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1日,黄陂一中盘龙校区内,黄陂一中文学社社刊《荷尖角》复刊座谈会举行。作为承载着几代黄陂一中学子文学梦想的校园阵地,期刊的重启是对校园文化传统的接续,更是为新时代师生搭建精神交流平台、厚植文学素养的重要举措,为校园文学氛围注入了鲜活生机。
11月11日,黄陂一中盘龙校区内,黄陂一中文学社社刊《荷尖角》复刊座谈会举行。作为承载着几代黄陂一中学子文学梦想的校园阵地,期刊的重启是对校园文化传统的接续,更是为新时代师生搭建精神交流平台、厚植文学素养的重要举措,为校园文学氛围注入了鲜活生机。
作为黄陂一中历史上重要的文学阵地,《荷尖角》由已故著名教师王齐孙老先生创办。座谈会上,黄陂一中师生、校友共同追忆了王齐孙老先生深耕教育、培育文学新苗的事迹——他不仅创作诗词近500首,参编教育类书籍20余部,更指导学生发表诗文200余篇,斩获全国各类奖项近百个,其精神为《荷尖角》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座谈会上,《荷尖角》筹备组向长期关注校园文学发展的各界人士表达谢意,并详细介绍了复刊准备情况及初步设想。复刊后的《荷尖角》计划展现出开放包容的格局。师生篇“新荷初绽”将收录诗歌、散文、小说等原创作品;校友篇“荷香深处”成为连接历届学子的情感纽带;校园篇“菡萏心语”则记录校园大事与心灵成长。来自两校区的语文教研组长、原文学社骨干社员、学生成长中心负责人及校友嘉宾先后发言,围绕复刊宗旨、文学定位、栏目设置、编审机制等议题各抒己见。
会议明确,复刊后的《荷尖角》应坚守文学本真,兼顾师生原创作品,开设诗词鉴赏、校园纪实、散文随笔等特色栏目,同时打通黄陂一中前川校区和盘龙校区资源,建立规范的稿件筛选机制。
针对新AI时代的文学创作,师生们形成共识,既要警惕技术对原创性的冲击,保持作品的思想纯净与情感真挚,又要同步推进电子期刊发行,借助主流平台扩大传播力。区教育局副局长李秀晗表示,要以《荷尖角》复刊为契机,厚植校园文化土壤,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她同时希望黄陂一中文学社把好方向,以文学赋能教学,将刊物打造为托举学子才华的平台和联动校友的情感纽带,最终在文学价值之上,筑牢育人根基,繁荣学校的人文建设。
座谈会后举行了荷尖角文学社团创作基地授牌仪式。黄陂一中相关负责人介绍,复刊后的《荷尖角》以月刊形式在校内发行,努力成为展现黄陂一中师生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为校园文学爱好者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让这份跨越时光的文学情怀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来源:天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