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息炸开后,热度不再只围着一桩劳资矛盾转圈,讨论迅速延伸到创意归属、行业规则、谁在承担风险、谁在分配话语权。剧组的回应选择盯住录音是否合法,公众更关心内容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两个焦点朝不同方向走,谈不拢也就不意外。程骏年,网名古二,曾是《繁花》前期责任编辑,自述参与剧本创作,还做过部分导演生活助理工作,拿到的薪资不体面,署名也不理想,矛盾因此攒下。9月20日,剧组首次回应,强调按职责给了相应署名,片尾字幕肯定了两千余名工作人员,并表示会走法律程序。11月8日剧组发布严正声明,指控古二发布非法录音、蓄意剪辑、
第三波录音把《繁花》从署名纠纷推到剽窃质疑与明星牵连的漩涡里
消息炸开后,热度不再只围着一桩劳资矛盾转圈,讨论迅速延伸到创意归属、行业规则、谁在承担风险、谁在分配话语权
剧组的回应选择盯住录音是否合法,公众更关心内容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两个焦点朝不同方向走,谈不拢也就不意外
起点很简单
程骏年,网名古二,曾是《繁花》前期责任编辑,自述参与剧本创作,还做过部分导演生活助理工作,拿到的薪资不体面,署名也不理想,矛盾因此攒下
这不是八卦,是一场围绕署名与报酬的争执,随后演变成一出行业伦理的试卷
9月20日,剧组首次回应,强调按职责给了相应署名,片尾字幕肯定了两千余名工作人员,并表示会走法律程序
剧组9月20日的表态把“流程正确”放在台面,核心争议却没有被正面拆解
同日,编剧秦雯发布声明,委托律师做证据保全并提起诉讼
编剧端启动诉讼,让这件事进入证据链的赛道,舆论暂时不能代替法庭
9月23日,剧组再发声明回应署名争议,古二的公众号“古二新语”随即被封
平台动作叠加片方声明,案件的话语权先短暂回到项目方手里
10月31日,古二放出新一波录音,引发关于倪妮“后台”“靠山”的猜测
10月31日的录音让项目宣传之外的关联话题冒头,流量冲击了作品本身的叙事
11月1日,倪妮工作室发布律师声明,否认不实谣言并追究相关用户法律责任
艺人方的律师声明给出了边界:未经证实的推断不被接受
11月8日,第三波录音上线,火力集中在剧本剽窃、“夏令营”招写手以及一句“周迅和陈坤就是这么干的”
11月8日剧组发布严正声明,指控古二发布非法录音、蓄意剪辑、因不满署名泄私愤并长期滞留境外逃避司法调查,称已将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录音里提到的细节很抓人
古二称自己的剧本被“枪手”许某弄丢,秦雯说要重新抄写,等于照搬原创;
王家卫一方据称计划办“夏令营”招写手,意在集中收集创意;
一句“周迅和陈坤就是这么干的”把两位演员推上舆论台前
事实能否成立,需要完整材料和当事人回应
真相不靠喊话,得靠证据对齐
舆论里还有一条敏感线:有爆料称工作人员上门给古二的外祖母送律师函,照片里的门口与老人影像被反复转发
可信度由谁来认证,剧组是否给出对等说明,目前没有清晰答案
录音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谁来核验,会议纪要为何不公开对等版本,这是必须被回答的两道题
第三波录音还抛出“服从性测试”的说法,叫“递刀”,像古代匪帮入伙的投名状
具体到某次操作,爆料称让其冒用导演名字去领10万元,签了就有把柄,不签就出局
如果这一类“试探”存在,它考验的不只是职业操守,更是制度是否容许灰色地带长期存活
这类描述听起来刺耳,但行业里并非没有土壤
资本控盘、流量至上、工作室与制作方交叉利益,几件事叠一起,创作者往往最脆弱
行业要的不是英雄式爆料,而是可落地的规则与程序
把镜头拉远,会看到近段时间的几次公共讨论形成互文
2025年8月,导演王晶在访谈里直言“很多明星爆火是资本做局”,批评追星是“愚蠢行为”,话虽重,却击中了流量生态的软肋
“资本通过渠道与热搜包装素人成顶流”的判断,给了这次事件一个参照坐标
2025年6月,中制协联合爱优腾三平台召开版权保护媒体会,曝光《狂飙》《庆余年》等多部作品侵权典型案例,同步推进“剑网2025”专项行动
协会披露,全国电视剧行业每年因盗版侵权损失超200亿元,上线几分钟即遭传播成了常态
苏晓的提醒是根本性的:盗版与侵权之所以顽固,是因为利益诱惑大、惩罚成本低、平台监管失位、跨境取证难
编剧汪海林给出的药方直指结构问题
“立法禁止制作公司兼营院线或经纪业务,切断利益输送;
打击数据造假,建立以内容质量为核心的评估体系;
严控艺人参股与对赌协议,防范金融风险”
这些声音把《繁花》的争议包装拆掉,留下具体问题:创意归属如何确权,署名如何清晰,报酬如何匹配,证据如何取信,以及跨境状态下的司法协作如何推进
版权领域的判例也在提供参照
《狂飙》短视频平台侵权案判赔3000万元,法院认定平台主观侵权故意明显,这个数字提醒所有参与者,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并非“小事”
腾讯诉安博电视盒子案在美国判赔8475万美元,其中《长相思》单部获赔1170万美元,国内企业的海外维权证明规则可以跨域落地
这些判例不是为了给《繁花》直接定性,而是提示一件事:在内容行业,证据链、责任链、利益链彼此咬合,谁掌握链条,谁就拥有解释权
回到当下的事件
项目方的路径是司法程序,爆料方的路径是外网持续释放录音,两条线并行,舆论与法理的节奏难以对齐
剧组明确拒绝回应剽窃与上门争议等核心质疑,先把焦点放在“非法录音”“蓄意剪辑”与“泄私愤”,这是一种自我防御,也是一种风险控制;
古二尚未回国配合调查,自称仍有未曝光素材,话语权因此没有熄火
在信息不对称的局里,最稀缺的不是观点,是被共同认可的材料
公众关心周迅、陈坤的名字被卷入,是因为名人代表着信任与形象,任何一句话都可能带来额外伤害
更谨慎的做法,是等待当事方与权威机构的明确信息,而不是用揣测替代事实
名声不是证据,录音也不是判决
至于题目里那些旧话,比如“陪睡陪玩”,它们从来都是旁枝,不是行业的底盘
真正影响创作者和项目命运的,是合同、流程、署名、版权、支付与纠纷解决机制,这些东西才决定每一次合作的体感与结果
这场风波把一个现实摆在眼前:复杂项目需要更透明的分工、可核验的会议纪要、标准化的署名与报酬机制,以及面对争议时更主动的事实披露
谁先做,谁先赢回信任
内容行业的信任不是靠宣传建立,是靠可追溯的制度维护
如果《繁花》与古二的对垒能促成一次制度层面的修补,它的意义将远大于一场舆论胜负
现在只剩两个关键变数:古二尚未公开的录音素材能否走进合法的证据体系,相关部门的调查能否在跨境状态下推进
来源:王牌剪辑师小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