畜面临饮水困难。在距离泾川县城18公里的朱家涧水库,工作人员们争分夺秒地安装增压泵,他们希望能快点让这个大家伙运转起来,因为它每天能新增1000立方米以上的输水量,这样就能缓解泾川县南部近900人的用水难题。除了这里,平凉市还启用了25处应急备用水源和16处封存的机电井,每天能多供应约3300立方米的水,可即便如此,用水紧张的状况还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而在庆阳的环县,70万亩耕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冬小麦和玉米受灾面积超过50万亩。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当地引导农民抓住农时,改种马铃薯等耐旱作物,完成了全县220万亩粮食的播种面积。农民们虽然辛苦,但也只能寄希望于这些耐旱作物能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长,为他们带来一丝收获的希望。

甘肃会出现这么严重的旱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理位置上看,甘肃深居内陆,离海洋特别远,平均距离最近的海洋都超过900公里,海洋上的水汽很难吹到这里。而且它的地形特别复杂,横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地理单元,南部湿润区只占全省面积的30%左右,中部和北部大多是干旱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还不到500毫米,可蒸发量却高达1300毫米,天生就缺水。再加上祁连山、六盘山等山脉阻挡了东南季风,境内很多河流都是内流河,流量小还容易断流,黄河水系虽然能提供点水源,但泥沙多,开发起来难度很大,这就导致甘肃成了全国水资源最匮乏的省份之一,人均水资源量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在气候变化方面,近十年的数据显示,甘肃春季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减少了46.2%,2025年的情况更是糟糕。2024年冬季到2025年春季,厄尔尼诺现象让全球气温升高,甘肃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3.6℃,创下了1961年以来同期的最高纪录,水分蒸发得特别快。2025年4月的气象预测表明,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还会持续偏少,河东地区干旱指数达到中到重度。而且极端天气也频繁来袭,河西走廊每年要刮30多次9级以上的大风,沙尘天气频发,进一步破坏了土壤结构,让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

面对如此严峻的旱情,甘肃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动起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马上组派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和水利厅成立的工作指导组,奔赴受旱较重的市县,实地核查灾情,指导开展抗旱减灾工作。另一方面,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抗旱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和小麦、玉米、马铃薯抗旱减灾技术措施,供各地参考。甘肃省水利厅对武威、白银、定西、平凉、庆阳5市启动了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全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原则,全面实行计划用水,统筹做好储水、节水工作,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当地民众也没有坐以待毙,积极投入到抗旱自救中。农民们听从政府的建议,调整种植结构,改种耐旱作物。很多家庭都开始节约用水,洗菜水留着浇花,洗澡水用来冲厕所,每一滴水都被他们珍惜地使用着。还有一些地方利用高科技,引进无人机监测农田土壤湿度,帮助农业技术人员更精准地掌握土壤水分状况,提高抗旱救灾的效率。

尽管各方都在努力,但旱情当前,形势依然非常严峻。这场旱情不只是影响了甘肃的农业生产,让农作物收成减少,农民收入降低,还对整个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构成了很大的挑战。如果旱情得不到有效缓解,土地荒漠化可能会加剧,生态平衡被打破,后续的经济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结语

甘肃的这场旱情,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威力,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希望在政府、民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旱情能早日得到缓解,甘肃的土地能重新焕发生机,农作物茁壮成长,百姓生活恢复正常。同时,也希望以此为契机,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抗旱减灾的长效机制,让我们在面对类似自然灾害时,能有更充足的准备和更有效的应对办法。

来源:铃风898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