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天骄李存勖登顶之路上的一大挫折——记虽胜犹败的胡柳陂之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1:53 1

摘要:五代天骄李存勖登顶之路上的一大挫折——记虽胜犹败的胡柳陂之战

晚唐五代历史舞台上的主角,无疑是自安史之乱以来兴起的藩镇武夫。尤其是黄巢的叛乱将大唐朝廷最后的一点权威也荡涤殆尽之后,又一个群雄逐鹿时代的到来就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了。只是究竟是谁能夺得这支大唐所失的“鹿”,却还颇有些悬念。当然这个人选,无非也是从那些兵强马壮的藩镇军阀之中产生而已了。此时华夏经济的中心还未从北方转移到江南,关中和洛阳还是天下人公认的政治中枢,因此靠近这些地方的强藩无疑更有登顶的机会。

而在这些人中,原本坐镇宣武的朱温并不算实力最强的,但此人狡诈多智、手腕超群,手下那帮文武班底也颇为给力,竟然在这中原四战之地飞速扩张,逐渐成长为天下头号强藩。堪为朱温对手的,则是既有山河险固的河东为基地、又有以沙陀骑兵为武力支柱的晋王李克用。后来李克用虽英年早逝,其继承人李存勖的英武却更胜其父,于是五代初年的北中国,就成为了朱温建立的后梁、和河东晋王李存勖之间争霸的舞台。

李存勖的军事天赋,哪怕是在名将辈出的晚唐五代也是出类拔萃的,隐隐有些唐太宗李世民的风范,让朱温这样的枭雄也发出了“生子当如李亚子”的感叹。在朱温篡唐自立之后,新生的后梁就不得不面临着河东军强大的军事压力,甚至有被后者压着打的感觉。不过后梁则整体实力上毕竟超过河东一头,因此李存勖的灭梁之战也是一个相当艰辛的过程,其间也有不少波折。

哪怕是朱温被儿子朱友珪所弑、之后另一子朱友贞又成功夺位,整个后梁一度陷入混乱时,李存勖也没那么容易找到机会。要知道此时后者也打下了幽州、并吞了魏博,几乎全取了河北,与后梁隔黄河对峙、已经有了彻底压倒后梁之势。而心高气傲的李存勖本人也的确是如此想的,因此才会在公元918年夏(后梁贞明四年),集结起河东、河北绝大部分精锐部队,全军十万伐梁、准备一举将其灭之。结果却在黄柳陂一战中遭受重挫,大大延缓了统一北方的进程。

此战李存勖麾下有自己亲领的河东军和魏博军(包括著名的银枪都),还有卢龙节度使周德威的幽州军、安国节度使李嗣源的邢州兵、昭义节度使李嗣昭的昭义军、横海节度使李存审的沧州兵,甚至还有归附的一些契丹、奚、室韦、吐谷浑等部族骑兵,如果算是后勤民夫的话,足有十五万人之多。而后梁皇帝朱友贞则派贺瑰和谢彦章为正副统帅,带着国中搜罗的十万军队前去御敌。

两支此时天下最强大的军队在濮州北边的麻家渡遭遇,由于彼此实力接近,在一番试探之后,双方扎营对峙了起来。在相持不下一百多天后,后梁军队内部发生了内讧,主帅贺瑰以设宴犒军为借口、将来赴宴的副手谢彦章及其心腹将领全部诛杀,并推荐自己的同党朱珪接替了谢彦章的位置。对军队本就掌控有限的梁帝朱友贞事后不得不确认了这一事实。此事本来就对河东一方有利,李存勖又对战事拖延极不耐烦,于是就使出了奇计。

他命令全军拔营出击,做出一副绕过梁军大营直扑汴梁的姿态,其实是意图引诱梁军离开坚固的营寨、在野战中破敌。而梁军的确不得不救汴梁,只得离营向李存勖的大军追去。三天后的清晨,当晋军正立营于临濮县北的胡柳陂时,梁军终于追了上来。此时李存勖的副手周德威建议,先派出小股军队不断骚扰梁军,使得对方不得休息,待其疲敝之后,以逸待劳的己方再去前出破敌。但李存勖却拒绝了这个合理建议,下令全军出击,就此展开决战。

而梁军虽然临阵冲击不如河东军,但其步兵阵型严整,在防守中丝毫不乱,李存勖亲领的河东主力并未达成中央突破。这时率领后梁骑兵部队的猛将王彦章却看出了对方左翼的破绽,这里的幽州兵都是刚刚归降河东、人心不服、阵型混乱,哪些部族杂兵似乎也不听号令,于是他便带着骑兵直扑那里,将幽州兵打得落花流水。王彦章的突袭至少造成了三万伤亡,连河东头号大将周德威也死于乱军之中。

本来这是梁军反败为胜的良机,但王彦章在军中一直受朱珪的排挤,不愿协助后者再立大功,在左翼获胜后居然领兵脱离了战场。而李存勖随即集结部队发起了反击,最终击破了梁军大阵,杀伤三万余人。尽管如此,整个河东集团在此战中的损失仍然比败退的梁军更多。惨胜之后再也无力再战,只得退回魏州、再择机南下。本来如果按照周德威的建议,河东一方是有可能大获全胜、进而灭梁成功的,但由于李存勖的狂妄自大,却蒙受了不该有的惨重损失。反观后梁一方,其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明明唾手可得的胜利最终却以失败收场……

来源:小周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