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得不说,《人民的名义》确实是一部有意义的文学作品。主要讲述了检察官们步步深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犯罪的故事,既点破了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卖官鬻爵等腐败现象的根源,又阐述了共产党人为正义公平而战的步步惊心,曲折精彩的故事情节反映出我党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
文 / 疏离
好的时代从来不缺好的作品。
不得不说,《人民的名义》确实是一部有意义的文学作品。主要讲述了检察官们步步深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犯罪的故事,既点破了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卖官鬻爵等腐败现象的根源,又阐述了共产党人为正义公平而战的步步惊心,曲折精彩的故事情节反映出我党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反腐决心和严惩力度。在这本书中,我们也看到了人性的温暖,看到了正义的力量,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以监察官侯亮平为代表,塑造了一群一心为民、刚直不阿、清正廉洁的群体形象,是一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展现温暖人性、紧扣时代的用心之作。
“高楼背后有阴影,霓虹灯下有血泪。”书中既描述了平民百姓一碗炸酱面的“底层”写照,又揭露了一杯高档酒的“阶层”腐朽;既有三百块孝顺金的初心残留,又有两亿元贪腐金的人心巨变,这样的故事,在大刀阔斧反腐、正大光明倡廉的今时今日,难免不催人深思、发人深省,难免不让人设身处境、引发共鸣。
一堵墙、一张床、填满了百元大钞,一个贪官的形象就这样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北京一位自诩为清廉的处级小官被查出贪污二亿多人民币时,惊叹的是他清楚地记得贪污的具体数目,赃款一分未花,整天寝食难安,不禁在想他究竟为了什么?值得吗?他的一句“我是农民的孩子,穷怕了!”讽刺意味甚足!由这位巨贪小官,引出某省某市副市长,然后在抓捕这位副市长的过程中却遇到了该省主要官员的左右逢源思想以及政治派系斗争的局限,使得贪官潜逃国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权利、金钱、情欲……,亦如罂粟,让人欲罢不能,级别最高的贪腐官员“官至副国级”,一个大省的“半壁江山”都陷入贪腐。
省委副书记高育良,本是教书育人的教授、知名学者,桃李满天下,他通过结发妻子的关系走向政治道路,位高权重,他深藏不露,刚开始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正面的,但结局却出乎意料,他竟然因为难过美人关而一步一步陷入别人的圈套,最终触犯法律。
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曾经的缉毒英雄,为了让自己的事不败露,帮副市长外逃,并暗害证人,谋害同学,成了杀人凶手,一切大白于天下后,他最终逃回了孤鹰岭,那个他曾身中三枪,奋力打击犯罪,差点丢掉性命的地方。当年是孩童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这首歌救了他,而今,重回旧地,他早就不是当初那个他了,他的灵魂已经肮脏,再次响起的直升机轰鸣声不是救他,而是为了抓捕他。
“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这句诗以生动形象的比喻,阐释了从量变到质变这一规律的深刻哲理。无欲则刚,人一旦被利欲蒙蔽了自己的内心,就相当于自掘坟墓;一旦对自己放松警惕,任错误的思想发展下去,“小恶”会发展到“大恶”,小错误会发展成大错误,罪恶就会如洪流一般将自己吞噬。在利益面前不能抵住诱惑,不能坚定理想信念,赵立春、高育良、祁同伟、孙连城等以权谋私之辈,由起初的“送礼不要,请客不到”,逐渐“盛情难却”地收受财物,进而发展到“来者不拒,习以为常”,最终滑进了腐败的深渊,他们失去了自由、家人,最后只能用眼泪来忏悔。
作者周梅森说,我们写出来,不是要让人民绝望,而是要给人民希望,引导人民正确的看待这场反腐败斗争。心安即无畏。我们期待有更多像沙瑞金、李达康、陈岩石、易学习、侯亮平这样立场坚定,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的好官。
故事结尾:车窗外,严酷的冬季让广袤大地褪尽了五彩缤纷,裸露出素朴的本色,宛如卸妆后的母亲,北风凛冽,裹挟着原野上的残草败叶,不时地扑打着路面,然而冷峻的荒芜中,不也孕育着春天的希望吗?
来源:时刻在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