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六月的天,像一口倒扣的铁锅,把庆州这座北方工业城市的余温,严严实实地焖在了柏油马路上。热浪一波波地往上涌,熏得人眼晕。
01 夏天的铁
六月的天,像一口倒扣的铁锅,把庆州这座北方工业城市的余温,严严实实地焖在了柏油马路上。热浪一波波地往上涌,熏得人眼晕。
杜卫国的“精工汽修”,就开在城市版图最边缘的铁西区。这里是老工业区的尽头,再往西,就是连绵的玉米地。店门脸不大,蓝色的铁皮招牌被太阳晒得褪了色,露出底下斑驳的锈迹,“精工”两个字,倒是被他擦得锃亮。
此刻,店里没有一个客人。那台半旧的落地大风扇有气无力地摇着头,吹出来的风也是热的。杜卫国正跪在一辆桑塔纳旁边,给车子换轮胎。他背心湿透,紧紧贴在瘦削但硬朗的脊背上,勾勒出肩胛骨清晰的轮廓。汗珠子顺着他额头深刻的皱纹往下滑,流到下巴,啪嗒一声,砸在滚烫的水泥地上,瞬间蒸发。
他手里握着一把德制的扭力扳手,沉甸甸的,泛着暗哑的金属光泽。这是他的宝贝,跟了他快二十年了。他没用风炮,而是用这把手动扳手,一颗一颗地拧着螺丝。每拧一颗,扳手都会在达到预设扭矩时,发出一声清脆的“咔哒”声。这声音,在这沉闷的午后,像是某种固执的节拍。
旁边的年轻学徒小王看得直打哈欠:“杜师傅,咱用风炮打几下不就得了,这么拧,多费劲。”
杜卫国眼皮都没抬,声音从胸腔里发出来,闷闷的:“规矩就是规矩。力道过了伤轮毂,力道不够,跑高速要出事。这东西,得听个响。”
小王撇撇嘴,没敢再说话。他觉得这老师傅有点邪乎,修个车跟搞科研似的。一个破桑塔纳,至于吗?
就在这时,兜里的老人机声嘶力竭地响了起来,是那种最原始的和弦铃声,在空旷的修理车间里显得格外刺耳。
杜卫国眉头一皱,用满是油污的手掏出手机,划开接听键,放在耳边。
“喂?”
“爸,我不是跟你说了吗,天热就别干了,早点收了得了。你那店,一个月能挣几个钱?”电话那头,是儿子杜远航的声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急躁和一丝不易察明的不耐烦。
杜卫国沉默地听着,手里的扳手无意识地转了半圈。
“我跟莉莉都商量好了,你下个月就过来。豆豆马上上幼儿园了,家里没人不行。你过来帮着接送一下,我们俩也能轻松点。北京这边什么没有?不比你守着那个破店强?”
“破店”两个字,像根针,轻轻扎了一下杜卫国的心。他看了一眼褪色的招牌,声音沉了下去:“我这儿……挺好。”
“好什么好啊?”杜远航的声调高了起来,“你一身的本事,跑去修那些快报废的破车?我给你打钱你又不要,非得自己受那个罪。你图什么啊爸?你是不是还在跟我赌气?”
“我没赌气。”杜卫国说,“你忙你的,我这儿有分寸。”
“你有什么分寸?上次我回去,看你那账本,一个月累死累活,刨掉房租水电,就剩三千多块。这钱在北京,够干嘛的?爸,时代变了,你那套早就过时了!现在讲的是效率,是变现!你那手艺,放4S店里,一个月起码两万!你非得……”
“行了。”杜卫国打断了儿子的话,他不想再听下去。那些词,像“变现”、“效率”,他听不懂,也不想懂。他只觉得胸口发闷,比这天气还闷。
“我这儿还有活儿,挂了。”
没等杜远航再说什么,他直接按掉了电话。
车间里又恢复了寂静,只剩下风扇的“嘎吱”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火车汽笛。杜卫国把手机揣回兜里,重新跪下,拿起那把扭力扳手,对准下一颗螺丝。
“咔哒。”
清脆的一声,像是对自己刚才那点烦躁情绪的一个交代。他这辈子,就学会了跟机器打交道。机器不会骗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哪儿坏了,它会“喊疼”,你治好了它,它就听你的。
人,比机器复杂多了。尤其是,自己的儿子。
他把最后一条轮胎换好,站起身,用手背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留下几道黑色的油印。看着那辆收拾得妥妥当P的桑塔纳,他心里那点憋闷,才算散去了一些。
这堆别人眼里的“废铁”,却是他的秩序。在这间小小的汽修店里,他说了算。
02 听诊器
没过几天,店里来了个“大活儿”。
一辆黑色的奥迪A8L,悄无声息地停在了店门口,把本就狭窄的马路占去了一半。车上下来一个穿白衬衫的年轻人,头发梳得油光锃亮,一下车就皱起了眉头,嫌弃地看了一眼“精工汽修”的招牌。
“师傅,能修车吗?”年轻人捏着鼻子,像是怕沾上这里的油污味。
学徒小王赶忙迎上去:“能啊能啊,老板,车怎么了?”
“不知道,走着走着,怠速的时候有点抖。开起来还好,一停下来等红灯,就跟按摩椅似的。”年轻人指了指车,“我刚从4S店出来,他们查了一下午,电脑读出来没任何故障码,非说是我心理作用。我开自己车,我能不知道?”
小王围着车转了一圈,有点发怵。这种豪车,他平时只在杂志上见过,生怕碰坏了哪儿。
杜卫国从车底下钻出来,擦了擦手,走了过去。他没先看车,而是看了看那个年轻人,淡淡地说:“开进来吧。”
年轻人一脸狐疑:“你这儿……行吗?别给我拆坏了。”
杜卫国没理他,转身回了屋。年轻人犹豫了一下,还是咬咬牙,把车小心翼翼地开进了车间。
车一熄火,年轻人就迫不及待地催促:“师傅,你赶紧给看看,我下午还有个会。”
杜卫国不急不慢,搬了个小马扎,坐在发动机舱前,对小王说:“打着火。”
小王发动了车,那台W12发动机发出一阵低沉的轰鸣。杜卫国闭上了眼睛,身体微微前倾,耳朵几乎要贴在引擎盖上。他不是在听,更像是在“闻”,在“感受”。
整个车间里,只有发动机细微的运转声。年轻人站在一旁,抱着胳膊,一脸的不信任。他觉得这老师傅神神叨叨的,修车不用电脑,用耳朵?这不江湖郎中吗?
大概过了五分钟,杜卫国睁开眼,眼神像手术刀一样锐利。他对小王说:“熄火。”
然后,他站起身,对那个年轻人说:“不是大毛病。气门积碳,但不严重。问题出在十二缸,其中有一个缸的喷油嘴,有轻微的雾化不良,导致那一个缸在怠速低转速下,燃烧不充分,所以才会抖。”
年轻人愣住了:“积碳?4S店的人也说了,但他们说清积碳得拆发动机,大几千块,还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你说喷油嘴?他们电脑怎么读不出来?”
“电脑是死的,它只认数据超没超限。没超限,它就认为你没病。但车是活的,差一点,开的人就能感觉得到。”杜卫国说得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这几句话,让年轻人收起了轻视之心。他将信将疑地问:“那……那能修吗?”
“能。麻烦点,得花点功夫。”
“那……得多少钱?”
杜卫国看了他一眼:“工时费,两百。”
年轻人以为自己听错了:“两……两百?”
“嗯。”
年轻人彻底懵了。在4S店,光是检查费就不止这个数。他看着杜卫国那张布满风霜和油污的脸,忽然觉得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老师傅,有点深不可测。
接下来的半天,杜卫国没让任何人插手。他没用那些常见的“打吊瓶”的清洗方式,而是用一套自己改制的、带着细长探针的工具,像个外科医生做微创手术一样,一点一点地清理着积碳,校准着那个有问题的喷油嘴。
他的动作不快,但每一下都精准无比。那双手,布满老茧和伤痕,却稳定得像焊在操作台上的机械臂。年轻人站在一旁看着,不知不觉,一下午就过去了。他忘了自己还有个会,只是痴痴地看着,觉得那已经不是在修车,而是在完成一件艺术品。
傍晚时分,杜卫国直起腰,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
“好了。”
年轻人迫不及待地跳上车,打着火。
世界都安静了。
那台W12发动机运转得如丝般顺滑,之前那种细微的、令人心烦的抖动,消失得无影无踪。年轻人把手放在方向盘上,又放在档把上,甚至贴在中控台上,都感受不到一丝多余的震颤。
他熄了火,走下车,看着杜卫国的眼神彻底变了,充满了敬畏和一丝愧疚。
“神了……老师傅,您真是神了!”他从钱包里掏出一沓钱,起码一千块,递过去,“师傅,这点钱您务必收下,您这手艺,值这个价!”
杜卫国摆了摆手,从兜里掏出一张印着二维码的纸片,上面还有油指印:“扫这个,两百。”
“师傅,您这是看不起我啊!”
“规矩。”杜卫国只说了两个字,语气不容商量。
年轻人没办法,只好扫码付了两百块。他犹豫再三,还是忍不住问:“师傅,您这手艺……以前是在哪个大厂干的?奔驰还是宝马?”
杜卫国正在收拾工具,头也没回:“没在厂里干过。”
“那您是……”
杜卫国把那把德制扭力扳手小心翼翼地放回工具箱的卡槽里,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安放一个婴儿。他没有回答,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天黑了,路上开慢点。”
年轻人看着他的背影,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他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才上车离去。
小王凑过来,一脸惋惜:“杜师傅,干嘛呀?他给一千,咱就要着呗!送上门的钱都不要,咱这房租……”
杜卫国瞥了他一眼:“他给的是钱,我要的是规矩。这活儿,就值这个工时。干我们这行,不能把手艺做贱了,也不能昧良心。”
小王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师傅的脑回路跟正常人不一样。
杜卫国没再解释。他关上店门,看着那辆奥迪A8L消失在夜色里,心里没有半点波澜。他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证明什么。他只是,单纯地享受把一台“病了”的机器“治好”的过程。
那种感觉,就像二十多年前,他第一次亲手排除了一架歼-7战机起落架的液压故障。当飞行员在无线电里报告“起落架信号灯正常,请求降落”时,他站在停机坪上,看着那架银色的战鹰稳稳落地,感觉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有些东西,是钱买不来的。
03 高压锅与航空煤油
夏天的雨,说来就来。豆大的雨点砸在铁皮屋顶上,噼里啪啦,像是在打一面急促的鼓。
店里没什么活儿,只有一个相熟的出租车司机,把车扔在这儿做常规保养。杜卫国不急,慢悠悠地换着机油,检查着刹车片。
雨下得大了,天色暗得像傍晚。他打开车间的灯,昏黄的灯光把雨丝照得清晰可见,也把空气中浮动的尘埃照得一清二楚。
里屋传来“呲呲”的声响,越来越急。那是他放在电磁炉上的高压锅,里面炖着土豆和排骨。这口高压锅也跟他很多年了,锅体上全是磕碰的痕迹,但密封圈换过好几次,依旧好用。
这“呲呲”的声音,混着车间里浓重的机油味和窗外潮湿的泥土气息,像一把钥匙,猛地一下,就捅开了杜卫国记忆的锁。
他的思绪瞬间被拉回了二十年前,西北的那个戈壁滩机场。
那里的天,蓝得像假的一样,风刮起来,能把人吹个趔趄。一排排的机库,在阳光下泛着金属的冷光。空气里,永远飘着一股味道,那是航空煤油和液压油混合在一起的特殊气味,辛辣,呛人,但闻久了,就成了全世界最让人安心的味道。
每次有重大飞行任务,尤其是夜航训练的前夜,整个地勤分队都忙得脚不沾地。他们要对每一架即将升空的战机,做最详尽的检查。几万个零件,一颗螺丝都不能错。
那种紧张,是深入骨髓的。因为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自己手里的扳手,拧紧的不仅仅是螺丝,更是天上那个兄弟的命。
而每到这种时候,炊事班长老王,就会把他那口硕大的军用高压锅搬出来,炖上满满一锅的肉。高压锅“呲呲”的声音,响彻整个地勤灶。那声音,成了大战前最独特的背景音乐,它压过所有人的心跳声,告诉大家:别慌,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那时候,杜卫国还是个技术骨干,中士班长。他最拿手的,就是发动机的精密调校。他能从发动机几千转的轰鸣里,听出万分之一秒的点火延迟。战友们都开玩笑,说他的耳朵是“声呐”。
有一年,全军组织技术大比武。最后一项,是故障排除。一台发动机被人为设置了七个故障点,其中一个,是把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金属屑,塞进了涡轮叶片的轴承里。来自各大军区的顶尖技师,围着那台发动机折腾了两个小时,都没找到这个“死穴”。
轮到杜卫国上场。他没急着动手,也是像今天这样,闭着眼睛听了足足十分钟。然后,他睁开眼,直接要了一套内窥镜,把探头伸进了那个谁也没想到的位置。
屏幕上,那根致命的金属屑,清晰地显示了出来。
全场鸦雀无声。
那次比武,他拿了第一。奖品,就是他现在工具箱里,那把德制的扭力扳手。颁奖的,是时任空军副司令的陈司令。
陈司令五十多岁,身材高大,不怒自威。他把扳手交到杜卫国手里,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手劲儿大得让他一咧嘴。
“小伙子,好样的!”陈司令的声音洪亮如钟,“我不管你是哪个部队的,我就认你这手艺!我们空军的战斗力,一半是飞行员飞出来的,另一半,就是你们这些地勤精英,一个螺丝一个螺丝拧出来的!这把扳手,你拿着!我希望你用它,为我们国家的每一架战鹰,保驾护航!”
那天的场景,那几句话,像烙铁一样,深深地烙在了杜卫国的记忆里。
从那天起,这把扳手就成了他的“命”。他用它拧过歼-7的襟翼,校过歼-8的尾舵,也保养过更先进的“飞豹”的心脏。他亲手送上天的战机,绕起来,能把地球缠好几圈。
他把最好的二十四年,都献给了那些不会说话的钢铁雄鹰。
“呲——”
高压锅的限压阀猛地跳了一下,发出一声尖锐的长鸣,把杜卫国的神思拽了回来。
他回过神,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经停下了手里的活儿,呆呆地站着。雨还在下,车间里空荡荡的,只有他一个人。空气里,只有廉价机油和土豆炖排骨的味道。
没有航空煤油,没有战友,也没有那些让他热血沸腾的钢铁翅膀。
他默默地放下工具,走到里屋,关掉了电磁炉。高压锅的“呲呲”声渐渐弱了下去,最后彻底消失。
屋里,只剩下雨打铁皮的单调节奏。
杜卫国打开那个宝贝工具箱,拿出那把德制扭力扳手。他用一块干净的棉布,仔仔P细地擦拭着。灯光下,扳手底部刻着的那个小小的“奖”字,依旧清晰。
他用粗糙的指腹,一遍又一遍地摩挲着那个字。
他修的不是车,是跟过去的日子,说说话。
04 废铁的价值
杜远航是周六下午到的,事先没打招呼。
他推开汽修店的玻璃门时,杜卫国正趴在一辆五菱宏光的车底,只露出两条沾满油污的腿。
“爸。”杜远航叫了一声。
车底下的身体僵了一下,然后慢慢地挪了出来。杜卫国看到儿子,有些意外,从地上坐起来:“怎么回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
“公司有事,顺道回来看看你。”杜远航的目光在肮脏的车间里扫了一圈,眉头又拧了起来,“你看看你这地方,跟垃圾场一样。还有你这手……”
他看到了父亲手背上一道新划开的口子,血痂还没掉干净。
杜卫国不以为意地把手在破布上蹭了蹭:“干活儿嘛,哪能不磕不碰。”
“干活儿?你这是玩命!”杜远航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爸,我求你了行不行?咱别干了!你都快六十的人了,至于吗?我一个月给你打一万生活费,不够我再加!你非得守着这堆废铁干嘛?”
“废铁”两个字,又一次刺痛了杜卫国。他看着满屋子的工具、零件,那些在他眼里都是宝贝的东西,在儿子嘴里,却成了废铁。
他从地上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声音也硬了起来:“我用不着你的钱。我干我自己的活儿,吃我自己的饭,不丢人。”
“是不丢人!可你这是在折腾自己!”杜远航的音量也拔高了,“你看看你现在什么样子?又黑又瘦,浑身是伤。我妈走得早,我就你这么一个爸,我不想看你这么糟蹋自己!你去北京,我给你找个清闲的工作,或者你就在家带带孙子,养养花,不好吗?非得在这儿闻汽油味儿?”
“我闻惯了。”杜卫"国说,“我在部队二十四年,闻的就是这个味儿。”
“部队是部队,现在是现在!部队给你荣誉,给你一级军士长的待遇,这破店能给你什么?”杜远航指着墙上那张已经泛黄的营业执照,“就给你这个?还是给你一个月三千块钱?”
父子俩就这么对峙着,一个倔强地挺着胸膛,一个激动地挥着手臂。空气里充满了汽油味和一种叫做“隔阂”的味道。
“你不懂。”良久,杜卫国从牙缝里挤出这三个字。这是他每次和儿子争吵时,最后的防线。
“我不懂?对,我是不懂!”杜远航像是被点燃了引线,“我不懂你为什么放着清福不享,非要在这儿受罪!我不懂你为什么宁愿给那些破车当孙子,也不愿意去北京看看你亲孙子!爸,你到底是在跟谁赌气?是不是因为我没听你的,没去考军校,自己跑来北京当个破程序员,你心里不舒服,就用这种方式折磨我,也折磨你自己?”
杜卫国浑身一震。他没想到儿子会这么想。
他看着眼前这个西装革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儿子,忽然觉得很陌生。他记忆里的远航,还是那个流着鼻涕,抱着他的大腿,哭着喊“爸爸不要走”的小男孩。
什么时候,他们之间,隔了这么一条深不见底的鸿沟?
杜卫国的嘴唇哆嗦着,他想解释,想告诉儿子,他不是在赌气,他只是……只是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习惯了和机器打交道,习惯了用自己的手,去把一个坏了的东西修好。那种成就感,是带孙子、养花给不了的。
他想告诉儿子,他手里的扳手,曾经托起过国家的利器,他身上的油污,是他引以为傲的勋章。
可这些话,到了嘴边,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一辈子都不善言辞,所有的情感和骄傲,都融化在了沉默和行动里。
他看着儿子通红的眼睛,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又酸又胀。最后,他只是转过身,拿起一块抹布,擦拭着工作台上的工具,声音沙哑地说:
“我修的不是车……是跟过去的日子,说说话。”
杜远航愣住了。他看着父亲那微微佝偻的、写满孤独的背影,所有的指责和抱怨,都卡在了喉咙里。他忽然意识到,他可能,真的从来没有懂过自己的父亲。
05 首长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下午。
夏天的燥热丝毫未减,蝉在远处的白杨树上声嘶力竭地叫着,叫得人心烦。杜卫国的汽修店里,依旧冷清。
他刚给一辆出租车换完刹车油,正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抽着一支劣质的红梅烟,看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发呆。
突然,一阵不同寻常的引擎声由远及近。三辆黑色的红旗轿车,呈品字形,稳稳地驶了过来。中间那辆车的牌照,是一个杜卫国再熟悉不过的字母开头。他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就在车队即将驶过他店门口时,中间那辆红旗车,车身忽然轻微地一顿,然后速度慢了下来,最终靠边停下了,正好停在“精工汽修”的招牌底下。
前后两辆车立刻做出反应,车上迅速下来几个穿着黑色西装、神情警惕的年轻人,呈扇形护住了中间的车辆。
杜卫国手里的烟掉在了地上。他站起身,心脏“怦怦”地狂跳,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中间那辆车的后门打开了,一个警卫员先下了车,然后恭敬地拉着车门。一个头发花白,但身板依旧挺拔的老人,从车上走了下来。
老人穿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面容清癯,但眼神依旧锐利。他抬头看了一眼头顶的太阳,又看了看抛锚的座驾,眉头微蹙。
是陈司令!
尽管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尽管老人的头发全白了,脸上也多了许多皱纹,但杜卫国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那个曾经把扭力扳手亲手交给他,拍着他肩膀说“好样的”的首长!
杜卫国的大脑一片空白,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他想上前敬个礼,又觉得自己的身份不合适。他想喊一声“首长”,又怕唐突了对方。他就那么僵在原地,像一尊雕像。
一个警卫员走了过来,打量了一下这个破旧的汽修店和眼前这个浑身油污的老师傅,语气客气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老师傅,我们的车出了点小问题,你这里能修吗?”
杜卫国木然地点了点头。
“行,那你过来看看。”
杜卫国机械地迈开步子,走了过去。越走近,他的心跳得越厉害。他能闻到陈司令身上那股熟悉的、混着烟草和岁月沉淀的味道。
司机正在和警卫员焦急地交谈:“不知道怎么回事,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加不上油了,像是供油系统的问题。”
杜...卫国走到车前,只扫了一眼,然后俯下身,侧耳听了听发动机残存的余温里细微的异响。他的所有紧张和激动,在接触到机器的那一刻,瞬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绝对的专注。
“不是供油系统。”他开口了,声音有些沙哑,但很镇定,“是电子节气门的位置传感器信号有间歇性中断。”
在场的人都愣住了。司机和警卫员面面相觑,这个结论太专业,也太快了。
陈司令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哦?你怎么知道?”
杜卫国没有回答,只是说:“我能修好。十五分钟。”
说完,他转身回到店里,打开了他那个宝贝工具箱。他没有拿别的,只拿了那把德制的扭力扳手,和几样他自己改造过的专用工具。
当他拿着那把泛着暗光的扳手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时,陈司令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他注意到的不是扳手本身,而是这个老师傅拿扳手的姿势,那种人与工具合为一体的熟稔和自信,绝不是一个普通修理工能有的。
杜卫国打开引擎盖,没有丝毫犹豫,手臂精准地探入复杂的管线之中。他的动作行云流水,拆卸、检查、校准、安装,每一个步骤都像是经过千百次的演练,充满了韵律感和力量感。
他甚至没有用万用表去测电压,只是用手指在传感器的某个触点上轻轻一搭,感受着那微弱的震动,然后用工具轻轻拨了一下。
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
他直起身,用袖子擦了把汗:“好了。”
司机将信将疑地回到驾驶座,拧动了钥匙。
发动机发出一声平顺而有力的轰鸣,之前那种“虚弱”的感觉荡然无存。司机试着踩了几下油门,动力响应迅速而线性。
“好了!真的好了!”司机一脸的不可思议。
警卫员们也都松了一口气。
陈司令一直站在旁边,默默地看着。他看着这个老师傅布满老茧和伤痕的双手,看着他专注得仿佛世界都不存在的眼神,看着他身上那股子与这破旧小店格格不入的精气神。
一种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他好像在哪儿见过这种眼神,在哪儿见过这种对机器的痴迷。那是在他曾经的兵里,在他最得意的那些技术王牌身上。
警卫员走上前,从钱包里拿出一沓钱递给杜卫国:“老师傅,辛苦了,这是修理费。”
杜卫国看都没看,直接摆了摆手:“不用。”
“这怎么行?我们有纪律。”
“我也有我的规矩。”杜卫国说,声音不大,但很坚定。
陈司令走了过来,他看着杜卫国,脸上带着欣赏的微笑,用一种聊家常的语气,随口问道:
“老师傅,手艺真不错。我能问一下,您以前……是在哪儿高就啊?”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瞬间劈中了杜卫国。
所有的委屈,所有的孤独,所有的不被理解,所有的骄傲和失落,在这一瞬间,全部涌上了他的喉咙。他感觉自己的眼眶一下子就热了。
他多想挺起胸膛,告诉他:报告首长!我曾是您麾下的一名兵!我叫杜卫国!您亲手给我颁的奖!我修了二十四年的飞机!
可他看着首长那询问而又陌生的眼神,看着自己这一身油污,再看看这个破败的汽修店,所有的话,都堵在了嗓子眼,变成了一股巨大的酸楚。
他只是一个退伍多年的老兵,一个开汽修店的糟老头子。首长怎么可能还记得他?
他张了张嘴,最终只是低下头,声音闷闷地从喉咙里挤出来:“没……没在哪儿干过。就自己瞎琢磨。”
06 报告
陈司令看着他低下的头,和那双紧紧攥着扳手、青筋毕露的手,若有所思。他没有再追问,只是点了点头,对警卫员说:“既然老师傅不收钱,那我们就不要勉强了。上车吧。”
警卫员把钱收了回去,对杜卫"国敬了个礼。
陈司令也深深地看了杜卫国一眼,然后转身,准备上车。
就在陈司令的一只脚已经踏进车门的那一刻,杜卫国猛地抬起了头。
他看着首长那熟悉的、挺拔的背影,看着那辆挂着特殊牌照的红旗车,看着车身上倒映出的自己模糊的身影。二十多年的岁月,像电影一样,在他脑海里飞速闪过。戈壁滩的风,机库里的煤油味,发动机的轰鸣,战友们的笑脸,还有首长拍在他肩膀上那沉甸甸的力道……
一种巨大的力量,从他心里升腾起来。
他不能就这么算了。
他可以不在乎儿子的不理解,可以不在乎路人的轻视,可以不在乎生活的窘迫。但他不能,不能在自己的首长面前,当一个“瞎琢磨”的野路子。
那是对他前半生所有付出的背叛。
他往前抢上一步,双脚猛地并拢,身体下意识地站得笔直,就像当年在操场上接受检阅一样。
车门正要关上。
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对着那扇即将关闭的车门,用一种在部队里汇报工作时特有的、压低了但异常清晰的口吻,喊了出来:
“报告首长!”
这一声,仿佛耗尽了他所有的精气神。
“一级军士长,杜卫国,完成任务!”
车里的陈司令,身体猛地一震。他正要坐下的身子,僵在了半空中。“杜卫国”这个名字,像一颗子弹,瞬间击穿了十几年的岁月尘埃,精准地命中了记忆深处的某个点。
他猛然回头,透过正在合上的车门缝隙,看向那个站在夕阳下的、瘦削的身影。
那张脸,已经苍老,布满了风霜。但那双眼睛,那股子劲儿,和他记忆里那个在全军大比武中,技惊四座的年轻士兵,缓缓地重合在了一起。
“停车!”陈司令下意识地喊道。
但是,晚了。
车门已经“砰”的一声关上,车队平稳地启动,汇入了车流。
陈司令几乎是扑到了后车窗上,他看着后视镜里那个越来越小的身影。那个身影依旧保持着立正的姿态,像一棵扎根在路边的、孤独而倔强的白杨。
“是他……真的是他……”陈司令喃喃自语,眼眶竟有些湿润。
他想起了那个在戈壁滩上,能用耳朵听出发动机万分之一秒误差的兵王;想起了那把作为奖品的德制扳手;想起了那张年轻、黝黑、写满了执拗的脸。
他怎么会把这么一个宝贝给忘了?他怎么会,在自己的兵面前,问出那句“以前在哪儿高就”?
一种巨大的遗憾和一丝愧疚,攫住了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的心。他想让司机掉头,可车队已经驶上了高架,后面跟着长长的车龙。
他只能无力地靠在座椅上,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后视镜里那个已经快要消失不见的黑点。
而汽修店门口,杜卫国还站在那里。
他不知道首长有没有听到,也不知道首长有没有认出他。他只是觉得,喊出那句话之后,心里那块堵了很久很久的石头,忽然就碎了。
他不在乎了。
他挺直的腰杆慢慢地松弛下来,又恢复了那个有些佝偻的、修车师傅的模样。
夕阳的余晖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他低头,看着手里那把冰凉的扭力扳手。扳手底部的那个“奖”字,在暮色中,依旧闪着微光。
他用布满油污和老茧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轻轻摩挲着那冰凉的金属表面。
远处的蝉声渐渐弱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城市傍晚的喧嚣。
杜卫国转身,默默地走回了他的店里。那扇褪了色的玻璃门在他身后关上,把他和外面那个喧闹的世界,隔绝开来。
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他还是铁西区那个不起眼的、修车的杜师傅。
只是,从今天起,这间破旧的汽-修店,对他来说,就是他的机库。
而每一辆开进来的车,都是他等待检阅的兵。
来源:与孤独签下和解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