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急,把键盘先放放,去重庆两江工厂门口蹲一小时,啥都明白了:新落成的第四生产线每76秒就滚下一台M9,门口物流卡车排队到高速口,司机一边啃面包一边骂“产能刚拉到2.8万/月,订单还是清不完”。
“50万买台车,到底图啥?
”——朋友圈刚有人晒出问界M9的提车照,评论区瞬间炸锅:一半在问“值不值”,一半在酸“人傻钱多”。
别急,把键盘先放放,去重庆两江工厂门口蹲一小时,啥都明白了:新落成的第四生产线每76秒就滚下一台M9,门口物流卡车排队到高速口,司机一边啃面包一边骂“产能刚拉到2.8万/月,订单还是清不完”。
这哪是买车,分明抢春运火车票。
有人把M9叫“华为亲儿子”,其实更像“理工男突然开窍”。
ADS 3.0推送那晚,程序员哥们直接直播:车子自己钻进地库,1000个车位随便认,转角遇到熊孩子,一脚刹停比老司机还丝滑;高速匝道98%通过率,剩下2%不是技术不行,是导航地图没更新——听着像吹牛,直到他把手机摄像头贴在方向盘上,弹幕瞬间安静。
以前自动驾驶是“PPT期货”,现在成了“地下车位代客泊车”,就冲这点,小区保安少收多少小费。
别以为只会“自己开”,坐进去更像“被伺候”。
Ultimate旗舰版后排塞了块48英寸投影巨幕,滑动门一关,秒变私人影院;扶手箱能精准到±5℃,冰可乐和热奶茶同时安排,老婆面膜、孩子奶粉、领导雪茄各就各位——一句话,车里装得下“一家老小+职场社交+露营大床”。
年前带爸妈去三亚,零重力座椅一躺,老爸直接打呼噜,老妈嫌空调冷,语音喊“小艺”调高两度,她老人家一句“这闺女真贴心”,比销售吹十万字都管用。
最狠的是“一车三用”套路:商务版四座,老板位腿托升起,对面合伙人自动矮半头;家庭版五座,第二排拼成沙滩椅,娃在后排爬,狗在地板滚;旗舰版六座,第三排也能跷二郎腿,270mm纯平通道,胖子穿行不吸气。
朋友开宝马X7,听完直接骂街:“我花同样钱,第三排只能蹲猫!
”——对,这就是M9最阴的地方:拿“空间魔术”打传统豪华,降维打击不讲武德。
有人翻财报,说M9单车利润高得离谱,赛力斯笑得合不拢腿。
可去工厂看看就懂:一体化压铸后地板,79个零件压成1个,焊点少了,误差小了,产线工人反而更轻松——省下来的不是黑心钱,是“少返工、少抱怨、多交车”。
月产能拉到2.8万,交付周期从8周砍到4周,黄牛直接失业:以前加三万插队,现在下单比小米抢手机还快。
当然,也不是没槽点。
车宽两米多,老小区侧方停车像开船;投影巨幕爽归爽,白天强光下色彩打折;ADS 3.0再牛,暴雨+无标线照样抓瞎——销售不会告诉你,但车主群天天有人晒“智驾退出”截图,配文“爸爸您来”。
可转念一想,50万买传统豪华,这些烦恼一样不少,至少M9还能让你偶尔当“甩手掌柜”,值了。
所以别再问“值不值”,去问问界M9车主最近最怕啥——答案统一:怕邻居借车。
借吧,怕刮;不借,怕得罪。
最后统一话术:“车在地库自己泊车呢,钥匙我都没带。
”一句话,把羡慕嫉妒恨全堵回去。
豪华这玩意儿,说到底就是“我有,你没有”,再加上“我用得爽,你干瞪眼”。
M9把这套玩明白了:技术堆到溢出,场景给你配齐,产能拉到飞起,让早提车的人先爽,后提车的人继续排队——市场最残酷的鄙视链,从来不是价格,而是“你下单比我晚”。
来源:南小雅北小胖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