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不再倒挂,托谁的底已经明牌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3 12:10 1

摘要:新房不再倒挂,托谁的底已经明牌了

二手房到底了没有,一手房啥时候能买。

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在直播的时候说到声嘶力竭,那今天我们把这个逻辑再用文字复述一遍。

一、二手房还会不会降?

先说一个扎心的事实,很多二手房已经回到了2015-2016年上涨前的价格了,意味着所有涨幅全部回吐。

这里说的很多主要指的非核心地段的,并不是全部,比如像珠江新城等一些核心地段的指标盘还只是到了2020年的价格。

那现在这个情况,二手房还会往下掉吗?

如果已经回到10年前价格的,也就是2015年卖的新房,现在已经10年楼龄的,价格回到了刚开盘的价格,那这种次新房的价格差不多见底了。

一手业主还了十年的贷款了,而且当初欠的并不多,因为总价并不高,很多人贷款已经还得差不多了,还款的压力并不大。

二手市场上,降价卖房的人都是高位买的人,房价和收入都降了,导致资不抵债,只能被迫止损。

如果纯粹是一手业主,平卖不亏,顶多也是亏了几年利息,这种不算降价卖房,就当过去翻倍是一场梦吧,比如四万买的兰亭盛荟。

这种10年的次新房,一手业主建议持有,虽然新规产品得房率高,但10年楼龄的次新房价值并不差,再就是熬了十年,配套都起来了,租金早已能覆盖极低的月供,让他们再低于十年前一手的价格是不现实的。

而且这种10年的次新房,相对还是比较稀缺的,数量并不多,我拉了一下数据,扣除增城南沙从化的,只有六千多套二手放盘。

哪一些还会往下掉呢,就是超过十年楼龄的,这些房子还有可能会回到原来的价格,也就是要把过去所有的涨幅抹掉。

所以那些15年以上楼龄的,保养比较差的,哪怕是在天河海珠,都还有一定的降幅空间。

过去十几年他们涨幅的绝对值还是比较高,现在几乎丧失流动性了,如果卖不掉就留着收租,因为收租比卖更划算,这个时候才会止跌。

当然,卖房最重要的是时机,很考验你退出的能力,不只是对风险的敬畏,更是对残值的认知,网上那些教你如何卖房的都是黔驴技穷而已。

你要的不只是卖房,而是资产配置的思维,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要不要卖,建议过来做个咨询吧。

二、新房为啥不降价?

我们先看一下过去五年的一个行情。

行情是由二手房起动的,一手因为限价,所以二手比一手贵。大家都记得2022年的新房都是要抢的吧。

这几年,行情一直往下走,买家越来越少,新房只能不断提高得房率来卷周边的二手,户型一代一代的更新,价格还比二手便宜,大量的买家都去买了新房,同地段里新房比二手便宜,同样的总价,新房地段位置更好,你让二手怎么卖。

特别是今年初以来,全年没有任何政策,就只有北上深象征性的表了个态,相当于重复发文,说了等于没说一样,又没有降息,二手就只能跟新房卷价格了。

降了一年之后,二手的价格回到了十年前,而新房只回到了五年前,新房因为成交多,价格基本稳在那里,而且卖成现楼的房子,不是被政府收走做房票,就是开发商留着不卖了。

所以你看到新房的价格开始比同地段的二手房要贵了,比如未来方洲要比城市之光贵了,辰园湖境比保利天汇要贵了。那新房就不再卷价格了,就只能靠卷户型和品质了,之前说是收紧新规,但在土地财政面前,这些东西一时紧一时松也能理解。

新房是开发商和政府共同控盘,拍地之前都已经商量好,并且做了充分的调研,不可能拍一个房子卖不出去的地,在强大的营销面前,二手卖家根本不是对手。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现在出让的地块都非常讲究,一是把容积率降下来,这样供应的数量就不多了,二是盘活一些核心地段的闲置土地,这些闲置的周围都是存量市场,有大量的置换型卖家,这个操盘思路是对的,既然没有新增买家,只能从存量业主下手。

而在新房的冲击下,二手业主也怕自己的房子继续缩水,有这种改善置换的真实需求。

真实的购买力主要来源于卖一套买一套,有一套二手价格降价出货了,就有一套新房卖出去,而卖出去的是比较分散的业主,价格垮塌范围更广,而新房集中了这些购买力,价格更容易稳。

一升一降,加上意识分化,一二手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开。

如果政府一直是这样的控盘思路,新房的价格并不容易降下来,但这种方式只是资金的转移,并不能刺激更多的购买力入场,如果市场进一步下行,而且次新房又加入竞争,那也还会再一次到卷价格的层面来。

三、只有次新房和新房价格稳住了

从上面两个逻辑来看,老旧的二手是影响不了新房价格的,只有次新的二手,也就是这两年交楼的二手,才会对新房定的定价有影响。

举个例子,万科欧泊卖两万多,不影响长隆悦府卖五万多,但和樾府二手的价格会影响长隆悦府的价格。

对比的是同级别的次新房,四年前卖的新房,在当时来看,都是最好的,当时最好的放到现在也不差,大多都没满两年。

次新房之所以会破发,是因为他们买的时候是高位,所以大概也要跌回2020年的价格,现在的地价是锚定了五年前的,新房价格也是锚定五年前的,也就是这一轮行情启动前的价格,降到五年前时就不会降了,这是一手和次新二手之间的博弈。

参考光大锦榕湾五年前是五万多,那现在周边的新房也是五万的价格,而那时候卖六万多的中海观云府、七万多的中海观澔府,都要回到上涨前的价格,也就是五万多的时候。

琶洲南TOD锚定的是保利天奕,琶洲南要8万多才卖得出去,但超过9万也没办法流通。

他们得接受当初买在了高位,破发到此为止,从二手交易的次新房价格可以看得出来,所以继续降的可能性也很低,因为周边的新房也差不多,没有置换的必要,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一旦降了还是能立马卖出去的,所以这个价格就稳定住了。

高价挂牌的二手给新房让路,让新房出货,但降价后的次新二手又加速流通影响了新房的去化,次新二手和新房之间的价差缩小并反复确认底部,这个信号对于未来行情的走势至关重要。

四、总结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1、10年楼龄的房子回到10年前的价格已经差不多了,但20年楼龄的可能还会有下降的空间。2、资金的转移托住的是新房价格,但对老旧二手是持续的承压。3、新房和刚交楼的次新房维持了一个新的价格体系,这个价格体系会至少维持两年,直到现在的的新房交楼。

能打破这个格局的就是未来两年行情持续下行,地价又再降一轮,带动新房继续卷价格,如果真是如此,也不是降地价就能补救得了的,而是系统性风险了,10年前的都要破发那基本就彻底告别金融属性了,房子连消费品都比不了,还真成垃圾资产了。

但我觉得不会,从现在出让的土地也可以看得出来,为什么要卖面粉厂、盘活马场,无非就是想拔高上限,不想降价,只要不断制造稀缺性,就会一直有人买单。

何况,一切都只是周期。所以反过来想,如果未来两年内有行情,哪怕只是顺销把拍地的这些卖掉,价格还是有望筑底反弹,再加上降息空间打开,二手流通性增加,也会助推行情升温。

托底新房等同于托底了次新二手,不然次新二手一降价还是会把新房拖下水,这肯定是开发商和领导都不想看到的。

再就是广州深圳顶级豪宅的大卖,虽说对市场作用不大,但富人入场捡漏优质资产多少带动一些看多情绪,这对优质资产筑底是有好处的,所以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尽量关注优质的,要记住,即便行情起来,也只是少数人的盛宴。

来源:甜的糖蛀牙

相关推荐